奢侈品电商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寺库的落幕与二手奢侈品平台的崛起

日期: 2024-09-06 19:04:53|浏览: 406|编号: 6420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不少媒体对奢侈品电商行业持相当悲观的态度,高呼“奢侈品电商已经走到尽头了”。这种呼声从2019年一直持续到现在。

2017年,寺库在美国纳斯达克敲响上市钟声,以13美元的发行价募资1.1亿美元,被誉为奢侈品电商第一股,成为奢侈品垂直电商在市场上崛起的标志。

然而2021年1月,寺库宣布拟退市,此前因未按要求发布财报收到纳斯达克警告信,随后一段时间,寺库也陷入动荡,焦点是欠薪、订单不发货,甚至一度申请破产。

虽然破产申请已经撤回,但寺库的没落似乎已是显而易见,相比之下,妃鱼、胖虎等二手奢侈品平台却纷纷获得融资。

寺库创始人李日学曾说:“马云要把阿里巴巴做成102年的老企业,我要让寺库做109年,比阿里巴巴还长。”以目前不到3000万美元的市值,显然越走越远。

一方面,市场始终无法诞生真正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资本却一直看好,批量入局,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奢侈品电商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1. 2010-2020:奢侈品电商的起起落落

寺库是垂直电商第一轮战役中的幸存者。

21世纪头十年末,垂直电商蓬勃发展,其中最受瞩目的品类之一便是奢侈品电商。除了后来转型的唯品会,还有第五大道、呼哈网、走秀网、商品网等。寺库等玩家相继出现,当时掌控门户流量入口的两大公司新浪、网易也试图切入市场。

2010年至2011年,奢侈品电商领域投融资形势激烈,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生21起投融资交易,总金额近5.3亿美元。

奢侈品电商的第一只黑天鹅也出现在2011年,垂直电商整体走向终结。从当年12月开始,呼哈网破产、尚品网裁员、网易尚品停止运营,随后新浪奢侈品网、尊酷网相继关停,整个奢侈品电商赛道,无论一手还是二手,都遭遇重创。

▲网易尚品现有PC版

这样的行业悲剧甚至一直持续到2017年寺库上市,并不断跌破IPO价格,痛苦仍在继续。

首轮行业洗牌的核心原因是,当时很大一部分一手奢侈品电商运营因品牌授权问题面临法律风险,产品极其同质化、品类单一,存在真假混卖的普遍问题。

与寺库一起经历这一轮洗牌的还有尚品网。

在当下“猫狗抖音拼”瓜分市场的电商世界里,这个名字显得极为遥远,凭借着多笔风险投资和惊人的月营业额,2010年,创始人赵世成甚至向公众喊话,要“打败”当时电商第一、二名分别是阿里巴巴和京东。

尽管多次裁员,但尚品网在2012年到2017年依然是行业中的明星,一方面,它曾获得雷军的投资,并在2014年获得高瓴资本的支持;另一方面,尚品网拿下了该英国时尚品牌在中国的独家线上代理权,甚至在2017年拒绝了京东对该业务的投资。

尚品网在2019年轰然倒下,原因在于尚品网在供应链方面没有走错,而是在金融模式和物流模式上失败了,2015年之后尚品网没有大的增发,而是上市融资,但尚未实现盈利,在流量越来越贵、缺乏新用户渠道的情况下,只能靠传统电商营销方式生存,逐渐没落。

但即便如此,尚品网当时还能维持每天几百单的订单量,其垮掉的真正原因还是物流,因为奢侈品牌基本都是海外公司,尚品网最初的合作模式是“跨境电商+一般贸易”,简单来说就是先运到国内进口海关,再国内配送。为了控制成本,尚品网在2018年中旬“反攻”,开始押注邮政ETK直送,邮政业务弱化了传统物流方式。

这与2019年元旦开始实施的《电子商务法》相悖,透明申报的要求直接阻断了ETK部分业务的订单物流,导致订单大量积压、用户取消订单、清关成本高昂等损失,直接影响现金流,成为其倒闭的直接原因。

尚品、寺库在第一轮洗牌中的倒下,给后来者提供了三点重要忠告:

第一,不能单纯依赖凡客诚品等电商重营销的模式作为供应链方向,单纯的流量策略无法构筑竞争壁垒,很容易被更富有的竞争对手抄袭和超越。

二是垂直电商,特别是奢侈品电商,需要很强的平台信任,一旦发生声誉纠纷,影响远大于淘宝等综合电商。

第三是奢侈品电商,特别是跨境电商,物流壁垒几乎相当于企业的命脉。

2. 后2021时代:奢侈品电商不能被抛弃

市场无法容纳奢侈品电商。

据贝恩1月20日发布的《2021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预计将增长36%,总额接近4710亿元,占全球消费的21%,整体规模较2019年增长近一倍。其中,各大品牌的线上奢侈品销售额增速快于线下,线上消费者的增速也将达到56%。

这也是市场始终没有放过奢侈品电商的根本原因——成熟且不断扩大的市场、快速增长的线上需求,几乎是电商领域不可多得的品类聚居地。

国内已经倒闭或者还在继续的奢侈品电商平台的模式,大多是国外市场两大头部平台Net-a-Lions和Net-a-Lions的翻版,前者是传统销售体系,平台本身承担库存风险,但物流快、产品款式大方;后者是买手店的继承者,类似淘宝和之前火爆的洋码头、火球买手等跨境购物,无库存风险、货源广泛,但品质、价格、物流、真伪等方面极难把控。

当然也有创新者。2015年奢侈品电商第二波浪潮退却后,新一波玩家入局,不少玩家借鉴了过去的经验和海外同行的经验,在物流、采购、鉴定等环节进行了创新。渠道也在创新,试图用自己的模式突围。

在一手奢侈品领域,拥有强大真伪鉴别体系的得物通过与LVMH、COACH等品牌合作,开始进军奢侈品市场;与此同时,石基App自2021年上线以来月复合增长率超过60%,并于同年9月获得4000万用户2.5亿美元B轮融资。

在二手奢侈品领域,2021年9月,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包包舍”宣布完成亿元A+轮融资;以直播电商破圈的妃鱼、胖虎等均获得数千万元融资。

总体来说,奢侈品电商行业的核心问题集中在正品和物流两个方面,此外还有价格陷阱:为了压低价格,传统奢侈品电商SKU多为尾货、滞销款式,很多平台会一味追求更低的价格,而忽略了商品的丰富程度、款式是否能满足用户的时尚需求,最终导致价格战。

上述融资平台模式各有不同,胖虎、妃鱼等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依然以自身库存模式为核心维持,而唯一一家一手奢侈品电商平台石基App则进行了创新。

简单介绍一下。区别于传统销售平台、买手平台的模式,石基App的模式是直连海外专柜,合作专柜、百货商场超过1000家,商品从海外门店直发,进入国内通关前会经过中国检验检疫集团进行产品质量检测。

从产品品类来看,石基App内的品牌品类和风格极其丰富,囊括了3000多个时尚奢侈品牌、60多万种时尚风格选择,既有顶级大牌,也有时尚设计师品牌和小众品牌。

从商业模式上看,石基App直连各国时尚百货、品牌集合店、免税店,通过打通所有库存,同步商品更新,同时还增加了海外采购的门店抢单模式,实现品牌直营零售。值得注意的是,受欧洲退税政策影响,大部分商品申报国内关税后,依然比国内专柜便宜很多,这已经形成非常深的供应链壁垒。

这样的商业叙事对于奢侈品电商来说或许更有说服力。

毕竟,奢侈品行业也因海南自贸区的落地而受到了冲击。疫情环境下奢侈品品牌开始外逃线上,加之行业存在的正品、物流、售后等顽疾,成为压力。这对于缺乏供应链壁垒的奢侈品电商平台而言,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少媒体对奢侈品电商行业持相当悲观的态度,高呼“奢侈品电商已经走到尽头了”。这一呼声从2019年一直持续到现在。

但单纯的自营线上渠道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决定消费者购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价格、款式等,这又回到了老一辈电商品牌独立站、垂直平台、综合平台之争。

争论的结果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就目前的市场和资本而言,奢侈品电商仍然不是一个选择。

参考:

电商深挖,《垂直电商,该死了》,2021-,《2020年奢侈品电商乱象》,2020-12 虎嗅,《奢侈品电商从业者的愤怒:这个行业快被价格战毁了》,2015-12#专栏作家#

菁迅,微信公众号:菁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传统媒体记者,5年互联网一线品牌公关经验,Human Fakes、 a 创始人。关注电商、新消费、旅游、教育、营销领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