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可多 VICUTU 创始人蔡昌贤:穿自家品牌衣服,与 VBC 维达来打造高端酒会

日期: 2024-09-07 12:01:58|浏览: 406|编号: 6436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创始人:蔡昌贤

蔡昌贤将白色衬衫搭配自家工人缝制的蓝色西装。多年来,他一直穿着自家品牌的衣服,尤其是在重要场合。他信任工人的手艺。“西装是一针一线的,从衣服的缝制到每颗纽扣的设计,需要50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蔡昌贤说。

蔡昌贤是(维可多)品牌的创始人,也是北京格雷时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天,2018年12月8日,他正要去北京宝格丽酒店出席一场盛大活动——与国际奢华面料巨头VBC和维达莱()联合举办的一场高端酒会。

VBC成立于1663年,已有350多年历史,LV、GUCCI、PRADA等顶级奢侈品牌都是其长期合作伙伴,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就职典礼上就穿了VBC的衬衫,是缝制西装的面料。

一个刚刚创立25年的品牌,蔡昌贤用二十多年的积淀和“工匠精神”赢得了三百年老店的尊重,在不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征服 VBC

任何合作都会经过双向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开始的时候,意大利人就展现出了严谨和严格。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大兴,占地30亩,研发、生产团队非常成熟,但VBC CEO 先生坚持要亲临衡水工厂,参观一线车间。

“他告诉我,一定要去工厂看看我们的技术能不能把VBC面料做好,”蔡昌贤说,“并不是我想买,或者出多少钱,他就会卖给我们。”

衡水工厂2015年才正式开业,成立才两年,如果人员不稳定、生产工艺不成熟,很可能会错失合作机会。

蔡昌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对他来说,在衡水办厂就是为了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质量。

有一次,蔡昌先到瑞士考察,在一家服装厂里,他发现员工都是四五十岁的老工人,一问才知道,他们就住在附近,而且在厂里工作了很多年。

服装虽然看似简单,其实是个技术密集型的活儿,从设计、制版到生产、质检,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为此我们申请并获得了包括服装版型、面料研发、工艺设计等资质在内的45项国家专利。

技术需要经验,瑞士工厂里都是经验丰富的工人,保证了生产品质的稳定。“中国的情况是,生产线上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蔡昌贤说。问题还是很大的,每年春节过后,很多人就不回来了,这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工人太年轻,不稳定,进一步造成一线工人技能不成熟等问题。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其实就是让一线工人都变成工匠。有分析指出,如果不能从机制角度解决培育“工匠”的问题,“工匠精神”就很难形成。

蔡昌先尤其关注这个问题。“如果员工频繁变动,你怎么提高产品质量?”蔡昌先说,“只有员工稳定了,才能把技术和多年的积累融入到产品生产中,把产品的附加值传承和提升。”

为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公司多次向衡水市政府部门争取安置、教育等政策,对于决定迁往衡水的员工,公司甚至还拿出一大笔钱,帮助他们搬迁、安家,并提供补贴。从住房、生活到子女教育,为员工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如今员工的稳定性确实提高了,而且很多员工都介绍亲戚朋友过来。”蔡昌先说,工人稳定才有技术的积累。

参观结束后,VBC高层感觉一切都很好,“我们看到了中国服装企业对于品质的极致追求,也在合作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中国的‘工匠精神’。”先生表示,这成为与VBC进行深入合作的基础。

“我做事是为了打造品牌”

过去几年,服装品牌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不仅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加剧,国际新品牌也不断入局,服装行业洗牌开始加速。这一趋势在男装细分市场也同样如此,高端男装品牌已被国外知名企业占领,国内企业的产品无论在销量还是口碑上都无法与国际品牌抗衡。

总部大楼

在此背景下,部分品牌开始收缩业务,甚至关闭大量门店;而另一方面,优衣库不仅门店数量稳步提升,且每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在消费者心目中保持了良好的口碑。

至于原因,蔡昌贤说:“这跟我们注重专业性有关系。”

其实,创立品牌时,蔡昌贤已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了七年,在这七年间,他一直从事服装销售。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生意很好,在北京一家国营商场里设柜台,天天卖衣服,想买西装的人都要排长队。“当时一套西装只要198元,一天能卖三五万。”

蔡昌贤并没有沉溺于西装热销的喜悦中,他发现当时的西装款式都是按照西方人的体型设计的,完全没有考虑到东方人的特点,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1994年,蔡昌贤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开始打造品牌。他要求设计师根据中国人的身材比例改进西装款式。正如蔡昌贤所料,这个品牌很快就在市场上小有名气。他用了5年时间,建成了自己的生产线,并邀请国外设计师进行整体连锁店设计。

“蔡昌先是做销售出身,比很多创业者更懂得消费者意见的重要性。他曾经邀请消费者到他的工厂参观,听取他们对版型、定价的意见,这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做法。‘我们要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西装’”,蔡昌先说。

20年来,蔡昌贤一直告诉同事,要专心做好产品,服务好客户。公司成立之初,他就提出了“同价位品质最高,同质位价格最低”的生产原则。蔡昌贤说:“有了这个理念,消费者就觉得我们的产品好,价格合理,加上我们团队实力强,慢慢这个品牌就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不管怎样,蔡昌先最关心的还是产品品质是否会提升,将生产车间搬迁到衡水亦是如此,他响应京津冀一体化,不像有些企业那样为了降低成本,蔡昌先反而在当地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将生产车间提升到智能化、高端化,从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引进了国际领先的高端服装生产设备,比如自动缝纫机、自动单件流系统、自动吊挂系统、自动裁剪机等。在参观了生产线后,亚历山德罗先生表示,其技术水平比一些国外工厂要好。

中国企业历来注重速度和市场份额,蔡昌贤同样重视速度和市场份额,但如果速度和质量发生冲突,他坚定地站在质量一边,“我做事情是为了打造品牌,单纯追求利润不是我的风格。”

坚守“工匠精神”

蔡昌贤今年56岁,身材匀称,喜欢穿量身定制的西装,戴着眼镜显得稳重而优雅,20年的发展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对的,服装要有工艺。

采用VBC面料的产品

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虽然主要做西装,但蔡昌贤也深知,任何服饰文化都要立足于本国独特的文化现实,蔡昌贤说,在服装设计上,设计师怀揣着这样的自信,想将东方文化与西方的时装审美相融合,创新出最适合亚洲人的西装。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他们也参与了与会各国领导人的服装设计。他们设计的服装款式灵感来源于具有东方韵味的斗篷,并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常见文物相搭配。云纹是典型的汉代纹饰,云纹运用苏绣技法在真丝锦缎面料上,具有“平整、齐整、光亮、顺滑、匀净”的特点,整体设计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袖型剪裁和现代的立体裁剪处理方法。

这一设计得到了组委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有一位专家甚至亲自试穿,后来APEC筹备组办公室在表彰信中写道:“感谢您为参与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着装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

“杰出贡献”四个字,是对蔡昌贤二十多年坚守“工匠精神”最重要的认可,这两个字很简单,但为了写好这两个字,公司却花费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

据统计,日本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有3146家,居世界第一。在日本,一个家族十几代只做一件事并不罕见。欧洲和意大利品牌VBC严格专注于面料生产制造,355年来一直保持活力和竞争力,这与他们对“工匠精神”和“文化传承”的坚守息息相关。

过去2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突飞猛进,资本不断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期间,很多朋友试图拉蔡昌贤进入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能源等,这都是赚钱快的行业。蔡昌贤每次听到这些,都会说我看不懂。“看懂了就会很困扰,我也没那么多精力”,蔡昌贤说。

“工匠文化源自中国,坚守工匠精神、志在打造百年品牌的中国企业还有很多”,蔡昌贤在接受采访时自信满满地说,他表示要打造百年企业,虽然每年两位数的市场增长速度不算快,但保证企业运营可持续性的核心竞争力,是每年对员工培训、技术升级的投入,以及对服装工艺品质的坚持。

“我们立志做百年品牌,这25年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还要走过另外5年、10年,甚至更多的25年。”蔡昌贤说,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是,继续保持国际化、前瞻化的视野,进军国际市场,让品牌所代表的中国“工匠精神”影响世界服装行业,让带有中国服饰文化的西服在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

这不仅仅是一件衣服的故事,更是中国制造如何赢得国际尊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性相结合的故事。25年的坚持,终于为中国制造的品牌化、国际化创造了一个成功典范。这正符合蔡昌贤的初心:“以品质为本,让服装成为传奇。”(转载:远景记者:甄天恒)

------------------------------------------------------------------------------------------------------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