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藏族服饰文化:三格毛服饰,独特的藏族古代服饰活化石

日期: 2024-09-15 16:04:46|浏览: 292|编号: 6594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卓尼是藏语“觉乃”的音译,意为:马尾松林。卓尼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作品种类繁多,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因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也体现了卓尼藏族人民爱美的天性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特别是“三格茂”服饰,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藏服领航者

“三格帽”服饰据说是吐鲁番时期藏族宫廷服饰的遗物,是整个藏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藏族服饰“活化石”。2011年,“三格帽”服饰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穿这种服饰的妇女通常把头发梳成三根粗辫子,而“格帽”是藏语辫子的音译,当地人把梳这种辫子的妇女称为“三格帽”,所以这种服饰被称为“三格帽”服饰。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长袍,类似满族的旗袍,两边有开衩,另一部分是套在长袍上的背心,当地藏语叫“库朵”。觉乃妇女和女孩在服饰颜色的选择上有所不同。妇女喜欢用蓝色、墨绿色等深色系的长袍,用紫色或大红色系的长袍,姑娘则喜欢用墨绿色或粉红色系的长袍,用紫色系的长袍。她们腰间系着一条宽约7厘米的丝带,腿上穿大红色的裤子,脚上穿一双带柄类似靴子的绣花鞋。“三格毛”服饰的色彩选择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在觉乃藏族人民的心目中,蓝色是天空的颜色,绿色是大地的颜色。蓝色和绿色代表着头顶的天空和大自然栖息的大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这个淳朴民族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情趣。

游走青山绿水间的“独秀”

穿“三格帽”服饰的群体主要分布在县城东南部和北部,这些地方地势比较平坦,海拔较低,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在县城东部的藏巴瓦、洮堰镇、洮河北岸(包括柳林镇、神藏镇、阿孜坦镇)、洮河南岸(包括那朗镇、木尔镇、卡尔钦镇)等乡镇。其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兼营畜牧业。由于气候温和,温差小,加上文化背景,与其他藏族服饰有所区别,显得更加色彩艳丽。

独特的头饰组合

独特的头饰组合

觉乃藏族对头饰也很讲究,光头戴的帽子有四种(沙鲁帽、窝窝帽、烟囱帽、珊瑚帽)。珊瑚班玛帽是用珊瑚串成的梯形帽子,小的一边与额头齐平,大的一边披在头顶,两边都饰有飘带,垂于脑后左右两侧。珊瑚班玛帽一般在喜庆的日子或重大节日时才戴。发辫的中间会饰有一枚直径约8至10厘米的阿龙银币,上面嵌有珊瑚珠。银币上印有十二生肖或藏八宝,寓意佛祖保佑十二个月平安。银币从发根到发梢一串一串,通常有20多枚。这些珊瑚珠和银币是财富的象征。沙鲁帽呈圆形,形似球冠,前额稍上方有10个小半圆形连续锯齿状花纹。每个齿尖上缝有一颗小红珊瑚或银珠,两边垂一束黑樱桃长流苏,垂于胸前左右两侧。帽后有燕尾形飘带,边缘镶布,还缝有三颗小珊瑚珠。沙鲁帽多为红色,面料多为花缎。除沙鲁帽外,还有一种“金边毡帽”,用织锦缝制在毡帽上,精致华丽。有4个半圆形帽檐,前后两小,左右两大,用黑猫皮缝制而成。天冷时可捂住耳朵,天热时可将帽檐塞入帽内。这就是俗称的“鸟巢帽”。还有一种“烟囱帽”,帽顶犹如高耸的烟囱,高约40厘米,帽檐下端向外翻,分成两瓣,既可遮挡阳光,又可遮风挡雨。帽底边缘用金丝线绣花,依次用黑、红、蓝三色缎子向上缝制。上端再用红色,各缝处用粉色丝线连接。帽顶左右两侧饰有珍珠链。

“三格羊毛”服装

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精神面貌。

这是卓尼藏族独特的民族服饰。

它永恒而悠久

也是藏族服饰的文化生命线。

在雪山环绕、河流奔腾的世界屋脊上生存繁衍生息的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独特的服饰文化,凝聚了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意识和情趣,值得我们细细欣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