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跑步机、运动服,产品拓展;城市、家庭,场景延伸。
Keep的2018,线下绽放。
作者/Chris Tang
如果这个判断正确,Keep 就是最好的例子。2018 年,他们开了健身房、做了跑步机、推出了运动品牌,甚至把团队扩大了 3 倍。2018 年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寒冬,但对于 Keep 来说并非如此。
这一切都发生在 Keep 今年年初完成 1.27 亿美元融资之后。
要知道威尔士,一家拥有150多家门店的大型综合性俱乐部。外资基金高盛坚信中国庞大健身市场的无限潜力,逆市重金投资Keep。
但毫无疑问,高盛的投资远不止一款健身应用,他们看好这个汇聚中国超过1.6亿健身用户的平台,能够把对健身的关注“转化”为健身行为。
完成融资后,Keep开始全面实施这场“转型”。
■
Keep先是开设了自己的健身房,主打小团体课,尝试在更多层面上打通线上用户行为与线下健身体验,目前已在北京开设了第五家健身房,上海也即将开业。
Keep 的健身产品包括跑步机和体脂秤,很快还会推出家用单车、步行机、手环等,未来甚至会推出连接传统健身器材的智能手表、智能膜电阻等,公司将产品命名为“Smart ”,健身产品会是一系列的运动,而其服饰系列也将继续探索品牌化的可能性。
■运动服
这些做法从 2018 年开始,到现在还没有到定义成功或失败的阶段。不过把 Keep 定义为一款健身应用有点不合适,因为他们是一家健身公司。
据Keep生态业务负责人刘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三年的用户和品牌的积累,现在是时候全力发力线下了。
Keep的2018,线下绽放。
离线开花
它是线下练习的首款产品,团队内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健身房不叫“健身房”,而是运动空间,足以看出Keep想要变革线下场景的野心。
因此我们看到的这家Keep健身房在很多层面颠覆了大家对于健身房的概念:场地由少量的团体训练器材组成,每个工位都配备屏幕,按节数预约,没有淋浴设施。
■
Keep甚至结合用户视频练习的特点,研发了自己的MIXT混合功能循环训练课程,用户在线上线下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双师练习”。
即使早前的超级猴子健身房开启了小团健身工作室的先河,但健身房的落地却承载着数亿 Keep 用户线下转化的可能,超级猴子在探索团课的可能性,而 Keep 更追求的是线下转化的概率。
据负责人李进义介绍,。
■保持布局
如果说开健身房是Keep在城市场景的首次尝试,那么跑步机则是其在家庭场景的首个产品方向,相比开健身房,跑步机更符合Keep的电商潜力,但更为复杂。
复杂之处在于,一家以在线健身内容公司起家的公司开始进军硬件领域,需要做出比传统跑步机更优秀的产品,同时还能承接 Keep 在线内容的优势。
Keep的产品研发投入不亚于开一家健身房,为此Keep的主力产品研发团队甚至在深圳设立了办公室。
■保留跑步机
我们看到了Keep首款轻量跑步机的发布,它省去了护栏、取消了复杂的按钮,甚至用铝镁合金代替了铸铁结构,但可以连接WIFI和蓝牙在APP上跑课程。
据Keep生态业务负责人刘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产品形态和体验是一切产品的出发点。
■美国CES系列展
可以理解为硬件的更新结合线上数据、视频课程等体验的提升,根据刘东提供的数据,Keep首款跑步机的销量接近5万台,团队认为,跑步机的推出是跑步机发展的关键,也是跑步机行业一个好的开始。
跑步机之后的产品线迅速拓展,无论是在CES上展出的家用单车、走步机、心率带,还是2019年推出的运动手表,核心依然是硬件的更新,并尝试结合Keep,借力内容、数据优势来优化体验。
其中,自行车和跑步机有可能在家庭环境中重新创建 Keep 应用程序。
重建要塞
再造Keep,不在于用户规模,而在于内容输出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家用单车和跑步机,它们共同构成了家庭健身的核心设备。
因此我们看到Keep即将推出的单车也可以接入APP,通过屏幕就能观看Keep在线骑行课程,并且运动数据也会反馈到APP中。
■保管自行车
这家估值超过40亿美元的公司,成为美国家庭健身的新载体,用户通过售价2000多美元的单车、每月40多美元的单车订阅费,迅速成长为一家独角兽公司。
Keep有机会在中国这个自行车大国复制这条路,但前提是价格和目标人群需要匹配。
■美国家用自行车
有意思的是,Keep在其跑步机销售数据中发现,大部分跑步机的购买者都是已婚人士或者与父母同住,而这其中,Keep自己的用户仅占30%左右。
换言之,Keep的单车和跑步机或许又开拓了APP之外的另一组新人群,根据Keep提供的数据,80%使用跑步机的用户是在Keep平台上上课,硬件为APP激活内容带来新的体量。
因此Keep未来会推出一款连接传统健身设备的智能模块,通过这个设备可以连接传统运动产品,输出Keep的内容,同时Keep还会推出更多手环、手表等硬件来激活用户。
■保持骑行路线
甚至在定价上,Keep也在降低硬件的进入门槛,按照刘东的描述,原则就是“容易拿到”。
比如像跑步机这样的产品,1999元以下的售价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容量,2000元以上的价格是一个门槛价,所以我们就锁定在这个价格区间,会以“容易接受”为定价原则。
Keep将现有的健身硬件连接到一个硬件载体上,并在这个载体上输出内容,并且有可能重新创建一个Keep。
■保留手链
Keep 的线下业务,健身行业的未来
Keep的“转化”探索分为线上线下、城市和家庭,这不仅是Keep的探索,也是当下国内健身行业的迫切需求,而核心就是健身内容。
Keep 根据线上用户的需求,打造了线下健身房,健身房的核心是以团课为主的运动和社交空间,目前很难确定此类健身房能否在国内大规模复制,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在推广按次付费之后,其已经开始积极吸引健身用户。
这在依然严重依赖人力销售的健身行业是值得反思的。
■威尔士举办健身跑步活动
家庭健身是健身房之外更大的存在,但传统跑步机的困境不仅在于硬件产品的滞后,更在于难以激活购买用户。健身内容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美国的成功不在于硬件,而在于通过硬件上的联网屏幕不断输出课程内容。
线上与线下的转化、城市与家庭的连接,都不能偏离健身内容的核心。
■保存
如果说Keep的D轮融资与威尔斯的外资收购是2018年中国健身行业的两件标志性事件,那么这恰恰代表着新旧模式探索与创新的开始:Keep的线下探索与威尔斯的门店创新。
这项创新可能不会立即见效,但将对中国未来20年的健身产生巨大影响。■
结尾
欢迎微信7.0用户
在文章结尾处“好好看看”一下
简洁的
与精益从业者共建免费健身广场
它是一个开创性的原创精品健身内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