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在30多年的发展中创造了许多个第一,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一个是1996年市场部门的大规模辞职。
可以说,1996年华为市场部集体辞职事件,不仅对华为来说是一次“惊天动地”的壮举,也给中国企业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影响——原来办企业还可以这样?
当时很多企业都不能理解,甚至到今天,很多企业老板还是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要知道,市场部是公司的命脉,是公司的主要钱源,老板平时都哄着他们,干嘛逼他们辞职?如果市场部的人离开跳槽了怎么办?这不是自取灭亡吗?不科学。
不得不说,人的思维其实是很狭隘、很封闭的,资质也是有差别的。
“市场部集体辞职事件对公司的现在和未来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没有这次集体辞职事件对华为企业文化的冲击,任何先进的管理制度都不可能在华为扎根。”这是任正非在市场部集体辞职事件发生四年后对他的评价。这句话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华为在1994年推出了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华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利润来源,避免多元化,最终确立了自主研发的路线),1995年,华为的销售额达到了15亿元,华为正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1995年,华为有1750名员工,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有1400多人,包括800多名博士、硕士。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0%,营销占33%,生产占15%,管理占12%。任正非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倒退,他表示,1996年华为要发展到2500到2600人。任正非给华为定的销售目标是21-25亿。
人越多麻烦越多。6年来,任正非就像一个“放手掌柜”,任由全国各地办事处的“游击头子”自由发挥。招谁、招多少人、发多少工资,基本都听从当地办事处主任的意见。当时,一些办事处已经出现割据迹象,无法统一管理。任正非对此深感忧虑。他和孙亚芳商量时,孙亚芳(当时分管营销)建议市场部辞职,对固化的干部进行大整顿。
其实,市场部集体辞职,是为了在华为内部营造一种能上能下、能干能干的文化,加强管控,也是为了深化任正非的领导影响力——老板的权威不容挑战。
市场部撤退一事始于1996年初,但准备工作早在1995年底就已开始,这在1995年11月任正非的《解放思想,迎接1996年市场战争》的讲话中可见一斑:
今年年底前,所有专职市场部干部都要向公司提交业绩报告,总结1995年的工作,提出明年的工作计划。希望在提交业绩报告的时候,也提交一份辞去专职职务的报告,两份报告公司一定会批准其中一份。市场部是公司的先锋队,今后全公司都要采用这种模式,推广到各个部门,你们要乐意接受新的工作,这个要求是所有专职干部的,办公室主任也可以要求你们的下属也这样做,今后干部的管理要有这种分层的考核制度,你们要有很强的危机意识,不能讲清楚办公室怎么管理,怎么拓展市场的人,就不能专职,公司每年都会对照业绩报告来检查工作。
办公室主任要从原来的PR型转变为策划型,每个办公室都要做好明年的整体市场规划,不是营销策划部策划好了然后办公室还要去做,办公室要自己去策划,营销策划部会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下一代的办公室主任要从策划型转变为管理型。我们告诉你,是让你好好学习的。你一定要认真看我的文章,我做事情,一年前、半年前就已经打好了基础。你认真看这篇企业文化教育的文件,会有启发的。
“主动离职、重新应聘”内训活动持续了约一个月,孙亚芳带领团队26名办公室主任同时向公司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离职报告,一份是业绩报告,公司将根据组织变革后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决定接受哪一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