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过盲盒吗?
“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靠着这种“期待感”,盲盒迅速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从最初的娃娃,到口红、书籍、古董、糕点等等,“万物都可以成为盲盒”。
以前各种盲盒的价格和直接买一件同类商品相差无几,乐趣就在于“惊喜”。但现在,如果你能以十几块钱的价钱,赢得一件衣服,而且其中有不少是品牌服饰,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9.9元抽衣服盲盒
中新社记者注意到,在多家知名电商、二手平台上,服装等物品均采用箱装形式,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单件或成批出售,部分商家更为“大方”,直接“按公斤卖”。
来自电子商务网站的截图。
由于不能选择,你不知道收到的是什么颜色、款式,甚至性别。一位消费者评价说:“我花了30元买了5件衣服,其中4件都是女装。”
一般来说,按件购买比按公斤购买花费会多一些,但选择会多一些,有些商家会标明服装类别,甚至让你选择上衣、下装或外套,但往往无法选择尺码。
那么如何知道买的衣服合不合身呢?记者尝试与卖家沟通,卖家询问了身高、体重等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挑选衣服。
从商家介绍可以发现,这些衣服大部分都是库存、退货、外贸滞留货、快递弃货,在二手平台上,有一部分来自自家的衣柜。
买了就等于赚了?
很多卖家在销售页面上宣传自己以“便宜的价格”出售,“买了就赚钱,永远不会亏钱”。
但从评论区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的评价却是两极分化。“就觉得自己运气不好,衣服的质量实在是一言难尽。”“一件都穿不了。”“可能是太便宜了,全部扔了。”
但也有网友评论称,“39.9元买了9件衣服,质量马马虎虎,还有点刺鼻的味道,但总价值绝对不止这个价钱,还是挺划算的。”“福袋很值,三件衣服都是不同款式,很漂亮,要不是怕重复,我还想再买。”
这些衣服真的“物超所值”吗?
中新社记者询问了一位家里从事服装制造的业内人士,他表示,“服装制造成本不高,如果单件衣服没有复杂的版型,成本不到10元,简单缝制的衣服,5元就能盈利,就一件棉袄也就几十元,如果是残次品,就一文不值。”
此外,对于商家来说,一些积压库存或者退单,是原本卖不出去的东西,通过“盲盒”的方式销售,既能清库存,又能赚钱,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而那些号称可以抽衣服的盲快递箱,其实大部分只是商家在批发平台上采购小件、低价商品,然后装在专门的快递箱里销售。
有这样的商家告诉记者,“里面的东西一般都值回票价,最多人中奖的是面膜、电子产品、衣服等。”不过,也有网友曾做过实验,买了一堆快递盲盒,结果打开后却是一堆过期零食、女生发带等。
你可能被愚弄了
从消费者的评论和图片来看,盲盒中经常出现“品牌”的衣服和鞋子。
“我很少写评价,但这次收到货后还是忍不住有点小激动,5块钱中奖了一双AF1鞋,真是太惊艳了,外观没有任何瑕疵,物超所值。”“9.9块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单的,没想到买到了这么帅的衣服,仔细一看标签,原来是杰克琼斯。”
来自消费者评论的截图。
中新社记者发现,为了吸引人购买,一些二手平台卖家会特意说明哪些品牌可以抽奖。
比如,一位卖家介绍,“全部都是正品店铺品牌商品,货源来自一位兄弟的男装店,算是最后一批订单了,上衣10元,裤子20元,外套30元,奢侈品牌很多,有(班尼路)、(纪梵希)、G2000、(圣宝龙)、(佐丹奴)、Boss、Lee、皮尔卡丹等。”
对于一些售价较高的盲盒,卖家还会说明保证包含哪些品牌。例如,一款售价750元的盲盒,卖家的介绍中提到,“750元5件,必须包含一件FOG或冬装,不能包含卫衣,一件就回本。”“四件衣服中必须有三件是奢侈品牌。”
但几十、上百元真的能买到品牌服饰,甚至是奢侈品牌服饰吗?记者随机选择了一家店,以每件10元的价格买到了所谓的品牌服饰盲盒。商家向记者强调,这些衣服都是男装店清仓甩卖,价格公道,保证是正品,但不建议转卖,建议自己穿。
下单后记者收到了两件商品,一件上面有品牌标识,另一件上面也有品牌标识,但吊牌却是其他品牌的,另外,两件商品上的标签与官方旗舰店售卖的标签也不尽相同。
图为画出来的盲盒衣服。中新社记者 谢逸冠 摄
从衣服的面料和剪裁来看,并没有品牌服装应有的品质,而且衣服上还有异味。
“服装标签非常容易被仿造,所以不能单凭标签判断衣服是否正品。”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还要看衣服的剪裁、用料等是否符合品牌标准。
所谓的外贸尾单、原厂库存单、剪掉标签的正品,都是真的吗?“洋品牌对产品的把控越来越严格,不仅提供的样品、原材料非常精准,而且对加工、运输环节的监管也非常严格,基本上不会让有瑕疵的尾单流入市场,厂家也不大可能省下原材料,悄悄做其他产品。”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2020年11月,上海市公安局通报了一起假冒知名品牌运动鞋注册商标案件。据了解,这些假冒运动鞋经中间商批发后,通过网店或微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为了欺骗消费者、逃避监管打击,卖家常常打着内购、末批、缺货尺码等幌子,以原价仅打八折至五折的低价出售,价格从数百元到近千元不等,而实际上每双鞋的造假成本仅为50-80元。
商家通过盲盒销售假货属于违法行为
尽管部分二手交易平台的“规范条款”明确规定“不得发布、交易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者其他合法权益的物品”,但仍可见到一些盲盒商家“以假乱真”,甚至“明目张胆”地售卖仿冒鞋、莆田潮鞋。
盲盒卖家产品介绍页面截图。
商家以盲盒形式销售假冒商品违法吗?
“网店商家以盲盒形式销售鞋子、服装等,更多是新营销手段的体现,保证商品质量和正品仍是商家的首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也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务部分析师孟慧欣表示。
近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二手交易平台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当体验人员咨询闲赚平台售假问题时,平台客服回复称,假货可以举报,但如果卖家注明是假货或者高仿,只要买家不介意就可以。并表示,在该平台一般不会买到正品。
如果平台明知商家以盲盒形式售卖假货,却依然允许其销售,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平台必须严格监管平台内商家销售产品的行为,如果知晓商家‘售假’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要与商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孟慧欣指出。
另外,如果商家擅自出售被遗弃的快件,这种行为是否违法?“我们国家的法律明确禁止藏匿、转卖他人的快件。”孟慧欣说。
国家邮政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侯彦博日前也表示,将加强对快递数据采集、管理和使用工作的监督,严厉查处泄露用户信息公开机制的行为,清理整顿虚假订单、售卖快递盲盒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