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规划
2016年即将结束。在各大时尚品牌忙着促销、争夺销量的关键时刻,《时装周刊》从第三方角度深度解读了今年国内时尚界发生的重大事件。
这份“年终策划”以奢侈品、轻奢品牌、国货服装、国货化妆品四个行业为切入点,尽可能全面地向读者展示国内时尚行业的现状,以及观点。资深行业专家对2017年时尚行业的预测与分析。
关键词
2016年,国内奢侈品市场仍如履薄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衰退和反腐败运动的持续进行,高端消费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各大奢侈品集团的业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为了突破低迷,奢侈品牌想尽办法挽救颓势。其中,电商可以说是2016年奢侈品的重头戏,从Dior开放微信售包,到Prada积极拥抱电商,奢侈品牌一改之前对电商渠道的轻视态度去主动拥抱他们。这种态度的转变,大部分来自于业绩的压力。一些奢侈品的业绩虽然有所回升,但与前几年天天赚钱的辉煌相比还相去甚远。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拓展电商渠道,不少奢侈品牌也开始在价格上做文章。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球价格一体化,为品牌的电商之路在价格方面做好准备。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奢侈品牌在国内奢侈品市场面临业绩压力后的自我救赎。
拥抱电子商务
高端商圈和高端专卖店一直是奢侈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品牌不惜重金在一线城市的奢侈品地段开设旗舰店。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开店成本的不断上升,奢侈品集团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道路。
此前,各奢侈品集团选择拒绝与电商平台合作,是因为不满电商平台上不断出现假货,并认为集团自身的品牌形象定位与电商平台的定位不符。
然而今年,奢侈品牌一反常态,开始频频试水电商、微信等新兴销售渠道,以赢得消费市场的青睐。今年8月,迪奥成为首个登录微信在线精品店的奢侈品牌,并推出了迪奥的核心产品Lady Dior Small限量版手袋,整个购买流程均在线上完成。
此前曾公开表示不再进军电商平台的决心,在微信朋友圈推出了2016/2017早春度假系列;一向高高在上的Prada也开始在电商平台上角逐,入驻奢侈品电商Net-a,推出Prada秋季T台产品、鞋履、包袋和小皮件,Prada秋季准备- 时装也可在网上购买。
值得注意的是,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在电商平台上也有新动作。 LVMH集团旗下品牌和彩妆品牌已入驻天猫电商平台。此外,有消息称,LVMH集团将创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多种迹象表明奢侈品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加入互联网。
战略性关闭门店
受整体奢侈品市场环境低迷的影响,奢侈品牌为了减少人工、租金等带来的运营成本增加,从前几年的快速门店扩张转向战略性关店。 LV、Gucci、Dior、、等奢侈品牌相继在中国掀起关店狂潮。
据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统计,2015年短短一年时间,LV、Gucci等11大奢侈品牌共关闭34家门店,仅新开14家门店。关店数量超过新开门店数量的两倍。
其中,LV就是突出代表,该公司已表示将关闭二三线城市的所有门店,未来仅在一线城市开设门店。 LV第一家关店在广州,关闭了LV在广州的第一家店。短短一年时间,LV陆续关闭了哈尔滨、乌鲁木齐、上海、天津、太原、苏州等地多家门店。
此外,温州财富购物中心旗舰店已于今年2月关闭。由于香港市场疲软,位于香港太古广场的旗舰店也被关闭。
关店狂潮袭来,背后的推手其实是业绩的持续下滑。今年第三季度,LV主营业务时尚皮具部门营收暴跌1%至31.06亿欧元,直接导致集团同期实际营收增速从18%骤降至4%去年。今年初的财报显示增长动力较弱。中国内地零售额虽然实现了3%的增长,但实际上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下滑。对此,其通过关闭销量不佳的门店来削减成本。
价差窄
随着商品价格更加透明以及全球旅游热潮的临近,电商渠道作为未来主要的销售渠道,必须实现全球价格统一。作为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中国消费者一直未能享受到最优惠的消费待遇。面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地区巨大的销售价格差距,你自然不会买单。因此,奢侈品频繁入驻电商平台,无疑是对奢侈品全球价格一体化策略的考验。
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仍然是全球奢侈品价格最高的国家,23%的奢侈品牌在国内的售价比国外贵16%-25%。其中,成为中国与欧洲价差最大的品牌,价差接近40%。此外,LV的30个装购物袋在中国售价约为1100美元,但在英国仅需800美元左右;一件衣服在中国售价高达1,665美元,但在英国仅需1,312美元。这些奢侈品近300美元的价差让中国消费者很难在当地买得起。
此外,今年Gucci、Prada等相继在中国降价、打折,试图通过打折、降价来弥补不同地区的价格差异。这也表明奢侈品正在为全球价格一体化做准备。
此外,除了自主品牌的调整外,消费外流也成为奢侈品牌不得不选择全球价格一体化的重要原因。然而,中国的高端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会提前计划购买奢侈品。对于奢侈品集团来说,全球价格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当前电商平台快速发展的时期,奢侈品全球价格一体化的策略也被提上日程。
北京商报记者刘一波实习记者白杨
记者手记
2016年对于奢侈品牌来说是痛苦的一年。业绩的持续下滑迫使奢侈品集团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变化。虽然个别奢侈品牌短期内实现了业绩增长,但由于创新不足,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时期,奢侈品牌寻求新的业绩增长却很难看到未来的发展动力。
此外,消费者日趋成熟理性,产品信息渠道更加开放,使得奢侈品牌在当前股市低迷、通胀率高企的情况下生存更加困难。单纯依靠关店策略很难挽救奢侈品集团的业绩下滑。 。
因此,进军电商平台成为奢侈品牌的必然选择。随着千禧一代的快速增长,奢侈品消费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拥抱电商平台的同时,调整全球价格一体化,成为奢侈品集团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的助手。
未来,更多奢侈品牌可能进入电商,奢侈品消费将不再变得难买,而是成为千禧一代和众多消费者触手可及的消费选择。
专家点评
财富质量研究院院长周挺:
去年以来,95%的奢侈品牌选择战略性关闭门店。这种行为具有主动性,是品牌寻求新布局的前提。未来,O2O业态将成为主流。以活动为基础的各种促销活动将在奢侈品营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个别品类占总成交额的30%以上。同时,活动也将推动奢侈品零售实现真正的O2O。
2017年,奢侈品牌将全面拥抱互联网,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将成为奢侈品互联网化的中流砥柱,而奢侈品官网将因流量限制而沦为摆设。
2017年,奢侈品零售互联网化将成为奢侈品市场最大的增长点,将产生一批优质的奢侈品互联网平台项目,特别是奢侈品零售O2O项目,将成为奢侈品零售的最大增长点。奢侈品的互联网化。此外,预计2017年奢侈品互联网零售总额将占奢侈品整体销售额的11%。
进入【新浪财经股票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