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学名 - cumL.),茄科烟草属植物。烟草植物的种类很多,但只有植株比较高大的烟草(又名普通烟草)和生长期短、适合在低温高海拔地区生存的烟草,可以被人类使用。中国主要种植红花烟,而黄花烟仅在特定地区种植。加工比较精细,价格也比较贵。烟草是人类最常见的精神兴奋剂。它可以改变意识感受或产生感官愉悦。它最初与原始部落祭天、招魂驱魔、与死者沟通、或驱邪治病有关。这种神奇的植物从新大陆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休闲作物。据20世纪末统计,全球烟民超过11亿,每年吸烟5.5万亿支。在中国,烟草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由超过3亿烟民(占全球烟民的三分之一)提供。
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任何产品能让人如此又爱又恨。它可以提神、解忧、祛瘴、除湿,但它也是健康的大敌。人类十大死因中,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占前四位。它们都与吸烟有关;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不能称为药品;有一定的毒性,但不是药物;它只是一种让烟民欲罢不能、令反对者讨厌的“特殊商品”;它就像是从天而降的圣物,又像是美丽的诱惑。美国一家烟草公司的墙上刻着一位作家的话:“在所有制造出来的东西中,没有什么比这个(烟草)更好的了。它是饥饿者、悲伤者的食物,失眠者的兴奋剂,失眠者的兴奋剂。”失眠者安眠,感冒者生火,世界上没有像它这样的草药。”
从新世界到旧世界
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国人就开始使用烟草了。南美洲的考古工作者出土了3500年前保存在人类遗骸中的烟草种子。可见,烟草最迟在当时就已经进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在墨西哥和美国亚利桑那州帕罗的阿兹特克墓葬中发现了古代美国人使用的烟斗。墨西哥雅尔帕斯帕伦克一座寺庙的浮雕描绘了玛雅人在祭祀仪式上从烟斗中吹出烟雾的场景,表明烟草可能与玛雅众神的崇拜有关。据路易斯·亨利·摩根在《古代社会》中的描述,印第安人举行部落会议时,主人常常将烟草放入烟斗中,点燃它,连续喷出三次烟雾,第一口喷向天空,就像感恩节的标志。上帝;第二次他把它喷到大地上,以感谢大地母亲;第三次,他把它喷向太阳,感谢太阳的不朽和照亮万物的能力。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社会》一书中描述了北美的奥塞奇人在制作烟袋时向天堂祈祷:“伟大的上帝,请下来和我一起抽烟,像朋友一样!火与土之神,请和我一起抽烟。”并帮助我击败我的敌人!”
印第安人有一个关于烟草的传说:一位部落公主死了,被带到野外进行天葬。结果,公主不仅没有被猛禽啄到,而且平安无事地回来了。原来,公主是在一种刺鼻气味的植物刺激下醒来的。散发这种气味的植物是烟草。因此,崇拜自然的印度人将其视为“圣草”、“复活草”。后来,当地人把它放进嘴里咀嚼。后来,人们发明了各种吸烟烟草的方法:他们可以将其煮成液体并将其涂在鼻孔上以闻到它的气味。或者将干树叶放在炭火上燃烧,然后用空心管来冒烟。最常见的方式是直接用烟叶或玉米叶卷成香烟,插入空心管中吸烟,享受醉人的感觉。 1492年,当哥伦布登陆巴哈马群岛的瓜纳哈尼岛时,两位探险家发回报告说,他们发现了比黄金更神奇、更有吸引力的东西:“这两位基督徒一路上发现了很多人。进出他们的村庄,那里有很多人。”男人和女人,手里各拿着一根燃烧的木炭棒和一些草叶,抽着自己最喜欢的青烟……因为抽了这种烟,那些人身体都麻木了,甚至感觉喝醉了。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累。”
与红薯和土豆不同,当哥伦布第一次航行返回时,烟草并没有被引入欧洲。据研究,直到1558年,烟草种子才从美洲传入欧洲。它们在西班牙语中被称为烟草种子,据说是以烟草起源地安蒂斯群岛的多巴哥岛命名的。西班牙医生莫纳德斯·尼古拉斯( Nicolás,1493-1583)在他的著作《万能植物》(1569 年出版)中首次详细描述了来自美洲的烟草这种植物。很快,烟草从欧洲传到非洲,再传到亚洲的印度、日本等(中国的烟草很可能是直接从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传入的,没有经过欧洲)。到了 1720 年代,烟草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商品。真正的全球作物。
烟草最初在欧洲被认为是“一种有趣的植物、一种奇异的药草”和“宫廷里有趣的小玩意”。它引起了法国驻西班牙大使尼科特的兴趣,精心栽培它,并用它来治疗疾病。令法国王太后头疼的是。法国王太后喜爱烟草,大力推广其种植,因此又被命名为“王母草”,身价倍增。为了纪念尼古特,人们将烟草的主要成分命名为尼古丁。但在其他欧洲国家,烟草就没那么幸运了。教会和许多国家都反对吸烟。例如,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谴责烟草为“地狱草”并禁止其使用。 1604年,詹姆斯一世发布了皇家“禁烟公告”。公告根据医生的科学观察指出,吸烟“会损害大脑,损害心肺”。詹姆斯一世的长子查理一世于 1625 年继承王位,颁布了对烟草征收重税的法令。 。意大利教皇乌尔班八世(1623-1644年在位)和英诺森十二世(1691-1700年在位)也支持这项措施,并下令将在教堂吸烟的信徒逐出教会。 1635年,土耳其发生火灾。有毛拉声称是吸烟引起的,于是苏丹下令毫不留情地杀掉吸烟者,一天之内就有一百多人被杀。行刑前,吸烟者会被游街示众,一根绳子挂在烟斗上,穿过他们的鼻孔。土耳其禁烟四年,近万人死亡。 1660年,烟草从英国传入俄罗斯。不久,俄罗斯皇帝颁布禁令,严惩吸烟者。初犯者会被鞭打,第二次犯者会被割掉鼻子。
尽管如此,仍然无法阻止欧洲吸烟的盛行。不久之后,各国纷纷解除禁令。一些医生注意到并开始赞扬烟草的医疗特性,称其为“包治百病”。 18世纪,德国汉堡爆发霍乱,多人死亡。然而,5000名雪茄工人中只有8人被感染,4人死亡。可见,烟草可能对这种霍乱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称赞烟草具有“舒缓全身、防止疲劳的功效”。著名诗人拜伦甚至写下了一首《烟草赞歌》:
高贵的烟草,
它从东向西蔓延,
受到海员辛劳的启发,
土耳其消遣;
它在伊斯兰教徒的心中分享了他的光芒,
胜过鸦片及其新娘;
斯坦布尔人中,虽然缺乏贵族气质,但却非常有尊严;
在华平或者司巨伦的心中,
也不是少了爱;
水烟中的神圣,
管子里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它象征着黄色琥珀,
但宏伟;
就像恋人在晨曦中盛装向心爱的人求爱,
更是辉煌;
但你真正的爱人更心烦意乱,
你真诚的美丽
-给我一支雪茄。
旧中国的烟草
一般认为,烟草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首次传入福建省东南沿海的漳州、泉州。我国对烟草最早的记载是明万历年间姚鲁所著的《露经》。书中写道:“从吕宋来了一位草根姑娘,名叫‘玖’,他用火烧了一端,将一端放在嘴里,烟气从管子里进入喉咙,可以使人陶醉。”并避瘴气。”明末名医张介宾也说:“烟草自古未闻,始于闽中。明朝万历年间的广东,后来吴、楚都有栽培,但颜色不如福建的黄丝烟,质细,味浓。最好是气力旺盛,攻克云南后,大军深入瘴气,问其故,皆在西南抽烟。清代方逸之《物理小知识》中也记载:“丹巴鼓烟由马氏带到漳泉,称其为丹肉果。 ,逐渐蔓延至旧边。他们都拿着长管子,用火吞掉。崇祯时期是严禁的。正像“春天不老”,叶子比菜还大。将其晒干,用火和酒炒熟。 “金丝岩”。北方人称其为“丹八姑”,或“丹不归”。能祛湿散结。但如果长期服用,很多药物都无效,病人会突然吐黄水。 ”
1980年,广西博物院文物队在广西合浦县发掘一处明代龙窑遗址,出土瓷管三件。与这三管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把压锤,背面刻有“嘉靖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制”。据此,有学者认为,烟草早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就已产生。现已传入中国。当然,介绍和吸烟是两件事。当地人用烟斗吸的烟草可能不是本地生产的,也可能是从海外直接运来的成品。
明清时期,烟草在中国有多种名称。还有一些在“丹巴古”、“丹波菜”、“丹波茭白”、“丹波蘑菇”、“坦巴古”、“炭肉果”、“丹布桂”等音译的基础上进行音译。 《谈不孤》;也有“相思草”、“复活草”之名,因为人们喜爱的作物烟草,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和强烈的吸引力。还有根据烟叶及其颜色和形状命名的。被称为“金丝热”、“金丝”;在其他地方,由于烟草有“醉人”的作用,所以被称为“干酒”、“火酒”或“烟酒”。此外,它还有“天香”之称。明清时期中国著名的烟丝制品有:永定丝烟、漳州石马烟、台湾厚烟(包括武侯烟、林烟、池后烟)、杭州烟、福州烟、兰州水烟、蒙自烟等。道烟、曲沃干烟、连州烟、恒(阳)烟、梅园烟、关东烟等,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福建永定丝烟,清朝乾隆以后专供皇家消费。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土楼的主人大多靠卖丝烟发家致富。各地烟草业都有各自崇拜的神:兰州的水烟业(当地俗称烟叶为芸香,水烟业又称“芸香业”)供奉诸葛亮神。相传此药草为诸葛亮七次深入南蛮时所采获。启宗孟获时期就发现了这种药草,命令士兵们将这种药草含在嘴里,以免产生瘴气。湖南盖阳烟民视吕洞宾为始祖,但来历不明。山西烟商在北京修建河东会馆,又称延兴会馆,祀关帝、财神、火神,合称“三圣”。
在当今流行的香烟出现之前,吸食烟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干烟和水烟。干烟是指使用直接装在锅中的烟丝。锅体通过烟杆与烟嘴连接。一端用烟丝点燃,另一端用嘴吸。它是流传最广、最简单的吸烟方法。水烟烟具的结构比较复杂。烟嘴与壶之间添加了过滤装置——水烟袋,可以减少烟雾对口腔和咽喉的刺激。据说这种吸烟方法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从中东和印度传入的。在安全火柴发明之前,点火比较麻烦:先把一张粗糙的纸卷成捻线器,点燃捻线器,然后点燃烟草。点燃后,需要暂时熄灭龙卷风的火,但不能完全熄灭(留火)。下次再次点燃时,用嘴轻轻吹一下。这是一项微妙的活动,有一些技巧和“技术含量”。 。因此,在古代,经常有仆人为主人抽烟。例如,慈禧太后有一个贴心的侍女为她点烟;淳宜轩王子还有一个年轻的男仆,会伺候他抽烟。明末清初诗人尤冬的一组诗,细腻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吃烟”的情景:“珠帘卷起怕寒晓,仆从镜前吹火,暮雨常事,化为巫山一段烟香,口中樱红。小屋?,彩凤声引紫烟。紫玉不如烟,泥人与醉伴眠,不种桃花,唯香烟。银管破损的管子被烧毁。
此外,还有鼻烟,这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吸烟方法。您不用点燃烟草,而是直接用鼻子闻烟草粉末的味道。这种烟粉通常添加药材、甜味剂、香料,在密封容器中陈化数年甚至数十年。它相对昂贵。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晴雯生病时,宝玉托人拿来“一个金质双扣金星琉璃的扁盒子……打开盒子扇,里面有一个黄毛赤身裸体的人”。西洋珐琅的女人,两根肋骨还有肉翅,里面还有一些真正的王恰阳烟。”晴雯往鼻子里一嗅,“连续打了五六个喷嚏,眼睛、鼻子都开始流鼻涕了”。晴雯闻到鼻烟味后,感觉自己好像感冒了。症状立即缓解。
关于烟草,当时的人们已经注意到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人们认为烟草具有祛瘴、驱寒、除湿、杀虫等功效,而且吸烟可以极大地刺激人体的感官。 ”王昂《本草纲目》)“酒将解忧,茶将解渴。 “通神导气,仙茅及其妃嫔”。 (全祖望《坦帕风赋》)相反,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吸烟致癌,却注意到“火烧焦,耗血耗岁月,使人不知不觉失去双耳”。清代名医吴亦洛在《本草纲目》中将烟草列为毒草,并指出烟草可引起咽痛、失音、咳嗽等症状。血。清代园艺家陈灏在其《花镜》中也记载:“久服烟草,久服则吐赤,若无隔膜”。 ,有病则吐赤,此药无效,故宜少用。”
从生产角度看,种植烟叶加剧了农田本已严重的紧张状况:烟叶与玉米、红薯等不同,它不能种植在边际贫瘠的土地上,而必须与主要农作物争夺肥沃的土地。 “烟草”一种对人类日常生活无用的,必须种植在肥沃良田,尤其是有碍农业的。”(雍正《西谷谕》)和“若种烟一年” ,土壤将被耗尽。年复一年,一亩田容易种,年年更替。如果休了一年还种烟,两岁、三岁还在种烟,那他就占了一亩粮,地就荒了。因此,和欧洲一样,烟草刚传入中国时就被严禁。据说,明末崇祯皇帝对“吃烟”很反感(烟与“烟”同音,“吃烟” ” 与“吃燕”同音——吃燕京),并颁布法令禁烟,犯者处以死刑。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禁止从朝鲜购买香烟,违禁一公斤者,可先斩首,后闻。顺治时期,皇宫内严禁吸烟,“紫禁城内及仓库、寺庙等场所,文武官员吸烟者,一律罢官”。他们被戴上两个月的脚镣和一百下的鞭打。百姓负四十禁,流放三千里。”如果主管官员逮捕某人失败而被逮捕,主管官员将被罚半年俸禄。此外,如果大臣的侍卫吸烟。紫禁城内,会派侍卫去查处,除照常处以官职外加一个月俸禄给被抓的侍卫。”
但实际上,禁烟令一开始似乎很难执行。以顺治时期的禁烟令为例。由于当时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本身就是一个吸烟者,法律是有效的,因此禁烟令只能是一纸空文。康熙、雍正虽然反对吸烟,但他们自己却经常使用西方“贡品”鼻烟。所以,这两位皇帝在位时,只是警告吸烟,并没有施以刑罚。到了乾隆时期,乾隆本人“沉迷其中,不与寝而不离”。虽然他因病戒烟,并“惩官官吏不食”,但在政策层面,他并不容忍种植卷烟:“废弃耕地,妨碍农业劳动,是没有用的,历来都是如此。”法律禁止种植烟草,而且种植烟草的土地大多肥沃,应该禁止使用,不过城堡内部的空地是可以允许种植的,而且靠近城市的地方有。没有必要禁止那些想要分开菜园的人。”嘉庆年间,朝廷明确允许人们种植卷烟和吸烟:“民间吃卷烟的习惯仅持续一日,耕地仅占农田的千分之二,不足以危害农民。”而蔑视禁令是微不足道的,也是徒劳的,不应该讨论。”现在,烟草种植和吸烟已经被彻底禁止了。到了道光朝,人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另一种毒性更大的瘾品——鸦片上,再也无暇顾及普通的烟草了。
近代,随着机制卷烟工业的兴起,传统的手工烟草加工方法逐渐被机器生产方法所取代。传统的“土烟”(干烟、水烟)也已被“洋烟”(机制烟)部分取代。 1902年,世界最大的跨国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据估计,整个20世纪上半叶,该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未低于55%,有的年份甚至高达60%-80%。其销量在1937年达到顶峰,超过100万盒(每盒5万件)。其主要卷烟品牌有“品海”、“小美”、“老刀”(“海盗”)、“自行车”、“大堡”、“三堡”(“绿铁包”)、“大鹰”(“红包”)。铁包》)《硬门》、《大千门》、《白刀》、《品》、《大山》、《玫瑰》、《象棋》、《翠鸟》等。
为了与英美烟草公司争夺权力,中国民族资本纷纷效仿,成立了华商烟草公司。他们从国外购买先进的机械卷烟机器(其中部分是手工制作),生产民族品牌卷烟产品,与英美烟草公司竞争。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卷烟企业数量最多时达182家,卷烟品牌数千个。比较重要的有北洋烟草公司的“龙珠”、“大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白鹤”、“三喜”、“大连珠”、“红金龙”、“白金龙”、“金马”等。 、《和平》和《长城》。 “爱国”、“船舶”、“无双”、“金斧头”,华城烟草公司的“金鼠”、“美丽”,阜新烟草公司的“无敌”、“阜新”,华大烟草公司的“繁盛林”、“翡翠”中国中和烟草公司的“兔”,华东烟草公司的“福星”、“魁平”,华商烟草公司的“宝星”、“胜利”等。
中外烟草公司在广告设计上相互竞争,不遗余力地炒作广告,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极大地促进了“洋烟”在中国社会的流行。
作为一家外资企业,英美烟草在广告中特别注重“本土化”包装操作,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获得他们情感和心理上的认可。公司拥有强大的广告部门,花重金聘请当时最著名的实用艺术家绘制各种海报、挂历、报纸广告、烟标、烟标等,题材多为中国传统文化,每个中国人都熟悉。四大经典、二十四孝、封神演义、京剧脸谱、济公、岳飞、白蛇、中国山水画等元素。公司拥有印刷厂,印刷各种精良- 自行设计的广告。它甚至有自己的电影部门,以故事片的形式投放广告。
华商烟草公司则更注重夺回利润,推广国货,如“中国人民应该抽中国烟”、“爱国者应该抽国产大连珠香烟,收回外国利润”、“三民主义信奉者应该吸中国烟”等。抽国产品牌《香烟》《美女是可爱的,香烟也是如此。香烟如果是国货,就特别可爱。”“凤凰非梧桐不能生,志士非国货不能用。凡抽长城香烟的人,也是我国的长城。”很多卷烟品牌的名字前都带有“国货”二字,如“国货顶级,金马牌香烟”、“远洋牌香烟是国货”等。最美国货”、“国产香烟,名为和平”等,有的直接命名为“爱国”、“长城”等。在特殊背景下(如五一运动、国民革命) ,取得了良好的广告效果。
“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虽然不能完全禁止吸烟,但从法律层面来说,我国已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吸烟,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烟。公共场所吸烟也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 2003年,中国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加入了全球反吸烟运动。总有一天,吸烟将被视为一种文明的倒退现象,成为新的公众禁忌。
(本文节选自《人文植物: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苏胜文、赵爽着,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第1版,售价:65.00元)
本版文字由陈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