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安全事故频发,这些构造要求你必须知道

日期: 2024-10-16 06:06:02|浏览: 400|编号: 7326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摘自丨百度文库

装修丨斗鼎建设

脚手架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脚手架搭设或拆除过程中违反脚手架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结构要求。

主要参考规格:

脚手架搭设高度要求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24m

双排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50m

悬臂式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20m

整个馆内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36m

整个大厅的支撑架高度不应超过30m

全厅支撑架小于4跨时,不宜超过5.2m

板式模板支架高度不宜超过24m

脚手架杆施工要求

它是脚手架的关键部件,主要受力杆,负责传递和承受力的部件。立杆间距应设置均匀,不能大于设计间距,否则会降低立杆的承载能力。电杆的架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当脚手架架设在永久性建筑结构的混凝土底座上时,根据情况可以不设置立杆下方的底座或垫板)。

2)脚手架必须设有垂直和水平的扫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紧固件固定在距离钢管底部不超过200mm的立杆上。水平扫地杆也应使用直角紧固件固定在纵向扫地杆正下方的垂直杆上。

3) 电杆必须采用与墙体连接的部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4)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时,高处的立扫杆必须向低处延伸两跨并固定在立杆上。高度差不应大于lm。坡面上方立杆轴线至坡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脚手架底部的台阶距离不应大于2m。

5) 除顶层最上一级台阶可以搭接外,其余各层台阶的连接处均须采用对接紧固件连接。对接可以增加承载能力。对接接头的承载能力是搭接接头的2.14倍。因此,在立杆的时候,要注意杆的长度和长度。顶部台阶杆是指顶部栏杆杆

6) 杆体上部应始终高于作业高度1.5m,并应有安全保护。立杆顶部应高出女儿墙上表面1m,高出檐口上表面1.5m。

7)脚手架立杆的长度和对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立杆上的对接紧固件应交错布置;相邻两个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区内,且同步区内立杆相隔的两个接头之间的高度方向距离不应小于500mm;每个接缝不应小于500mm,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紧固件固定。端部紧固件盖边缘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纵向水平杆

1)纵向水平杆之间的台阶距离不应大于1.8m;

2)应设置在杆内,其长度不应小于3跨;

3) 纵向水平杆延伸件应采用对接紧固件连接或搭接。

① 对接时,纵向水平杆的对接紧固件应错开布置。相邻两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同步设置或在同一跨内设置。不同步或不同跨度的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不应错开。小于500mm;各节点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向距离的1/3。

②搭接长度不应小于lm,并等间隔设置3个旋转紧固件进行固定。端部紧固件盖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③采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脚手板时,应用纵向横杆作为横向横杆的支撑,并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竖杆上。

④使用竹栅栏脚手架板时,纵向横杆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横杆上,并应等间距布置,间距不宜大于400mm。

横向水平杆

1)主节点处必须安装横向水平杆,并用直角紧固件紧固,严禁拆卸。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双排脚手架,靠墙端部伸出长度不应超过0.4Lb,且不应超过500mm。

2)工作层非主要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应根据支撑脚手架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向距离的1/2。

3)采用冲压钢脚手架板、木脚手架板、竹串脚手架板时,双排脚手架横向横杆两端宜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横杆上;一端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壁。插入长度不应小于180mm。

4)使用竹篱笆脚手架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水平横杆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竖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水平横杆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固定在立杆上。插入墙壁,插入长度不得小于180mm。

紧固件施工要求

(1)紧固件的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2)紧固件螺栓的拧紧扭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大于65N·m

(3)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的直角扣件和旋转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对接紧固件的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5)每个杆端伸出紧固件盖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脚手架板施工要求

脚手架板是工人操作和堆放物料的平台。主要承受施工荷载。

(1)工作层脚手架板应满铺、铺设牢固,距墙120~150mm;

(2)冲压钢脚手架板、木脚手架板、竹串脚手架板等宜安装在三根水平横杆上。当脚手架板长度小于2m时,可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撑,但脚手架板两端应可靠固定,防止倾翻。这三种脚手架板可平搭对接或搭接铺设。脚手架板对接平放时,必须在接缝处安装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架板向外延伸宜为130~150mm。两块脚手架板的伸出长度之和不应大于300mm。脚手架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处必须支撑在水平横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伸出水平横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3)工作层端部脚手架板的探头长度宜为150mm,板长两端应可靠固定在支撑杆上。任何超出小横杆超过200mm的脚手架板称为探针板。

如果脚手架板没有捆扎牢固地固定在脚手架上,遇到探针板可能会造成坠落事故。为此,必须严格禁止使用探针板。可用异形工具型扁钢固定夹固定,如下图所示。当作业层不需要沿脚手架长度覆盖脚手架板时,可在端部采用护栏和立网限制工作面,并将探测板密封在工作面外。

连接墙件施工要求

连接墙部件的作用是:一是防止风荷载等水平外力造成向内或向外倾翻;二是作为框架的中间约束,减少立杆的计算长度,提高承载能力,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如果连接墙件数量不足、结构不符合要求或随意拆除,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必须保证连接墙部件的安装和结构符合要求。

连接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靠近主节点安装,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300mm。只有靠近主节点的连接墙部分才能有效防止脚手架的侧弯失稳或倾覆。如果连接墙件安装距离主节点较远,由于立杆的抗弯刚度较差,会出现立杆的局部弯曲。削弱甚至无法抑制脚手架的横向变形。

2、安装应从底层纵向横杆第一级开始。当设置有困难时,应当采取其他可靠的措施予以解决;

3. 墙壁连接部件的构造必须能够承受拉力和压力。

4、高度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墙体连接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5、开放式脚手架两端必须安装连接墙件。连接墙体之间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层高,且不应大于4m。

6、连接墙部位的连接墙拉杆或拉杆应水平设置。当无法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斜向下连接,不得向上连接。连接墙部件必须采用能承受拉力和应力的结构。

剪式支架施工要求

双排脚手架宜设剪刀撑和横向斜撑,单排脚手架宜设剪刀撑。

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跨越立杆的剪刀撑数量应按规定确定。每个剪刀撑的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应在45至60度之间。

2、剪刀撑斜杆伸出长度应搭接或对接。

3、高度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整个外立面上连续安装剪刀撑;高度小于24m的单排、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两端、拐角处和中间立面设置剪刀撑,间距不大于15m。每侧均应设置剪刀撑,并应自下而上连续设置。

剪刀撑紧固件设置

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紧固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水平杆或立杆上。一对剪刀撑的旋转紧固件数量一般不少于9个

横向斜撑的结构要求

双排脚手架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横向斜撑应在同一截面之间自下而上连续呈锯齿状排列。

2、高度24m以下的封闭式双排脚手架无需设置横向斜撑。对于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闭式脚手架,除拐角处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还应每6跨设置1个。

3、敞开式双排脚手架两端必须设有横向斜撑。开放式脚手架的末端是薄弱环节。在两端设置横向斜撑,加强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可以提高该类脚手架的整体刚度。

匝道施工要求

坡道,又称马道,是人们上下通行的通道。各类人员上下脚手架时必须走专门设计的人行通道(坡道)。他们不被允许攀爬脚手架。通道可以附着在脚手架上,也可以靠近建筑物独立设置。

1、坡道处立杆的荷载往往是最大的,因为层内有脚手板和踢脚板。因此,必须检查坡道处立杆的稳定性。若不足,可采取加设钢管杆的方法或部分卸载的措施。

2、用于行人和物料运输的坡道类型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高度不超过6m的脚手架宜采用直坡道。

(2)高度大于6m的脚手架宜采用锯齿形坡道

3.坡道的结构要求:

(1)坡道应附着在外部脚手架或建筑设施上;

(2)坡道两侧、两端及平台周围必须安装剪式支架。宽度大于2米的坡道,脚手架板下小横杆下应设置锯齿形侧向支撑;

(3)物料输送溜槽的宽度不宜小于1.5m,坡度宜为1:6(高:长);人行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lm,坡度宜为1:3;

(4)拐角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应小于坡道的宽度;

(5)坡道两侧及平台周围应设置栏杆和护脚板。护栏高度宜为1.2m,趾板高度不宜小于180mm;

(6)物料输送溜槽两侧、平台周边及末端应按连接墙件的规定安装连接墙件。每两步应加设水平斜撑、剪刀撑和横向斜撑。

4、坡道脚手架板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脚手架板水平铺设时,水平水平杆下方应增设纵向支撑杆,纵向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

(2)脚手架板铺设平稳时,接缝应搭接;下板头压住上板头,板头凸边用三角木填充;

(3)人行坡道、物料输送坡道的脚手架板应每隔250~300mm安装一条防滑木条。木条的厚度宜为20~30mm。

全馆脚手架结构要求

(1)馆内脚手架应在框架外侧和框架内侧纵横方向自下而上每隔6m~8m设置连续的垂直剪刀撑。当框架高度低于8m时,框架顶部应设置连续水平剪刀;当框架高度为8m及以上时,应在底部、顶部和垂直间隔设置连续的水平剪刀,其间隔不大于8m。支持。水平剪式支撑应安装在垂直剪式支撑的相交面上。剪刀撑的宽度宜为6m~8m。

(2)馆内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高宽比大于2时,框架外侧和内侧的水平间隔为6m~9m墙体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留有4m~6m的垂直间距。当无法安装与墙壁连接的部件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紧固定等措施。

(3)全厅脚手架局部承受集中荷载时,应按实际荷载计算,并应局部加固。

(4)整个馆内脚手架上应安装梯子,梯级间距不宜大于300mm。

全馆支撑架结构要求

(1)全厅支撑架的立杆从顶部横杆中心线延伸至支撑点的长度不应超过0.5m。整个大厅的支撑架高度不应超过30m。

可调支撑螺钉的伸出长度不应超过300mm,插入立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50mm。

(2)全厅支撑架应根据架体类型配备剪式支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普通型:框架外周及框架内部纵横各5m~8m,自下而上应安装连续垂直剪刀撑。剪刀撑的宽度宜为5m~8m。

垂直剪刀撑的顶部相交平面上应设置连续的水平剪刀撑。当支撑高度超过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2,或支撑架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时,安装扫地杆的地面应设置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距框架底面的距离以及水平剪刀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m。支架周围和中间的结构柱应进行刚性连接。水平间距宜为6-9m,垂直间距宜为2-3m。

②增强型:

1)当杆间纵横距离为0.9 m时,垂直剪式支撑,剪式支撑的宽度宜为4跨。

2)当立杆间纵横距离为0.6 m时,对于垂直剪式支撑,剪式支撑的宽度宜为5跨。

3)当立杆间纵横间距为0.4 m×0.4 m~0.6 m×0.6 m时,应在框架外周和内侧自下而上沿纵横方向每隔3 m~3.2 m设置连续垂直剪刀撑。顶部。剪刀撑的宽度宜为3m~3.2m。

4) 水平剪式支撑宜设置在垂直剪式支撑的顶部相交平面上。水平剪刀撑至框架底平面的距离及水平剪刀撑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6m。剪刀撑的宽度宜为3m~5m。

碗扣支撑架的结构要求

1、模板支撑架应根据其承受的荷载选择立杆间距和步距。底层的垂直和水平水平杆用作扫地杆。距地面高度应小于或等于350mm。立杆底部应设有可调节底座或固定底座;杆上端长度包括伸出顶部水平杆的调节螺钉的长度不应超过0.7m。

2、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要求:

①当立杆间距大于1.5m时,应在拐角处设置专门的全高斜杆,并在每行、每列设置全高8字形斜杆或剪刀撑。中间;

②当立杆间距小于或等于1.5m时,在模板支撑架周围自下而上连续设置垂直剪刀撑;垂直剪式支撑从下到上中间垂直和水平连续设置,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5m;

③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应在45°~60°之间,每级斜杆应与立杆相连接

3、当模板支撑架高度大于4.8m时,顶部和底部必须设置水平剪刀撑,中间水平剪刀撑间距应小于或等于4.8m。

盘扣支撑架的结构要求

1、模板支架可调底座调节螺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300mm,用作扫杆的底部横杆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550mm。

2、伸出顶部横杆或双槽钢托梁的模板支架可调支架悬臂长度严禁超过650mm,螺杆外露长度严禁超过400mm。严禁将可调支架插入立杆或双槽钢托梁的长度。小于150毫米。

3、高模板支架顶部水平杆的步距应比标准步距小一扣距。

4、模板支撑斜杆或剪刀撑的设置要求:

① 架设高度≤8m的全厅模板支架时,步距应≤1.5m。架体外立面第一跨各层应设置垂直斜杆。整个架体的底层和顶层应设置垂直斜杆。应安装拉杆,框架内部区域自下而上每5跨垂直、水平安装垂直斜杆,或用紧固件钢管设置剪刀撑。当全厅模板支架高度不超过4级时,顶部水平斜杆无需设置;当框架高度超过4级时,应设置顶部水平斜杆或紧固件钢管水平剪刀撑。

② 架设高度>8m的全厅模板支撑时,应各处安装垂直斜杆,步距不宜大于1.5m。沿高度每隔4~6个标准台阶应设置水平层斜杆或紧固钢管剪刀撑。当周围有建筑物时,应与周围建筑物形成可靠的联系。

③当模板支架架设为无侧向拉杆的独立塔形支架(高宽比较大)时,应在框架两侧各台阶处安装垂直斜杆。有防旋转要求时,顶层及每隔3-4级台阶应加设水平层斜杆或钢管水平剪刀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