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在上述交易平台上,一些耐克鞋的售价高得离谱,甚至达到了99999元一双。但从成交量来看,似乎“有价无市”。但也有一些鞋子即使价格超过7万,也是“最近购买的”。
平台上的阿迪达斯也存在同样的情况。高价鞋的交易量可观。
鞋子价格高得离谱,部分原因与品牌有关。一些品牌通过饥饿营销,通过销售限量版高端球鞋、明星设计、不同品牌联名款等方式提升品牌价值,并采用“抽奖”、“预约”、“排队”等方式出售特殊的运动鞋。稀缺性增加。为了购买限量版球鞋,一些消费者不惜加价,甚至使用“技术手段”抢购。另外,各个中间商的涨价,进一步推高了球鞋的价格。整个市场的购买者逐渐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和少数收藏家演变为球鞋投资者。市场变得供不应求,“炒鞋”由此诞生。
得物、尼斯、友货等球鞋垂直交易平台也纷纷涌现。这些二级市场平台每卖出一双鞋都需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鉴定费、手续费等。整个交易过程中,随着鞋价上涨,平台收入也随之上涨。与此同时,交易平台与平台用户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潮鞋地位越来越高的今天,专为潮鞋爱好者打造的运动鞋收纳盒此前也经历过一轮炒作。据中新经纬此前报道,限量版鞋盒的转售价格可能比原价上涨数百甚至数千元。
当时《人民日报》评论称,如果只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物以稀为贵,物价高也无可厚非。但当交易变成投机,出现“投机”的不良风气时,就等于“敲锣打鼓造谣”。如果存在操纵市场价格、捏造、传播涨价信息等问题,“炒鞋盒”也涉嫌违法。
跟风“炒鞋”,小心被“割韭菜”
早在2019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就曾发布题为《谨防“炒鞋”热潮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财经通报,明确指出转售中存在“炒鞋热潮”国产运动鞋。 “该平台实际上是一场花哨的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范此类风险。
通报提到,“炒鞋”交易呈现证券化趋势,日交易量巨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杠杆服务,杠杆资金进入助长金融风险;操作都是暗箱操作,一旦平台“跑路”,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
随后,Nice、等球鞋交易平台多次进行整改。
那么这些球鞋投机者如何获得限量版的供应呢?一位经营运动鞋品牌集合店的店主曾向媒体透露,炒鞋者一方面会利用专业的抢鞋软件,从官方销售渠道以促销价购买热门款;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在某些鞋款低价时,在炒鞋平台上大量购买同款球鞋。一旦达到一定数量,鞋子在二级市场的定价就会受到影响。李先生表示,有的炒鞋客可能花几十万买一批货,赚一辆好车,但有的人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血本无归。因此,普通消费者如果盲目进入市场炒鞋,将面临价格波动的较高风险。
对于专业投机者来说,这可能是非法的。比如,几个大型鞋商相互勾结,操纵市场价格,就违反了价格法;炒鞋者涉及的大量资金可能涉及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北京互联网法院一位法官曾表示,“炒鞋”行为存在市场风险。这看似是球鞋收藏者的个人行为,但大多数都是有目的的商业活动。本质上,经营者是在抬高价格,扰乱市场秩序。甚至金融秩序违法行为也涉嫌违反电子商务法、价格法相关规定。
另外,一般来说,参与“炒鞋”的消费者(投资者)往往是收入有限的年轻人。他们还可能通过电商平台分期付款、网贷等方式借钱投资“炒鞋”。如果市场崩溃,其带来的损失很可能远远大于投资者偿还债务的能力,这可能会给消费者本身带来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