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以“时尚东莞制造”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织博会”在大朗毛纺交易中心盛大开幕。本届“织博会”历时3天,汇聚搭建展位800多个、店铺展位2000多个。展品类别覆盖毛纺服装、纱线辅料、纺织机械、服务设施等全产业链。来自世界各地的买家、行业专家、时尚爱好者齐聚于此,共同参与这一毛纺行业的年度盛会。
中国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副会长梁鹏程、中国毛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刘家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林云峰、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顾平、国家级行业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院院长、中华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孙东宁,副理事长赖少宇东莞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陈航,大朗镇党委书记郭怀进,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邓柏松等出席开幕式。
作为“织交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聚链创新·应对变化”2024年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同期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梁鹏程、中国毛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刘家强、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郭红军、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海燕工委副主任、中国毛纺织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岩、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秘书长丛政等行业协会领导,以及大朗、清河、海阳、红河、鄂尔多斯、澄海、灵武七大毛针织产业集群代表齐聚一堂,立足各地区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围绕进一步深化联动合作和创新协作,共同探讨“链条创新、应对变化”的主题。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下,毛纺织产业集群如何应对挑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新思路。会议由刘家强院长主持。
凝聚创新共识,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产业集群作为纺织工业最鲜明的结构特征和最重要的组织形式,占据了纺织工业的半壁江山。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有力支撑了我国纺织工业规模扩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当前,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减弱、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在供应链和价值链重塑、数智赋能、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多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创新。压力和挑战。如何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深化联动合作、创新协作,构建现代纺织产业集群体系任重而道远。会上,大朗、清河、海阳、红河、鄂尔多斯、澄海、灵武等毛纺织产业集群负责人结合各自发展情况,共同探讨了集群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毛纺产业发展方向等。并就未来转型发展、行业协会经验分享和意见建议进行交流。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我国毛纺织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大朗镇党委书记郭怀进指出,目前,大朗毛纺主攻人工智能定制和规模化制造。规模设备更新、新型纱线材料等新生产力,积极探索新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大朗毛纺产业主要存在以下痛点:一是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对企业造成影响;二是知名品牌效应和企业含金量不足;三是缺乏高端、连续、时尚的现代毛纺织产业。花园。
对于未来大朗毛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他指出,加快毛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不断转换尤为迫切,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合作。一方面,要加快引进创新资源,增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将创新资源嵌入传统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集群间的合作,提升我国毛纺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他希望中国纺织联合会、中国毛纺协会能够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在推动纺织产业集群合作方面进行统筹指导和协调,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近年来,受国际环境影响,毛衣城也受到一定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毛衣城采取了一系列‘稳内拓外’的有力举措,成效显着。 ”。嘉兴毛衣城集团公司总经理徐根华表示,在内部稳定方面,一是迭代更新市场硬件,与企业共同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二是稳定资金;三是创新多种服务模式。对外拓展方面,积极组织客商参加广交会等展会,组织客商“扎堆”出海,每年举办红河“毛衫文化节”,帮助企业打开对外窗口。
为推动毛衫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红河成立了毛衫荟和毛衫党两个平台。茅山汇定位为集网上批发、设计等业务于一体,以内销为主;猫山拍是一个以海外业务为主的国际化平台,为海关、税务、物流等重点监管部门打通信息渠道。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高效协同。
“清河作为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主要发展羊绒市场。近年来,得益于线上线下市场的互动、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互补,产业稳步发展。”清河县羊绒小镇综合管理中心主任王忠杰表示,针对羊绒产品季节性强、品牌知名度不高的问题,清河近年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今年电商销售额预计突破200亿元。
他指出,清河虽然人口众多,但中小微企业众多,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近年来,为了控制库存、招缝纫机工难,当地企业纷纷采购一线横机。此外,清河在品牌方面也是薄弱环节,自主品牌认知度不高。为此,清禾先后参加巴黎时装周、北京时装周、上海联展等活动,助力提升公司自主品牌。希望产业集群加强相互了解和协作,特别是在品牌推广方面,协会可以组织集群赴海外参加展会。
“纺织是园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已聚集宁夏新奥、宜兴顺昌亚麻、新中羊绒、觉派尔羊绒等39家纺织企业,形成了以羊绒、亚麻混纺纤维为原料的现代纺织产业。纺织产业链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绒集散中心和羊绒产品加工基地,赢得了“世界羊绒在中国,最好的羊绒在灵武”的美誉。”张东晓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表示,园区高质量发展得益于产业基础优势和原材料优势,它不仅是全国最大的羊绒产业园区之一。全国最大的羊绒交易集散地和羊绒生产基地之一。
他表示,面对行业发展的诸多不确定性和压力,希望中纺联、毛纺协会积极发挥行业平台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和行业指导,引领行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加大合作,抱团取暖,共同促进集群融合发展。
“近年来,鄂尔多斯加快羊绒产业发展,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羊绒产业。”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局副局长曲平表示,鄂尔多斯最大的优势是拥有羊绒龙头企业鄂尔多斯羊绒集团。 2024年,其品牌价值为1809.72亿元。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51位。今年10月,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成立鄂尔多斯集团羊绒产业院士研究院,进一步深化羊绒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同时,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每年投入约1亿元产业资金,进一步提升羊绒产区优势,并投资3亿元建设产业园,为发展提供聚集平台。羊绒中小企业。希望产业集群在中纺联的领导下,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毛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阳毛衫产业主要依靠出口市场,产品近95%出口。海阳毛衫产业存在结构布局不完善、配套设施缺乏的问题。同时,对外开放也存在很大困难。” “国内市场如何发展和平衡,这些都是海阳市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海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韩晓峰表示,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各产业之间的合作共赢。簇,共同应对市场变化才是针织产业集群的未来。合作方向。
他表示,海阳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海阳毛衫产业的发展。为缓解严重依赖外贸市场的瓶颈,出台13项促进产业发展的计划。今后,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近年来,澄海区多措并举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高新技术应用和淘汰落后工艺,提升自主品牌提高开发能力,扩大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增强纺织服装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纺织服装产业区域竞争力打造特色产业,推进清洁生产。”汕头市澄海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蔡汉宁表示,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澄海首先制定政策,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智能制造步伐,注重品牌培育,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加强协调,整合资源,有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坚定信心,共同打造行业新质量发展新未来
“前三季度,我国纺织行业运行总体较为平稳,但面临的外部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需求疲软、竞争加剧、贸易风险上升等一系列挑战持续存在检验行业发展的韧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梁鹏程表示,当前行业发展总体来看,产量增速同比有所提高,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国内市场稳中承压,出口贸易总体稳定。其中,羊毛衫出口增速高于行业整体。
谈及行业未来发展,他指出,从外部需求来看,国际市场整体需求很难有明显改善。此外,地缘政治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也加大了纺织行业参与国际纺织供应链合作的难度。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他建议企业稳妥有序推进产能国际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升级,兼顾发展与安全。同时,他对我国毛纺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稳中求进,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以创新引领,不断提升集群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强合作,促进产业集群高水平协调发展。
“产业集群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全球发展中最成功的产业形态,综合竞争力是通过产业集群的高度集聚和差异化分工形成的。”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副院长郭红军表示,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企业必须转变客户思维,回归价值发展,坚持诚信创新,锻造供应链能力,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集群,持续推动集群转型发展升级,创新构建良好集群生态,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发展格局,搭建助力企业发展的平台。
“毛纺织集群沙龙大会继续举办非常有意义,为毛针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海燕结合当前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她指出,当前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形势良好,东部产业集群正在进行较大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也在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其中,化纤、长丝织造、针织、印染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毛针织产业集群区域特色鲜明,发展极具活力。在未来集群的发展中,产业协同与合作将显得尤为重要。在保障产业安全的同时,要积极开拓外贸新市场。此外,还要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产品的品牌化、个性化、品质化、功能化,以及供应链的一体化和国际化布局。
此外,她还介绍了将于12月5日召开的2024年中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大会。她表示,当前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是推动纺织产业集群现代化体系建设,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制造、精益制造、绿色制造水平。
“从今年纺机发展情况来看,梭织、针织设备上半年表现良好。尤其是受国风热潮影响,梭织设备增长明显,但下半年后劲不足。那一年还不够。”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秘书长丛政表示,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今年纺机出口面临挑战,但针织横机增速达到5%左右,不少优秀企业实现了出口增长。将设备销往世界各地。
他指出,产业集群是纺织机械装备创新的重要支撑之一,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联合创新。同时,企业应加强与纺机企业的研发合作,共同探索毛纺产品向帽子、手套、鞋材等领域拓展,融合智能化、数字化新技术,探索创新智能可穿戴产品,不断开放开辟新赛道,增强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