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价比降噪耳机推荐:满足预算有限但追求品质的消费者需求

日期: 2024-11-28 08:12:57|浏览: 334|编号: 8348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有哪些高性价比的主动降噪蓝牙耳机?

既能满足大众对大众能接受的性价比的需求,又能有一定的品质和可靠性的降噪耳机选择并不多。因为在这种苛刻的要求下,以及我亲自使用过的耳机中,除了公认的最强的两个玩家之外,高端的Bose QC30和索尼大发的1000X之外,国内厂商也逐渐跟进并专注于该领域。的降噪效果。因此,如果普通消费者预算有限,但想要体验良好的降噪效果、安全的续航、轻薄的无线体验以及年轻活力的外观,那么入耳式蓝牙主动降噪耳机将成为我们的首选。购买。参考文献之一。

以下是根据我个人的购买策略,为有此类需求的网友提供帮助和参考:首要任务是先确定自己的需求,然后圈定我们可以接受的价格范围。下面我就以可支配收入为例,以收入相对较低但对此类耳机需求量很大的学生党为例:

需求清单

听音乐/语音通话,音质对得起价格(如高、高、低音基本表现);

耳机要佩戴舒适、便于携带,外观不能太低;

安全的电池寿命(如果你选择蓝牙耳机,那么电池寿命是个大问题);

主动降噪是必须的,除非你乐于接受外界噪音侵入你的内心世界;

可接受的价格范围是500元至1200元,但不会用低质低价来达到所谓的“性价比”。

有了上面列出的要求,我将无情地砍掉以下产品:

“被动降噪或非降噪”“为了音量而设计的廉价低质消费级耳塞”“压在头上的厚(有线)耳机”

下面为不太了解的朋友简单介绍一下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的区别。除了包耳式耳机之外,入耳式耳塞堪称“被动降噪”。你可以尝试用两只手捂住双耳的降噪效果,你会发现被动降噪效果无法隔离低频噪音。这里我们以耳罩式耳机为例。这种被动降噪耳机太笨拙了。它们纯粹是通过物理材料来隔音的。你可以想象你的耳朵和耳机外面有一层薄薄的层。薄隔音棉可帮助您隔绝声音。然而,生活中除了高频噪音之外,低频噪音也会给我们的听觉和情绪带来焦虑和烦躁。在喧闹的现代都市中,人类花费大量金钱换来一片没有污染的蓝天、一处没有噪音的居所。多少心思。

“主动降噪”会通过耳机拾取外部环境声音进行对比降噪(参考智能手机上的通话降噪),从而消除环境噪音,让您更专注于聆听耳机本身发出的声音。这可以避免外界过多的噪音干扰您听音乐或语音。

简单来说:自从用了主动降噪耳机后,我就不再喜欢被动耳机了。这个逻辑相当于,既然你用了固态硬盘,你就再也不想回到机械硬盘了。

另外,廉价劣质的消费级耳机对于降噪来说基本没什么用处。除非你工作时需要厚重的有线耳罩式耳机,说实话,我认为它们戴起来很累。冬天还好,但夏天就太热了。还怕是石乐智还戴着发带吗?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会发现我购买耳机(插头)的方向越来越清晰了呢?

是的,其实购物就是一个需求加减的过程。于是在京东逛了一圈,找到了以下几款既能满足主动降噪,又能满足无线蓝牙的机型:

500~1000档:

NC50主动降噪无线蓝牙运动耳机(东东售价599)

其中,三星也有一款符合要求的机型,但遗憾的是,三星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2000以上:

Bose QC30(东东售价2498)

索尼WI-1000X(东东售价2299)

客观来说,它是一款完全满足千元以内无线蓝牙+主动降噪+不俗品质+高性价比要求的解决方案。选择范围非常窄。本来有一款Beats看起来还不错,但是因为它没有降噪,而且音质又好,你懂的,就别管这个智商税了。

不过高端的Bose QC30和索尼WI-1000X确实各方面素质都不错。不幸的是,对于学生等低收入群体来说,它们的价格仍然有点贵。几千美元很容易流入外国人的口袋。如果需求集中,那么考虑到实用性和售后口碑,国产小品牌也值得尝试。最终我把决策意图锁定在了(听力)NC50上,也算是给大家当了小白鼠。

收到耳机后我已经使用了大约一个月。以下是我的经验报告:

音质等级

由于我的首要任务是无线便携性,所以我还是需要强调一下,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蓝牙耳机都受到蓝牙传输速率和传输带宽的限制。使用蓝牙是可以无损听的,但是还是会有或多或少的损失,听感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损。

这里,听完有损音频测试后,我发现( Ear)在处理《One》等带有Live节奏打击乐器、管乐器、钢琴、电钢琴等音乐时几乎没有压力。只是建议您在安静环境下听音乐时不需要开启降噪模式,最大程度避免一些背景噪音的影响。

之后我找了一些涉及不同频段、不同乐器、不同演奏动机的音乐进行测试。目前已知的是,如果音量开到最大,低频会稍显不足。不同乐器的音色分析与2000级有所不同。与有线耳机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但说实话,BOSE的QC30在音质方面似乎并不像其高昂的价格那么优质。毕竟蓝牙和手机本身就制约了音质的表现,所以我们只需要在这方面有一个好的想法即可。

如果你是一个非音乐爱好者,这款(入耳式)耳机的音质基本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想追求极致的无损HIFI音质,最终可能会永远烧钱。

降噪能力

提问者还强调,我们想买的是“降噪耳机”。既然我们购买的是降噪耳机,那么我们的使用场景自然是在室外等嘈杂的地方。希望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能够给我们带来回报。一个只属于我们的安静聆听环境。

这个月下来,(Hear)NC50的降噪效果比我之前用过的国外​​丹麦品牌的高价降噪耳机要好很多。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NC50的降噪深度为28dB,“信噪比”比我之前用过的某品牌高价降噪耳机高出10dB。如图所示,NC50可以在20Hz~20kHz范围内实现高质量的降噪效果。

如果你用过比较靠谱的降噪耳机,你就会知道降噪带来的沉浸感是多么享受。我对主动+被动降噪的NC50(Hear-ear)的感觉是它的性能价值。回程票价。

下面科普一下降噪的原理以及什么样的噪音会被“降噪”:

该机型的降噪方式为主动(ANC)+被动(PNC)。它会拾取环境噪音,然后通过软件算法将其抵消。另外,耳机本身是入耳式的,这也会提供一定程度的被动降噪功能。影响。

那么什么噪音会被“噪音”呢?

我们人耳的声音感知范围是20-20kHz,降噪耳机通常对中低频声音(100Hz-1kHz)进行降噪处理,高频部分如果物理遮挡就可以了。

至于日常使用,()NC50还拥有非常实用的“监听模式”。在此模式下,您只需按下“ANC/”按钮即可立即降低音乐本身的播放音量,同时提高外部环境的音量。收音机。这样的设计考虑到了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有时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而造成的尴尬。只需切换模式即可解决,无需摘下耳机。相反,其他类似的耳机,甚至是价位较高的耳机,都需要你摘下耳机,这是非常反人性的。

让我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比如参观博物馆。为了考虑博物馆的要求,我通常将手机设置为请勿打扰模式。如果您想听解说,又不想摘下耳机,只需将耳机切换至监听模式,不会影响您听到微信消息和按键来电提醒,也不会影响您的通话。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去安静的场所听公开课、去开会、去医院病房听医嘱等。它们都很好而且非常实用。

另外,作为一个讨厌漏音的用户,我想说:这东西不漏音。

佩戴感受

除了在录音室表演和音乐时戴耳机外,其他时间我不想戴耳机。

原因无外乎两点:

头戴式耳机的重量一般都很重,对头部造成很强的压力感,长时间佩戴会很不舒服。关于我的发型,我是一个害羞的长发男孩。我那些没有头发或短发的同学可能永远无法理解这个问题。

(听力)NC50是项圈式颈挂式设计,重量比较轻。之所以不说它很轻,是因为它一侧有电池,再加上软衬TPE材质、金属铝质耳罩、PC材质中控。整体重量算不上特别轻,但也不算重。 。而且由于材质的原因,长时间佩戴后会非常贴合皮肤。由于我没有出汗,也没有戴着它洗澡,所以不知道它如何处理汗水,但官方声称它具有 IPX4 级别的防水防汗功能。理论上来说,对于基本的日常防水应该问题不大。

操作交互

其实我最渴望的交互方式就是语音,这也是我家里装了这么多智能家居的原因。我希望用语音(密码)控制所有设备,但目前市面上的蓝牙耳机还没有达到我理想的水平。互动需求。

(Hear)NC50的操作逻辑与大多数蓝牙运动耳机类似,但(Hear)NC50有两个为操作交互而设计的部分。一种用于操作音频播放,控制曲目切换和音量增减。另一块用于控制蓝牙耳机当前的降噪模式、电源开关、充电等。

如果你和我一样使用很多数码产品,那么你会特别关心它的产品设计逻辑,如何通过产品设计体现在普通消费者的日常使用场景中,比如耳机线的长度是否合适,电缆材质是否舒适。皮肤、按键行程和按键反馈、耳机对命令的响应时间等。

这种设计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优点:可以准确区分哪一个控制降噪和切换,哪一个控制曲目和音量。再也不用担心按错按钮,解决了户外盲按的准确性问题。

缺点:如果您以前使用过耳挂或头带,那么您需要重新学习并习惯。

电池寿命

如果不怕笑话,我之前用过的几款运动蓝牙耳机官方宣称的续航时间都是10小时!

10个小时,听起来是很厉害的事情啊!

然而我使用后却并非如此。要么是3个小时,要么是4个小时,要么最终是5个半小时......

承诺的10个小时呢?

(听力)NC50官方宣称“不降噪时可连续播放通话13小时/开启降噪时可连续播放通话10小时”。经过测试,我在开启降噪的情况下以 60% 的音量听音乐。我听了。两个多小时后,电池槽仍有70%左右的电量。理论上来说,如果不开启降噪,应该会节省一些电量,而且续航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

我们可以列出一个生活场景:每天工作时听一会儿歌或听广播节目(按1小时计算)。早上我们可能会用它接听电话、听微信语音(按2小时计算)。有些人还用它来一边听音乐一边午休(按2小时计算)。 (计1小时),下午还是接电话或者听微信语音(计2小时),晚上下班回家(计1小时)。上面我其实已经多计算了一些时间,按照全天的这个使用频率(听耳)来看,NC50的续航时间是绰绰有余的。

(听力)NC50的充电还是比较方便的。可以用普通的Micro USB数据线或者移动电源给它充电。不像有些耳机需要适配器或者专用充电盒。家里的插板有USB,所以我一般就拿一根USB数据线充电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信号延迟

对于降噪蓝牙耳机来说,如果只提降噪而不提信号延迟,那就是避重就轻、耍流氓了。

我必须诚实地告诉打算购买(听)NC50的朋友:这款耳机的延迟没有任何问题,在主流耳机的正常水平之内。信号方面,在有隔墙和不同WiFi信号源干扰的情况下,当我一步步远离手机时,4到6米左右的距离偶尔会出现衰减。然而,这种现象只有在相对复杂的条件下才会发生。当移动到户外时(没有墙壁遮挡和干扰),与主流蓝牙耳机没有什么区别。

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下。无论您使用什么价位、什么品牌的蓝牙耳机,在听音乐或看视频时出现卡顿的情况,都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您周围的射频环境复杂,则很容易受到干扰,例如位于WiFi无线路由器附近或处于有射频干扰的位置。现实中,如果我们周围的写字楼里手机的4G信号或者WiFi、蓝牙信号特别多,那也是很容易的。受到干扰;这也与手机蓝牙芯片处理连接的能力有关。

但无论如何,我们通常都会随身携带手机和耳机。只要不是异常情况,这种情况就不会存在。

存储和组织

只需发布图片(我的是蓝色的)。这款耳机自动吸附的小设计非常美观方便,从源头上避免了线头缠结的尴尬。我通常直接把它们放在我的包里。

盘点我这些年用过的耳机

1. 耳塞

我个人不喜欢使用耳塞。毕竟它们的隔音效果最差,漏音也最严重。以下耳塞是我高中时用过的耳塞。这是4s的原装耳机。他们有很好的音质。一般,但比大多数100元以下的塞子要好。它被认为是苹果较认真的早期作品之一。我手里还拿着它,但电线明显变黄了,橡胶也已经无法使用了。退役后,我再也没有买过任何耳机。多么古老的古董啊……

2.半入耳式耳机

说到半入耳式耳机,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苹果的经典款。没错,我曾经从我爸爸的包装盒里抢过这副耳机。当时国内厂商掀起了一股山寨仿制风潮,导致X宝上充斥着20多元一件的高仿……至于如何辨别真伪这里就不详细说了。百度一下很详细。

我非常喜欢这款耳机,至今仍在使用。三带均衡,佩戴舒适,颜值高,继承了苹果祖传的耐用属性。值得拥有。

3.入耳式耳机

入耳式耳机是我最喜欢的耳机类型,因为它们具有音质、便携性和隔音效果的最佳组合。在预算不高的情况下,它是大多数人的首选。所以我买了两个入耳塞。

下面是我买的第一款入耳式,是铁金版的小米圈,价格很便宜。不过,音质确实不错。考虑到售价仅为99,小米依然带来了强大的低频效果。虽然细节不够细腻,但喜欢听重低音的朋友还是可以购买的。毕竟这个价格确实很划算。

重头戏来了

下面这款入耳式耳机是我买过的最贵、最高端的耳机。一个连我这样的硬汉都愿意花几百块钱买的插头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悲剧?听听我要说的话吧。

这款耳机首发售价999,定位千元旗舰。不过,我并没有那么直接去抢先发。毕竟飞利浦有“潜水王”的绰号。果然,到了双十一的时候,价格已经非常划算了,几百块就能买到。

经过一个月的烧机,效果确实达到了预期。细节解析力极其强大,听器乐时能达到最佳效果。人声稍逊一筹,低频可能稍弱一些,但总体来说还是对得起旗舰的称号。低烧还是可以的。

然而……好景不长。仅使用了一年半,线控就出现了问题,导致耳机无法正常出声。我屡次尝试挽救他,却屡屡失败……最终我只能无奈放弃,将他永远封印在包装里。盒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我第一次买东西亏本。

这节课让我知道了面条线是多么的难以忍受,建议大家不要买扁面条线的耳机。

4.头戴式蓝牙耳机

有线耳机的音质体验最好,但便携性也最差。所以为了便携,我买了无线耳机。由于是第一次使用蓝牙耳机,所以选择了一款价格合理的。试水。

我开始使用后,音质还可以,但是得了吧,这东西捏着我的耳朵,好痛。但是,我绝对不会承认这是因为我的大脑太大了。这一定是产品的设计缺陷。 [有趣的]

正是因为夹耳的缘故,我很少用这个东西。然而,让我惊讶的是,它已经存活了4年,而且还活得好好的,续航和音质都和以前一样。凭借这样的耐用性,它是一款价格实惠的蓝牙耳机。

这件事让我认识到了这个叫qcy的国内厂商的厉害,用最低的价格做出最耐用的耳机。等等,这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米某的风格……[

5.真无线耳机

于是,我去qcy的官方网店购物,发现它也开始做真无线耳机了,就是根本不需要任何线材连接的蓝牙耳机。不过,这些耳机普遍价格昂贵,但甄翔再次警告我。我惊讶地发现qcy的真无线耳机几乎都以便宜的价格(与竞争对手相比)。这简直就是耳机行业的×米……

我很快就订购了一款我喜欢的型号,也是入门级的价格,只是为了试水。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音质还可以,连接也快捷方便。唯一的缺点是看视频时有时会出现重连提示,但总体来说无害,值得购买。

充电盒容量为,可提供长达近20小时的续航时间。电池容量确实是业内最好的之一。旅行时带上它听音乐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要玩吃鸡,会有半秒左右的延迟(蓝牙耳机的通病),不适合玩游戏。

总之,购买耳机时一般会考虑三个方面:音质、便携性、价格。

如果你的预算不多,但仍然要求高音质,我建议你购买有线耳机,并且尽量购买普通品牌的高端耳机,而不是高端品牌的低端耳机。

如果你非常愿意花钱补充信仰,并且各方面都有要求,我推荐你购买索尼大法的无线耳机。索尼的蓝牙耳机绝对是最好的。

盘点我这些年用过的耳机

(来源:音频应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