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时期锡勒图库伦的喇嘛寺庙建筑与历史背景详解

日期: 2024-11-29 07:09:05|浏览: 371|编号: 8372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早在1730、1740年代,清朝为了笼络蒙古族,假意宣扬黄教,设立斯土伦为喇嘛旗,实行政教合一。从顺治到乾隆的近百年间,小小的斯勒土隆修建了大量的喇嘛寺。据记载,大大小小十八座寺庙,大多集中在卡伦街。于是,当时的库伦街上寺庙如林,烟雾缭绕,有“小五台山”之称。

这些寺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处是扎萨克达历代喇嘛监修的,建筑规模较大。与“官”庙类似的有兴元寺、香教寺、福源寺、吉祥天女寺等。二是用旗人自有资金建设。即是由某个家族所建,或者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但不是同一家族的人所建。这些寺庙的建筑年代难以考证,建筑规模也不大。有的举办法会,有的不举办。

兴源寺、香教寺、福源寺在库伦修建较早,保存较为完好。并称为库伦“三大寺”。在这里,笔者将重点给朋友们讲述一些关于库伦“三大寺庙”的故事。

解放初期的土改运动和后来的文革中,“三大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加强了历史文物保护,对“三大寺”进行了多次修缮。 2006年,库伦“三大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三大寺”已修葺一新,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1. 兴元寺

进入兴元寺需经过九十九级、八十一级台阶(取自佛教九十九转返璞归真之意)

兴源寺是实土伦最早建造的寺庙。始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竣工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建成后,顺治皇帝赐予“兴元寺”。此后,经过历代扎萨克达喇嘛的多次扩建和修缮,终于形成了今天保存下来的规模。整体结构采用汉藏结合的建筑风格。

该寺是斯库仑喇嘛旗的主寺,是扎萨克达喇嘛带领众喇嘛念经的地方。当年,大法会每年举行四次,即正月初五至十五、四月十至十五、六月六至十五、二十一日。至9月25日。举行这四次法会时,大大小小的喇嘛都参加了仪式,法会上还表演了查玛舞。此外,还举行一些小型的法会。此外,每三年,牛年、蛇年、鸡年,还要举行一次特别盛大的摩尼法会。届时,不仅本旗善男信女前来朝拜,邻近诸旗的善男信女也纷纷前来上香。兴元寺内外香客云集,热闹非凡。

当时,兴元寺还给喇嘛授予学位,主要有固始学位和确尔吉学位。一般由实土喇嘛根据喇嘛的知识和资历授予。此外,还授予黄色袈裟,这是一种荣誉和待遇。一般来说,只有具有曲尔吉以上学位的喇嘛才能享受这一荣誉和待遇。

2. 象庙

该寺始建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位于兴元寺东侧,与兴元寺仅一墙之隔。但香教寺的建筑布局与兴元寺有所不同。山门在墙内,山门前是喇嘛们跳茶玛舞的庭院。兴源寺每年正月、六月举行法会,并在此表演茶玛舞。当时,香教寺有常住喇嘛100余人。

当地俗称香教寺为上仓(过去呼图克图和活佛的住处称为“佛仓”,所以“仓”就是公寓、住宅的意思),所以香教寺就叫仓。因为它是贾萨克达喇嘛的住所,也是政教合一的办公地点。之所以称为上仓,是为了与福源寺相区别。福源寺俗称下仓。一是因为副贾萨克达喇嘛和贾萨克达喇嘛退休后的住所均位于福源寺,故又称“仓”;第二个是香教寺。它位于福源寺的北坡和西坡,而福源寺位于坡下和东侧,故有上下之分。

3. 福源寺

该寺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据记载,乾隆初年,斯勒图昆喇嘛内部曾发生过争执。此时,扎萨克达喇嘛阿旺扎木延主持了这座佛塔的修建。一和一座寺庙。意思是用来降服暗中作事、危害黄教的邪灵。寺庙建成后,乾隆皇帝赐名“福源寺”。该塔矗立在寺后高崖上,为一座白色舍利塔。

福源寺后建的白色舍利塔

近年来,按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日常宗教事务活动逐步恢复。如今,福源寺已成为全旗佛教活动中心,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举行庙会和宗教活动。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