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干区发生的千万元网络诈骗案件中,女性受害人占90%,尤其是30岁至50岁的单身或离婚女性。
总有人在网络上偶然遇见他,又帅又有钱,陷入一片温柔之地。听他的问候,相信他的甜言蜜语,跟着他“投资发财”。
为什么这些人总是成为骗子的目标?受骗的人有哪些心理共性?
1】女性受害者占90%,年龄30-50岁,单身或离婚
前不久,《小时新闻》报道称,杭州四季青40岁老板娘被骗430万元,不到一个月就身无分文。
除了这位四季青老板娘,江干警方今天又披露了两起案件——
今年2月,胡女士(化名)报了警。去年8月,她通过短视频软件认识了一名男子,两人通过恋爱聊天进行了交流。后来,对方帮她“投资”。几个月之内,胡女士就转账了300多万元。
同样是在2月份,卢女士(化名)向警方报案,遭遇网络诈骗,造成300万损失。卢女士还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名男子。男人加她为好友后,邀请他参与投资。然而,多次转账后,她发现无法提取现金。
“这三位女士都是中年人,单身或离婚。”江干市公安局基层基层大队副大队长叶唐华对此进行了认真分析。
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以今年江干区发生的千万级网络诈骗案件为例,90%的受害者都是女性,基本都是30岁到50岁之间的单身或离婚女性。 。
2】网络上的《高富帅》剧本,细化到周一周二聊什么
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容易被“中招”?
叶堂华分析,30岁至50岁的单身、离婚女性,尤其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女性,除了物质满足之外,在精神世界也有情感需求。这个年龄段的一些女性的社交圈子也较小,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也较少。
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虽然已经相对成熟,但当遇到花招十足的网络骗子时,在其强大的心理攻势和充满感情的花招下,会逐渐产生信任感和一定程度的心理依赖。由此,你一点一点地陷入了网络骗子精心构建的网络中。 “你以为你在讲感情,但讲感情真的很伤钱。”
一般骗子会利用“陌陌”、“灵魂”等各种社交软件以及交友软件来寻找“客户”。
这些社交软件和交友软件往往没有严格的实名制。
为了取得女性的信任,网络骗子会呈现出“好绅士”的形象,秀出八块腹肌、豪车游艇、无心的高额投资回报、充满男性荷尔蒙的健身照。
双方加微信后,对方开启了寻求帮助的“暖男模式”。
叶桐华指出,从警方掌握的信息来看,骗子有剧本,甚至周一聊什么、周二聊什么都有固定的词语和模板。 “如果他们想要视频或会议,他们会以各种理由拒绝。”
完全取得信任后,对方开始设置陷阱。为了避免让女性产生怀疑,他们一开始就跟女性“投资”,还可以提取现金。当你尝到甜头并越来越多地投入时,骗子的目的就达到了。当您发现无法提取现金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3]骗子不惜重金,还赠送奢侈品包包。感觉他比他妈妈更关心你。
“给你的感觉就是连你妈妈都没有那么关心你。有些人会把网购产品送给女性,有的甚至不惜赠送奢侈品。”叶棠华说,曾有过这样的案例:骗子先将豪华手袋赠送给受害人,但随后的诈骗却导致了十多个手袋。
警方一直不遗余力打击网络诈骗。
2020年7月起,江干区公安分局依托“网络诈骗防范平台”,针对网络诈骗推出技术反制措施。
今年以来,“网络诈骗防范平台”累计对涉嫌诈骗的人员进行预警4423人,成功对4111人进行劝阻和反诈骗宣传。
江干警方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反诈骗宣传,“扫楼”、电子屏滚动、小音箱音频播放等做法持续发挥作用。今年,警方还利用“网红”横幅宣传反诈骗。
在网络反诈骗方面,警方也采取了多种形式。
在预防之余,江干区公安分局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及相关黑灰色行业发起重拳打击。今年以来,共打掉相关犯罪团伙10个,刑事执行84人。
然而,防范网络诈骗,不仅需要警方努力,大家也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防范意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如果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伴侣,那一定要小心网络虚拟世界中突然出现的“高富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