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浪潮尚未平息,另一波浪潮又兴起。近日,方向盘失准且尚未解决的长安奔奔E-Star陷入了交付危机。一位准车主反映,他订购的汽车在发货近三个月后仍在“发货”。除了长期不提车外,不少长安奔奔E-Star用户向贝壳财经记者反映,还存在“赠送充电桩的销售承诺未兑现”、“购车补贴不落实”等问题。没有实现”。
截至发稿,长安新能源品牌尚未回应。
长安奔奔E-Star陷入乱世:方向盘未矫正仍陷入交付危机
近日,长安奔奔E-Star陷入交付危机:有用户反映,自己订购的车在发货近三个月后仍然“出货”。
“不知道是长安新能源系统存在BUG,还是公司故意不交车?” 2020款奔奔E星新悦版车主刘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根据长安汽车APP显示,他的车是3月份匹配的,两天后系统显示该车正在发货。截至发稿,刘先生并未提及自己的车正在“发货”。
截至发稿,刘先生尚未提及自己的车正在“被运”。图片来源|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刘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这种情况在汽车爱好者中并不是个例。该组织甚至将这种情况命名为“交叉汽车”。根据4S店对这些准车主的回复,匹配的情况是厂家绑定了车架号和车主信息,但由于“缺少配件,整车无法交付给客户,车辆无法交付给客户”。需要先从生产线拉到停车场。”字段,我们稍后会补充零件”,这也会触发“发货”状态。
长安汽车五大承诺中提到,新车逾期交付补偿为120元/天,最高可达1万元。图片来源|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没有实际发货的情况下,刘先生和车友质疑长安新能源销售造假。与此同时,刘先生挖出了长安汽车“逾期赔偿”的承诺。
2021年12月18日,长安汽车总裁王军在长安汽车车迷节上向用户承诺:新车逾期交付补偿为120元/天,最高可达1万元。
同时,长安汽车相关宣传中也明确表示,新车逾期交付补偿为120元/天,最高可达1万元。
对于几个月未交车是否会进行赔偿,贝壳财经记者试图采访长安新能源官方,但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应。关于如何实施这一补偿政策,目前尚未发布更多信息。
此外,根据车质网站投诉信息显示,长安奔奔E-Star也因未兑现新能源补贴、未兑现加购补贴、未兑现承诺的免费充电等问题频频遭遇投诉。桩。
另一位遇到“取车困难”的用户李女士表示,她于5月16日向重庆两江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起了针对长安汽车的诉讼。案件结论反馈显示,双方已于5月31日达成协议。但李女士表示,她没有收到任何人的联系。 6月17日,李女士再次起诉长安汽车。
一方面,长安奔奔E-Star交车难,用户提车不易;另一方面,长安新能源推出的新款微型车Lumin在市场上热销。业内人士指出,长安新能源的产能将向鲁闽倾斜,留给奔奔E-Star车主的产能空间可能会更少。
针对这种情况,京华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主任焦彦龙律师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对于企业和4S店来说,与用户签订的购车合同中应明确交车时间。如果没有发货时间,则涉嫌恶意排除消费。用户有权向企业和经销商要求具体交货时间。如果车公司出现迟交问题,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焦彦龙补充说,如果有证据表明长安汽车在广告中提到,延迟交货一天将赔偿用户120元,那么该广告可以被视为合同的一部分,消费者有权要求长安汽车赔偿用户120元。汽车公司按照广告承诺承担责任。
焦彦龙认为,长安新能源多次出现信用问题,并遭到用户投诉。应该认真思考,在助力民族品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应该让信任它的用户失望,更好地兑现对用户的承诺。
长安新能源屡屡遭遇口碑问题。为什么“香格里拉计划”推出多年却迟迟不见成效?
回到2022年长安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公开表示,公司要从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转型。他提出长安汽车“要实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服务车辆到服务人、从契约纽带到情感纽带的三个层次推进”。
长安汽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现场。图片来源|图片由公司提供
但长安新能源落实了集团的计划吗?
除了近期的“交付危机”,贝壳财经记者在2022年3月15日还报道称,长安品牌旗下奔奔E-Star车型存在方向盘无法自动回正位置的问题,官方客户服务在回复中直言:低配置机型没有退货功能。根据国家规定,汽车产品必须具备方向盘主动回正功能。
贝壳财经记者报道相关内容后,长安汽车官方表示,将有专门团队积极与消费者沟通。到目前为止,很大一部分骑手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3月份暴露出的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厂家没有出面,只是让4S来接我们,甚至要求我们开车数百公里到总店检查。有的车主就去了那里,但是4S只是说没有问题,真是太失望了。”长安奔奔E-star车主徐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我们耐心等待了几个月,没想到公司却默默回应,我们曾经对这个品牌的信任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 什么都没有留下。”
贝壳财经记者也尝试再次联系长安新能源,但对方并未回应。
对于长安汽车集团来说,拥抱新能源、智能化是他们早在2017年10月的“香格里拉计划”中就强调的一个环节。当时,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就为新能源之路设定了目标。 2020年集团将完成三大新能源专用平台建设;到2025年,将开始全面停止销售传统燃油汽车,并实施全系列产品。电气化。
同时,集团将在“产品研发”和“动力电池”方面分别投入400亿元和300亿元。
老款长安奔奔EV。图片来源|IC图库
如此雄心勃勃的计划,在具体实施层面似乎并不顺利。据贝壳财经记者统计,长安新能源先后推出逸动ET、E-Pro、CS55纯电动、奔奔EV等多款产品。 ,但目前不再出售。
2020年,长安新能源计划推出E系列车型,包括:E-Pro、E-Star、E-Life、E-Rock。其中,E-Life尚未发布,E-Star与奔奔EV有类似的设计,另外两款车型已经停产。
目前,长安新能源汽车仅有Lumin、E-Star、逸动新能源、UNI-K新能源四款车型在售。逸动新能源在B端市场占有较大份额,Lumin和E-Star均在售。微型电动车和UNI-K新能源汽车是UNI品牌的混合动力车型。据乘联会统计,2022年1月至5月长安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5.16万辆,市场占比2.7%;长安奔奔E-Star销量4.13万辆,是绝对的销售主力。
老款长安逸动EV。图片来源|IC图库
“香格里拉计划”发布五年后,长安新能源还没有出现任何爆款车型。人气较高的奔奔E-Star也屡屡受到投诉困扰。
为什么长安新能源不如竞争对手那么成功?黄河理工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长安新能源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技术和营销上。
张翔直言,根据他的观察和相关报道,目前长安新能源在部分城市的品牌知名度可能还不如新动力哪吒汽车或者北汽吉虎的不利处境。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各大品牌都在尝试采用创新的营销形式。吉虎与崔健、罗大佑的合作迅速走红,哪吒与360周鸿祎合作,推出“为老百姓造智能汽车”的形象。但长安新能源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让人记忆深刻的营销内容。
“营销钱是要花的,而且要花在刀刃上。对于任何品牌来说,只有酒好又怕巷子深。”张翔认为,“除了营销之外,核心技术也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张翔看来,长安新能源在核心技术积累方面也有提升的空间。虽然长安新能源在近期宣传中发布了不少技术,但在过去的几年里,长安汽车在电动化赛道上并没有拿出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相反,它用微型汽车征服了世界。相对高端的产品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最后,执行力或许也是长安新能源近年来停滞不前的问题之一。张翔提到,长安汽车的“香格里拉计划”已经过去五年了,但公司的产品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轰动,产品的电动化程度也相当低。 CS75、UNI系列等畅销车型仍以燃油车为主。另一方面,某自主品牌表示将停产燃油车,因此停产燃油车。行动能力强,值得学习。
目前,长安新能源已正式确立“深蓝”品牌。同时,品牌推出了多项核心技术。其SL03车型在宣传中还提到了混合动力、纯电动甚至氢燃料等多种动力形式。
“后续品牌的成功取决于他们对用户的诚意和产品的实力。”张翔补充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白浩田编辑岳彩洲校对杨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