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3年以来,随着消费市场回暖,新茶饮圈变得十分热闹。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行业内的“热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茶品牌寻求上市,另一方面,业内人士积极布局特许经营策略,拓展市场。
资本市场层面,有消息称,至少有6家国内茶饮新品牌排队赴港美股IPO,包括霸王茶记、上海阿姨、谷茗等。
在市场拓展方面,喜茶和奈雪的茶分别于去年11月和今年7月正式开业;此外,多家茶饮品牌公布的2023年计划显示,不少品牌的重点目标是扩张至1万家门店。
但从行业角度来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茶饮料市场份额约为1040亿元,较2021年增长3.7%。2017年至2021年复合年增长率新茶市场规模增速将超过20%。
显然,新茶饮料市场整体放缓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新茶饮品牌今年大动作频出,意味着行业洗牌期加速,新一轮排位或已悄然开始。
(一)
齐心协力谋划上市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近期被曝拟上市的基本都是价格在10元至20元之间的中端茶饮品牌。
对于上市,他们的回应也非常低调——古明和湖尚阿姨表示“不予置评”,而霸王查吉则表示“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计划”。
上市热潮即将来临的背后,其实透露出企业的焦虑。
毕竟,中端茶饮料连锁品牌在品牌定位、产品定价、商业模式等方面都非常相似。目前,新茶饮料市场上,10-20元价位段尚无绝对的龙头企业。因此,这些品牌自然希望通过上市融资,获得更多优势,拉大与对手的差距。
顾明今年6月底被内部人士曝出,该公司选择高盛和瑞银安排香港IPO。预计明年初上市,计划融资约3亿美元。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早在2021年8月,就有媒体报道称顾明最快2022年在港股IPO。当时顾明予以否认,称内部没有此类消息,且它尚未收到上市计划。
但这一次,顾明却表示“不予评论”,前后的回应反差令人深思。
古明奶茶店信息及图片据视觉中国
从增长轨迹来看,古茗于2010年创立于浙江台州温岭。寨门食研数据显示,目前古茗门店数量达到8040家,是第二大茶饮品牌。
天眼查APP显示,截至目前,固铭已完成两轮融资。 2020年7月,古铭获得红杉中国、美团龙珠、富岭资本发起的天使轮投资; 2021年1月,古铭获得口图资本发起的A轮投资。
关于上海阿姨即将上市的消息,7月24日晚,财联社报道称,奶茶连锁品牌上海阿姨拟在香港IPO,计划融资约3亿美元。预计今年年底提交招股书,由中信证券牵头、海通国际共同推动。
上海阿姨2013年在上海成立,当年推出原汁原味的“现泡谷物茶”,深受消费者好评。 2021年,上海阿姨将从“谷物茶”向“鲜果茶”转型,加快市场开拓步伐。宅门餐厅数据显示,目前上海阿姨店数量为6904家。
在此次传闻计划上市之前,“上海阿姨”已获得两次融资:2020年11月获得嘉誉基金近亿元A轮融资;2020年11月获得嘉鱼基金近亿元A轮融资; 2021年6月,获得嘉誉基金新一轮融资。
上海阿姨店信息图 据视觉中国
与上述品牌相比,霸王茶记成立较晚,目前门店规模相对较小。
2017年,霸王茶吉第一家店在云南省昆明市五一路开业,强调使用茶叶的“原叶”来制作奶茶。霸王茶吉也非常重视品牌文化,坚持走“国风”路线。它在云南迅速爬升,并逐渐走向全国。窄门餐饮数据显示,目前霸王查吉门店数量为1975家。
2021年,霸王查集先后完成A轮、B轮融资合计超3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XVC、复星集团、丛笔求实等。
霸王查吉店信息图 据视觉中国
总体而言,虽然这些新茶饮料企业诞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强调不同的品牌文化,并通过不断迭代形成了各自的产品特色和品牌认知,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商业模式几乎一致。
因此,通过融资上市补充“弹药”,优化供应链和团队,扩张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
(二)
赢得特许经营商
开店成为今年中端茶饮品牌的首要任务。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不少品牌都公布了2023年的扩张计划和开店目标。
去年年底,霸王查吉创始人张俊杰告诉红星资本:2023年,霸王查吉的核心发展任务仍然是开店。它将在去年1000多家门店的基础上开设更多好店,并继续进军更高品质的门店。市场。
今年2月,古铭公布了2023年的战略目标:计划新增门店3000家以上,门店总数突破1万家,重点拓展至山东、广西、贵州、安徽四省。
今年4月,上海阿姨创始人透露,计划2023年新开3000家门店,预计年底经营门店数量将突破8000家,签约门店数量将超过1万家。同时,未来该品牌还将继续深耕江北地区,并逐步渗透到长江以外地区。南。
为了开设更多门店,这些茶饮品牌在加盟模式上也给予了更多优惠条件,以吸引加盟商。
比如,古明去年就向加盟商做出了两大“让步”:延迟缴纳加盟费、承担因关店造成的全部损失。
具体来说,古铭加盟商可延期一年缴纳品牌合作费和运营服务费,共计近5万元;正常经营情况下,如果加盟商在一年内关店,古明将退还全部加盟合作费,共计近5万元。近10万元。
古明加盟首页截图
这背后,意味着加盟扩张已成为茶饮新模式的必然。
奈雪茶这个曾经不走特许经营模式的高端茶饮品牌,自上市以来财务业绩并不乐观。 2022年,奈雪茶调整后净亏损为4.61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45亿元;门店营业利润为4.7亿元,较2021年下降约20.6%;门店营业利润率为11.8%,较2021年下降约2.7个百分点。
今年7月,奈雪的茶宣布开放特许经营,从另一个层面宣告,在原材料、劳动力、租金等压力下,纯直营模式确实难以成功。
因此,特许经营模式似乎被这些企业视为快速发展和盈利的“良药”。
不过,这也加剧了行业竞争。如今,无论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新茶品牌,都扎堆加盟加盟。曾经下沉的市场也被挤出了。
(三)
行业参与度加剧
近年来新型茶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年轻消费群体对新事物的消费意愿更强。此外,外卖业务的快速渗透也让线上消费成为新茶饮品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新型茶饮料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42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0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在这个过程中,行业一路狂奔,也实现了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运营的转变。
进入2022年之后,新型茶饮料市场整体增速将放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新型茶饮料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新型茶饮料市场份额约为1040亿元,较2021年增长3.7%。
整个市场也从增量市场转变为存量市场。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在饮茶赛道上实际上已经降温。
从市场融资来看,红餐大数据显示,2021年茶饮料品类共披露融资事件30起,披露融资总额超过125亿元。但到2022年,茶饮圈共披露融资事件26起,披露融资总额超过45亿元,较2021年减少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喜茶、奈雪的茶等众多茶饮品牌的估值也较巅峰时期大幅缩水。除了规模经济之外,新茶饮品牌似乎很难讲出什么新故事。
进入2023年,在新消费复苏的背景下,新茶饮料赛道也进入了总决赛。
大家都进入了扩张与特许经营的争夺战,但特许经营模式的痛点依然存在,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服务标准、员工管理问题等,稍有不慎就会损害品牌形象,甚至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吹。
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爱追求新鲜事物,对新茶饮品牌缺乏忠诚度。即使企业在产品、营销等方面积极不断地创新,也很难保证消费者不会对此感到厌倦,延续品牌的生命。周期,仍面临巨大挑战。
总的来说,无论你是哪个梯队的玩家,都远远不能在这个行业高枕无忧。
概括
新茶饮料在寻求上市、扩大特许经营等热闹的背后,其实也反映出了这个行业进入门槛低、利润单一等现实。
新茶饮料行业洗牌即将开始。本轮比赛将非常残酷。同时,商业模式的同质化也注定让这个行业的竞争永无休止。
红星新闻记者 刘蜜
编辑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