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伟哥专利到期,众多国产品牌涌现。失去专利壁垒后,如何面对更加脚踏实地的国内药企,或许是辉瑞需要思考的问题。
“伟哥”商标之争再次引发。 8月12日,“伟哥”商标持有者深圳市凤凰生活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因使用“伟哥”商标,向辉瑞公司(PFE.US)等相关方提起诉讼。 ” 商标。索赔100亿。 “伟哥”商标之争并不新鲜。早在2005年10月,辉瑞就起诉威尔曼制药公司非法注册“伟哥”商标。
辉瑞公司曾是“伟哥之弟”,持有西地那非的专利。然而2014年,这项专利在中国的保护期到期,“伟哥”进入仿制药时代。力生等产品相继推出,对失去专利护城河的辉瑞造成冲击。
通过走访药店和电商平台,鲁九财经发现,以金戈为首的国产品牌销量不错,在部分药店甚至超过了辉瑞的伟哥。据白云山(.SH)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销售西地那非片7835万片,收入8.33亿元。
如此有利可图的生意,难怪“伟哥”商标之争持续了十几年。
01专利到期,国产伟哥全面开花
“老板,有伟哥吗?”鲁九财经询问了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某社区的一家平价药店。
商家展示了多款在售产品,包括伟哥、金格、万菲乐、力格、艾力森、爱亭九、希爱力等品牌。
品牌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事实上,上述产品如果按照活性成分来划分,无外乎三种:伟哥、希爱力、。这三个都是国外品牌的原研药(原研药)。其他品牌都是他们的仿制药。
第一个是伟哥,其活性成分是西地那非。它最著名,以至于它的俗名“伟哥”几乎成为所有男性药物的代名词。因生产COVID-19疫苗而为公众所熟知的辉瑞公司,曾是“伟哥”的所有者,独自控制着这个市场。然而,2014年,伟哥在中国的专利保护期到期。
当专利到期后,各种替代品自然就出现了。 2014年,白云山首个国产西地那非仿制药金格上市。该产品也是国内首个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产品。不久之后,万菲乐、艾莉森等另类品牌也相继推出。
其次是西力士,活性成分是他达拉非,属于礼来公司(LLY.US)。 2019年,专利到期后,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长春海月药业生产他达拉非仿制药,产品名称为“欣维格”。随后,正大天晴的“金海九”、齐鲁制药的“神毒”等他达拉非仿制药也相继上市。
还有一类药物叫,其活性成分是达泊西汀,由Ortho LLC(波多黎各)生产。 2020年起,其仿制药也陆续上市,包括爱思达、艾婷九等。
“无论是国外原创品牌还是国内品牌,销量都不错,很多品牌都已经卖完了。”嘉士堂药店的销售人员说道。该商家向鲁九财经推荐了达泊西汀仿制药“艾婷九”。生产企业为烟台鲁银药业。
由于抗ED(勃起功能障碍)和抗PE(早泄)药物是处方药,因此需要处方才能购买。商家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线为我们开药方。处方显示,患者患有“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勃起功能障碍”,不舒服的症状是“勃起功能障碍”,这是随访。
当被问及是否可以为了健康而购买时,商家表示:“没问题,很多人是出于好奇而购买的。”
02价值数万戈比的爱子?
国产替代品能否超越国外原研药?据药店销售人员介绍,国产品牌金格卖得很好,艾莉森也不错。
在电商平台上,鲁九财经在淘宝搜索“伟哥”。按销量排名后,排名前八的产品中,有六款是白云山药业的金格,第三位是辉瑞公司的万艾可。 ,第八名是爱立信。鲁九财经问阿里大药房的药剂师:“金哥比伟哥好吗?”并收到回复:“金哥比伟哥好。”
金戈并不是唯一一家在淘宝上销量排名领先于原药的药物。在淘宝上搜索达泊西汀,销量排名第一的也是国产品牌,科伦药业(.SZ)旗下的爱适。达。
“国产伟哥”销量真的超过原研药吗?鲁九财经拨打了白云山药业的销售服务电话,但对方表示不知道。
无论销量是否超过伟哥,金格等国产品牌的价格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在鲁九财经走访的药店中,金戈一丸的价格在50元左右,其他国产品牌也差不多。相比之下,辉瑞的“伟哥本吉”就显得有点贵了。一粒售价120元,5粒售价498元。其中一位药店告诉绿九财经,由于价格原因,辉瑞的销量一直很低。
电商平台的价格要低一些。在天猫上,10包伟哥售价为460元,3包伟哥售价仅为61元。医药市场专家毛明告诉绿九财经:“这种差异很正常。在医药市场,线下渠道价格较高,但由于药店的便利性以及男士用药的特殊性,消费者可以接受这一点。价差。”
他们都是“伟哥”。国产品牌的价格就低很多。它们有同样的效果吗?
阿里健康药房一位药剂师告诉绿九财经:“金格和伟哥这两种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药理作用相同,功效也一样。”另一位售后药剂师表示:“如果都是伟哥(西地那非),只要含量相同,就是同一种药。”
毕医生是著名男科专家,曾担任大学兼职讲师。对于国内很多仿制品的效果,他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没有区别,功效是一样的。我们要相信中国人的制造能力。”
鲁九财经也向药企询问了功效。科伦药业表示:“仿制药上市前必须严格完成BE测试,相同剂量下仿制药与原研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但在药企工作的郝佳对“效果一样”不以为然:“仿制药的效果肯定不如原研药,活性成分含量等指标也有差距。 ”
03 卖伟哥一年赚8亿
“伟哥”市场一直是热点。据江南都市报报道,不久前的8月12日,“伟哥”商标持有者深圳市凤凰生活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伟哥”商标侵权行为,向辉瑞等关联方寻求100亿赔偿使用“伟哥”商标。
“伟哥”商标之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07年,辉瑞就与广州威尔曼制药公司发生过商标大战。大家都在激烈争夺“伟哥”,自然瞄准了其背后广阔的ED(勃起功能障碍)市场。
国内ED市场有多大?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一些混乱。 2018年5月,常山药业在《关于全资子公司取得药品GMP证书的公告》中表示:“中国ED患者数量约为1.4亿”。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2020年12月9日,河北证监局因该公告处以60万元罚款。其认为,数据准确性值得怀疑,是基于简单的假设和猜测得出的“百亿市场规模”。结论会误导投资者。
中国是否有1.4亿ED患者存在很大争议,但相关药物的市场规模却难以否认。观研天下研报数据显示,2015-2020年我国抗ED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24.3亿元、27.6亿元、31.4亿元、36.5亿元、42.8亿元、53.5亿元。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8.8亿元。
药企的业绩表现更为直观。据白云山药业2020年年报显示,西地那非片产量8113万片,销量7835万片。销量同比增长26.86%,营业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10.6%,仅次于头孢克肟系列9.25亿元,成为公司第二高营收产品。但从毛利率来看,西地那非片高达85.93%,高于头孢克肟的39.34%。
2014年,金格刚推出时,销量仅为292万件,营收为5635万元。
巨大的市场也吸引了众多企业。观研天下研报显示,截至2020年4月,我国本土企业获批的西地那非产品有13个,他达拉非产品有9个。
04国内替代医学的春天?
“国产伟哥”只是仿制药的一小部分。
电影《我不是药神》让很多普通消费者知道了仿制药的存在,也让印度由于特殊的政策而拥有丰富的仿制药。事实上,仿制药在国内也同样普遍。
郝佳告诉绿九财经:“国内药企基本以仿制药为主,仿制药约占原研药的70%至30%。”
茂名并不认同七杀凯的说法:“国内有研发能力的药企屈指可数,这几年研发的新药数量都是个位数。很多知名的大型药企也主要生产仿制药。”
由于专利期限的存在,研发药企不可能永远垄断。专利到期后,他们还需要面对像辉瑞和国产伟哥这样的竞争。仿制药企业能否与原研药企业竞争?郝佳表示:“失去专利后,原来的药企仍然依靠品牌、技术等来保持竞争力,关键还是要看运营质量。”
仿制药的攻势也很猛烈。前面提到,金格在一些药店的销量超过了辉瑞的伟哥。对此,茂名表示:“仿制药销量超过原研药是正常现象,本土药企也有优势,就是本土企业的渠道优势和较低的成本。”
茂名的说法也在白云山年报中得到了验证。白云山在年报中写到了西地那非片大幅增长的原因:“公司大力开拓终端市场,采取有效的促销手段,增加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郝佳对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竞争有更多的切身感受,因为她所在的外资药企的专利也已经过期,同样面临着仿制药的竞争。 “目前形势下,我认为4+7政策对仿制药有支持作用。”郝佳说道。
什么是4+7?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因试点城市为4个直辖市,故命名为4+7中央政府和7个非中央直辖市。简而言之,内容是通过国家集中采购药品,而不是药店等渠道,药企需要通过报价中标。
“所有药企都可以参与竞标,但由于价格等原因,据我了解,中标的主要是仿制药。”郝佳告诉绿九财经:“我们公司也参与了竞标,但作为一家原研药厂,在竞标中输给了一家仿制药公司。”
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仿制,茂名给出了更宏观的评论:“现在的化学药物研发已接近天花板,我也和业内人士交流过,他们也认为已经没有多少空间了。”以提高当今药物的有效性。”药品领域 由于研发门槛较高,茂名市称“天花板已接近”,仿制药或许是不少药企的最佳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