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6日,全球首个专门针对烟草及烟草制品限制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会议在日内瓦启动。该公约由世界卫生组织牵头促成,是首个具备法律效力的国际公共卫生协定,同时也是首份面向全球的多边烟草管制协议。截至目前,已有167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57个国家完成了批准程序。
二零一零年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相关影像资料
百害无益是烟草
烟草对健康造成伤害,经常吸烟的人,比如每天抽15到20支香烟的,得肺癌、口腔癌或喉癌死亡的可能性,比不抽烟的人高14倍;得食道癌死亡的可能性,比不抽烟的人高4倍;得膀胱癌死亡的可能性,要大两倍;得心脏病死亡的可能性,也要大两倍。吸烟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因素,慢性肺病自身也会提升患肺炎及心脏病的可能性,吸烟还提高了罹患高血压的风险。
公共场所 禁烟标志
烟草给社会带来危害,因点燃后随意丢弃未灭的烟蒂,引发火灾的事件时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在空气流通不畅且吸烟者聚集的场所,每毫升烟雾中包含的烟尘颗粒高达五十亿个,这相当于普通空气中尘埃微尘数量的五万倍,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超过了工业安全标准所允许值的八百四十倍。
曾几何时 我们开始戒烟
最早的公开禁烟活动出现在三十年代的纳粹德国时期,虽然这个政权犯下的罪行非常多,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它也实施过一项值得称道的措施,那就是率先意识到吸烟对身体健康有危害,并且大力开展禁烟工作。
纳粹德国的禁烟广告(译为“它不会被你所吸,而将反噬你”)
但是,因为掺杂了种族歧视的意图,在法西斯统治终结之后,许多极具创新意义的举措最终都消失得无影无踪。首个禁烟活动也随着纳粹的垮台而销声匿迹。
二十世纪末期,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与戒除烟草有关的举措,美国在1977年启动了全国性的无烟日,活动仅持续一天,并且每年举行一次。到了1984年,英国发起了“无烟日”活动,确定每年三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活动日。1986年,芬兰举办了首届“戒烟成功竞赛”,对成功戒除烟草的人给予奖励。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定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世界无烟日 宣传海报
戒烟,全世界的呼唤
世界卫生大会于1996年建议启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磋商,政府间谈判于2000年10月正式启动,最终文本在2003年3月获得通过。
2004年11月该公约正式实施,其条款涵盖多个方面,例如,需要提升烟草制品的价格并增加相关税收,同时禁止一切烟草广告的传播,另外还要禁止或限制烟草商进行各类赞助活动,必须严厉打击烟草的走私行为,不得向未达到法定年龄者出售香烟,要求在香烟包装上印制“吸烟危害身体健康”的警告文字,此外还需制定措施以减少在公共场合遭受二手烟的影响,自那时起,戒烟逐渐成为全球民众的共同愿望和强烈呼声。
印尼因拒绝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公众游行示威反对
二零零六年一月九号,《公约》在中国开始正式实施,表明我国控烟事业由专业人士推动正式转变为政府部门主导,政府也明确表示将在协议范围内加强国际间的协作,共同面对公共健康领域的难题,切实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戒烟,是否在你的新年规划之中?
二零零七年五月,卫生部公布了《二零零七年年中国管理吸烟状况汇报》表明,国内有五亿四千万民众承受了二手烟的伤害,其中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达到了一亿八千万,每年因二手烟去世的人数超过十万。
二手烟由吸烟者呼出的主要烟雾和从烟草制品中逸散的旁流烟构成,两者均含有四十余种致癌有害成分,对非吸烟者的伤害程度与吸烟者相当,尤其对青少年及儿童构成严重威胁。在中国,妇女和儿童是被动吸烟的主要群体,她们自身不吸烟,却常在家庭环境或公共场合吸食他人烟草释放的烟雾。另外,工作环境、会议地点等,也常常是烟焦油传播的场所。即便没有主动点燃香烟,吸入空气中的烟尘,依然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其危害程度,有时甚至超过吸烟者本人。
因此,抽烟的人,请停止吸烟,不要再伤害自己和他人!不抽烟的人,请劝说身边的吸烟者戒烟,关心他人也保护自己!
来年即将来临,戒除烟瘾,可否已经纳入你的来年保健蓝图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