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市民陈女士反映,她在某个知名社交网站上看到了很多用户发布的关于仿冒名牌包的帖子,这些帖子的发布时间非常集中,而且图片和文字内容几乎完全一样。
南方都市报与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经过调查,发现这些笔记主要将流量导向其他平台,在网络上销售仿冒名牌商品,并且销售者常使用与“广州白云皮具城”存在关联的言辞进行宣传。同时,大量集中发布的引导性笔记,有理由怀疑是由“水军”账号操作完成的。
业内权威人士在回答南方都市报提问时坦言,网络平台有必要运用技术手段,准确分辨并管控异常的转发、评论等行为,以此切断网络水军的利益链条。
平台现批量假包引流笔记
微商“高仿版”仅千元
举报人陈女士向南方都市报递交了将近二十份图片证据,这些图片证实了十余个账号分享了内容几乎完全一致的笔记,笔记的发布时段大多集中在某日晚上七点到十点,笔记内容主要包含多个奢侈品牌仿冒皮包的照片,并附有与白云皮具城有关的宣传语,例如引导参观白云皮具城之类的文字。
市民陈女士给南都发来的部分截图内容。
深入调查发现,发布此类信息的账号,部分像是近期才注册的新用户,之前从未发布过任何内容,部分则在主页背景或笔记中隐藏了微信号、QQ号等联系方法,意图吸引他人添加。
南都记者利用部分公开渠道获取了若干微信号,联系后发现,这些账号均涉及销售仿冒名牌手袋的微商业务,他们主要借助特定的微信小程序开展线上销售活动,标价数万元的正品包,实际售价普遍低于两千元。
名为“*星*”的账号,在发布的内容里,陈列了数十个外形类似LV的包袋,价格大多介于一千到两千元之间。查看其主页最上方笔记,可以找到公开的联络方法,通过微信添加后,对方马上发送微店的条形码,自称是广州本地的作坊,专门制作“(仿冒名牌)高仿”“优质原皮制品”。其微店按种类展示了许多包袋、腕表、腰带等物品的图像和影像,这些物品的样式与爱马仕、LV、香奈儿、迪奥、GUCCI、YSL等国际高级品牌的商品非常接近。南都记者询问了一个原价三万元的LV最新款包,销售者报出了不到一千六百元的价钱,并且着重说明会“附赠专柜完整包装”“质量堪比专柜真品”“非专业人士难以分辨”。
部分售卖奢侈品假包的微商小程序店铺。
另外,南都记者在该社交平台进行检索时发现,有很多所谓的皮具城“寻宝技巧”“避灾手册”“进货诀窍”之类的信息,内容以及说法都完全相同,并且都经由评论引导至同一个售卖仿冒商品的微商那里。这些笔记的留言区里,有许多人留言想要购买、寻求推荐、打听联系方式,而且这些留言都来自同一群人,甚至还有发布相关笔记的人互相留言,以提升关注度。
根据观察,售卖奢侈品牌仿冒品的商家,主要借助深圳市微购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微商相册、种草相册等众多小程序,来陈列并展示他们销售的仿冒商品。
当地大力打击线下假货问题
假包产业疑似转战线上
南都调查得知,部分微商在自我介绍中使用了与白云皮具城有关的描述,例如称自己是“白云皮具城资深的摊位”“皮具城某层面的经营者”“白云皮具城的一线销售点”等,少数人更明确表示自己在白云皮具城经营着店铺。
根据消息,广州白云皮具城的仿冒品现象曾引起社会注意,不过近些年当地持续增强整治措施,反复针对白云皮具城及其周边的制假售假活动展开行动。去年六月,广州市多个部门共同组建了专项治理行动小组,着重处理广州火车站附近售卖仿冒商品的乱象,对火车站周边的金宝市场、金都市场、南方国际钟表城、三一钟表城、壹马服装广场、白云国际皮具贸易中心、桂花岗商圈等地方进行了彻底检查,一共立案处理了十七起案件,收缴了大约七千六百件涉嫌侵犯商标权的皮具、服装和鞋帽。
调查中发现,部分声称是业内人士的人表示,自去年下半年起,白云皮具城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相关部门频繁前来检查,包括对档口、包装店及快递站进行核查,导致档口经营压力增大,线下业务面临困境,众多商家选择转向线上经营,部分档口甚至直接关闭,仅保留线上业务。
与部分售卖仿冒商品的微商交流时,南都记者建议能否到实体店进行挑选,部分商家回应称自家在白云皮具城的摊位被查过,现在该摊位仅能用于拍摄视频和打包商品,另有一些商家表现出高度警觉,不愿透露真实店铺地址,理由是监管较严,不允许到线下挑选商品。
有团伙批量招人转赞评
若参与售假要担责
大量用户同时上传内容几乎一样的记录,部分人发布后次日就将其移除,另有一些账号群体会针对不同但关联性强的帖子进行集体点赞和留言,这些行为可能与网络营销组织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