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又涨价了。
5月5日,小编留意到,小红书里众多时尚博主都在“指责”LV近半年内的第二次提价 。
今年3月4日已涨过一回价,刚刚瞅见SKP的销售发朋友圈讲5月5号又要全线提价,整个人都傻了,疫情期间LV捐的款项,全都要从消费者这儿捞回来?有博主在两三天前就晒出品牌销售“预警”涨价的聊天截屏,证明消息源头可靠,提示大伙尽早下手。
小编拨通了LV中国客服电话,得到了“品牌的确已涨价”的确认,客服人员说此次涨价范围不限于手袋,而是涉及品牌全线产品,问涨价地区除中国外是不是还涵盖其他地区,客服称表示“不能确定”,询问对于涨价理由客服也讲“不清楚”,还说“品牌有的时候会依据税率涨价。”
小编对几款热门包款4月下旬的报价进行了对比,又与5月5日中国官网给出的报价作了比较,进而发现,仅就这几款手袋而言,此次涨价幅度大概处于5%左右。
以当下最受青睐的手袋“五合一”Multi为实例,4月下旬它的售价是13500元,如今标价为14200元;“小软饼”Boite小号手袋在涨价之前售价为13600元,现在是14300元;达芙妮月时的报价为24400元,现在同款同色系的价格为25700元;大号托特包先前售价20000元,现在涨到了21000元,整体而言,涨价幅度处于700 - 1300元之间。
部分涨价的热门手袋
此次系LV自今年3月起的第二次涨价,前后间隔仅两个月,针对这般频密的涨价举措,网友借“丧心病狂”作描述且觉仿若“抢钱” 。
今天下午才去过专柜,柜姐语气极为肯定地讲5.5要涨价,还叫我想买就赶快买,于是我只能扭头离去了,LV都贵到这般地步了,居然还不断涨价!这笔钱我去对门香奈儿买难道不好吗?主要乃LV在疫情最为严重之际涨价,没过两个月又要涨价,态度还十分傲慢,真的令人不爽
有部分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得到消息比较早,显然他们已赶在涨价之前,入手了自己中意的包款,“昨天就看到小红书上面有相关消息了,结果今天店里的sa就来通知了……在疫情这个时间段之内,还敢如此涨价的品牌,也就只有LV了……今天店里的人多到了爆炸的程度,都是趁着涨价之前赶来进行买买买行为的。”
定期涨价向来是奢侈品牌用以维持以及提升自身品牌价值的一种常规方式。然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出现,奢侈品的行情持续下行。包括LV、Gucci在内的头部奢侈品牌都未能承受住疫情的压力。其业绩呈现出断崖式下滑。在其他品牌都要施展各种办法来振兴销售之时。LV却逆势连续涨价。反而将会把部分消费者驱赶得更远。这波举动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奢侈品专家、要客集团CEO、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表示,当下疫情还没结束,LV这般频繁涨价不是“正常选择”。周婷觉得,LV这样不按常理行事,是为保持品牌价值、促进销售的直接体现,其涨价驱动跟品牌一季度业绩下滑严重,想靠涨价来提升业绩有关 。
在今年第一财季,LV母公司LVMH集团销售额出现近10年来首次下跌,跌幅达15%,虽然包括LV在内的核心品牌在时装、皮具方面展现出较高抗跌性,然而化妆品、手表与珠宝等部门销售额均呈现双位数下跌,并且免税业务几近停摆,即便“现金奶牛”LV也难以扭转局面,首席执行官强调当下集团面临的困境“前所未有”,原定于今年年中完成的对美国奢侈珠宝品牌价值162亿美元的收购交易也会延迟到年底。
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慢慢恢复,LVMH 全都把增长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市场,从 LV 在今年情人节推出“B 计划”,借由微信小程序二维码远程分享达成线上引流以及渠道数据打通,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奢侈品牌进驻小红书进行直播,而后 Dior 借助微博云直播 2020 秋冬成衣发布秀,一系列举动都显著表明 LVMH 业绩回血对中国市场有着重度依赖,而提升售价是提高利润率最为简单粗暴的,且是最迅速有效的办法。
实际上的确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在全球奢侈品市场呈现高增长情形的背后没有一处不存在着一条“涨价”的逻辑,除去偶尔会有象征性的降价情况之外,奢侈品牌价格处于上涨状态才是正常的状态,单单从今年上半年这个时间段来看,就先后有Dior、劳力士、LV进入到涨价的行列之中 。
有一种观点觉得,涨价是能使奢侈品牌在维持稀缺性属性的状况下达成利益最大化的极为有效的办法当中的一个。之前就已经清楚地表明过,LV的战略会从零售扩张转变为以产品作为主导的方向,重点去发展更具昂贵特质的手袋产品,专心致力于以双位数增长的经典老花手袋以及小件皮具。然而半年之内两次涨价,这般不符合“常规”的涨价节奏,确实也不是奢侈品牌应有的姿态。
在周婷所认为的范畴内,再次进行涨价这一行为,于LV而言属于一步“险棋”,涨价这种举动可以说是最后的疯狂表现,这跟赌博实质没有差异,具有极大可能性的后果便是会引发消费者因此产生反感,进一步反而造成销售出现下滑状况,这其中具备着巨大风险,品牌试图凭借这个机会去加以推动促进销售,不一定见得就能够达成预先所设想的结果。当然,鉴于品牌自身具有的效应,仍然是会存在一部分消费者选择予以追随的,然而大部分消费者是不会给予认可的。
孔瑶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