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当你发现自己购买的一款名牌包包价格每年以超过5%的速度上涨时,你是否有种“等着赚钱”的感觉?然而,你的“感觉”可能与“事实”相差甚远。
在上海一家金融机构工作的王宇曾多次前往二手奢侈品店代销包包。 “当时一款全新的女式背包,拉链有一个小瑕疵。店主给的价格大约是欧洲价格的40%折扣,国内价格的50%左右。后来我了解到,店主基本上都是在欧洲市场上卖的。”价格。”王宇笑着说道。 ,真正的利润应该来自于二手店。
二手市场价格被业界视为最能体现奢侈品是否保值的指标。 “新品涨价和购买后保值是两码事,90%的奢侈品根本没有保值能力。”财富质量研究所所长周挺的话,直接戳穿了很多人的“梦想”。读完本文,你可能还想做出一些辩护——“奢侈品能保值增值”。这就是奢侈品所宣扬的,购买奢侈品的人也是这么说的。那么,究竟是谁在欺骗谁呢?
保值错觉
“90%的奢侈品其实更多的是消耗品,保值性几乎不存在。”周婷表示,在她调查的奢侈品二手店里,有近千款服装、服饰、珠宝、手表、豪车等,产品中没有发现价格高于市场价的产品。 “在二手奢侈品市场,全新未使用的奢侈品价格一般有50%至20%的折扣,最低的也有30%的折扣。”
二手奢侈品交易在日本和香港已经流行多年。在日本,大黑屋、BRAND OFF等二手奢侈品连锁品牌已在各城市重要商圈开业;在尖沙咀、铜锣湾等香港繁华商业区,二手奢侈品店往往占据当地“热门”地段。 。如今,这项业务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发展也日趋成熟。中国香港米兰站、日本BRAND OFF相继登陆上海。
近日,国际金融报记者走访了上海多家二手奢侈品店,试图揭开奢侈品真正的“命运”。 “奢侈品的保值和升值最能在二手市场得到验证。”据财富品质研究院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手中可进行二次流通的奢侈品总量约为3000亿元,并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呈快速增长趋势。
记者走访米兰站、爱宝站等二手奢侈品店发现,当奢侈品成为“二手货”时,价格似乎并没有那么坚挺。静安区威海路,装饰精美的米兰车站内,货架上摆满了LV、GUCCI、PRADA等品牌的皮具。记者看到,这些产品上都挂着一张信息卡,上面清楚地写着包的状况、原价和现价。一款LV女式挎包信息卡上写着“930成新,原价14700元,现价9850元”;另一款DIOR手袋,原价7500元,980%全新,仅售5500元;店里还有很多全新款式,价格基本是原价10%的折扣。
据米兰站相关负责人介绍,店里会有一批固定的老顾客前来带货代销。 “寄售的物品会按照顾客设定的价格出售,物品售出后,会从成交价格中扣除10%到15%作为佣金,具体金额会根据物品的不同而调整。当然, ,在发货前,我们会有专业的鉴定技术人员来判定货物的真伪,并给出参考价格。”
经验丰富的王宇向记者分享了她的销售经验,“要想卖个好价钱,就得了解市场。”二手市场会根据商品的品质分为N级、S级、A级、AB级、B级,分别代表。全新,全新但存放了一段时间,轻微磨损,日常使用磨损,有明显污渍。
距离米兰店仅几步之遥,就有一家名为“爱宝站”的二手奢侈品集合店。记者表示,他想出售一个原价近3万元的2.55英寸皮包,并询问回收品是否有涨价的可能。该店奢侈品顾问阿博直言,“只有部分限量版、VIP版可能会超出原价,根据你的简单描述,这款包至少能卖到1万元。”具体回购价格根据商品情况而定。 、尺寸、款式等综合因素。阿波热情地递上自己的名片,说道:“您可以通过微信给他添加商品照片,也可以直接携带商品、发票、凭证等相关配套包装到店检查估价。”据介绍,“这种‘赚钱’模式与米兰站不同,它采用的是‘固定价格’的形式,而不是佣金模式。”无论你的商品最终以什么价格出售,你都会被收取费用。按约定价格,无需支付服务费。”阿博解释道。
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二手奢侈品店销售的产品以包包为主。那么手表、珠宝等在二手市场上又是怎样的场景呢?记者浏览寺库奢侈品网发现,基本所有品类均低于市场价,甚至是全新的。一块未使用的百达翡丽男士机械表在网站上的市场参考价是人民币,而寺库的售价是人民币。
事实上,不仅是在二手店,很多奢侈品进入拍卖会或者当铺,其价值都会暴跌。 2013年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款卡地亚系列在店内以34,500元成交,拍卖价仅为34,500元。这样的价格差距,再次颠覆了人们以往认为奢侈品可以保值增值的观念。
“90%的奢侈品其实更多的是消耗品,保值性几乎不存在。”周婷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她调查的奢侈品二手店中,服装、服饰、珠宝、手表、豪车等近千种商品中,没有发现售价高于市场价的。 “在二手奢侈品市场,全新未使用的奢侈品价格一般有50%至20%的折扣,最低的也有30%的折扣。”
甘愿被“俘获”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购物者仍然只是少数。炫耀性消费是主要原因,他们只是以保值为借口去消费。
奢侈品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或许是因为美剧《绯闻女孩》中塑造的令人羡慕的名媛风。那些俊男靓女穿着各种名牌时装,走进纽约第五大道的奢侈品百货商店。又或许是因为设计师而爱上某个品牌。朋友开玩笑说:“设计师Marc离开了LV,不会再买他的东西了。”更重要的是,也许是因为爱上了那个品牌。色彩方面,今年秀场频频出现的蝴蝶兰紫让人过目不忘。 “蝴蝶兰紫”(蝴蝶兰紫)也被色彩机构预测为2014年的流行色。往往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让很多中国消费者愿意被奢侈品“俘获”。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消费者已经越来越“精明”,尤其是在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方面。某研究机构调查发现,虽然高端人群奢侈品消费的主要动机仍是犒赏自己,享受高品质商品带来的生活质量提升,但考虑到通胀加剧,奢侈品消费消费越来越注重收藏、保值、增值动机增多,而炫耀、送礼、获得认可等面子动机下降。
然而,奢侈品在二手市场的表现可能会让他们失望。究竟是什么让消费者产生“保值”的错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购物者仍然只是少数。炫耀性消费是主要原因,他们只是以保值作为消费的借口。
秦璐在上海一家外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月收入近万元。收入不算太多,但她仍然坚持“追求”名牌。秦璐并不否认自己受到虚荣心的驱使,但在她看来,奢侈品是高品质生活的象征。 “背着奢侈品牌是一种自信。到了工作场所,我发现很多同事都用名牌手袋。 ,我不能落后。”事实上,像秦璐这样的都市白领不在少数。即使上班的时候出门坐公交车或者挤地铁,他们还是得在拥挤的交通中自豪地环顾四周的A级货,身边还有一件奢侈品。
尽管很多数据显示,当奢侈品遭遇中国反腐风潮时,消费增长放缓——美国咨询公司贝恩公司估计,2013年中国奢侈品销售额仅增长2.5%,达到153亿欧元。不过,周挺认为,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还是很强的。 “奢侈品消费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加速流向国外。今年80%的消费都在国外。我们发现现在不仅仅是大众消费者,有钱人也大多在国外购买。”
奢侈品已经被中国人“宠坏”了。世界奢侈品协会《2013年“黄金周”中国海外奢侈品消费统计报告》显示,国庆7天假期,中国内地消费者在境外奢侈品消费总额约41亿欧元。记者在法国巴黎老佛爷百货、希腊多家奢侈品旗舰店也看到了中国人惊人的购买力。 “我想要这款裸粉色杀手包,黑色翻盖钱包……”一位看上去50多岁的“中国大妈”迅速冲进LV希腊城旗舰店,查看长长的购物清单购买商品。那天,这位阿姨的“英雄气概”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投咨询高级研究员沈正元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已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国家,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消费国。目前,高端奢侈品市场增速逐渐放缓,但在国内家庭消费增长的坚实支撑下,二手奢侈品市场依然蓬勃发展。
对于奢侈品消费加速外流的原因,周挺分析称,一是国内外消费价差依然存在,这是刺激国人海外消费的主要原因;其次,国内消费品的不安全性和部分商品供应不足,国人更愿意信赖海外商品的品质和购物体验;此外,还有宏观经济因素,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让中国游客有更多的资金实力去海外消费。
提高价格以维持形象
周挺认为,奢侈品涨价的真正原因在于价格策略。品牌价值是定价的核心。高价策略始终是奢侈品维持高端地位的一种方式。
如果抛开那些愿意成为俘虏的人,单看奢侈品公司制造假象的手段,“涨价”一定是他们的专长之一。最新消息显示,新一轮涨价或将在今年年初吹响。据美国媒体报道,最新数据调查显示,包括LV、DIOR等大牌皮具在内的国际一线奢侈品牌在2013年纷纷涨价,涨价幅度超过10%。相对于它们原来的价格来说,涨幅并不能说是惊人的。
然而,奢侈品涨价的原因却极其“坑爹”,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丝绸、皮革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汇率波动。
让“成本增加论”自愧不如的是奢侈品公司高管的个人说法——意大利奢侈品牌GUCCI总裁 Di Marco在接受法国《论坛报》采访时批评部分奢侈品牌手袋售价天价价格。不仅批评LV帆布包的材料成本为每米11欧元,还透露Gucci的材料成本为0.305米50欧元。
“通货膨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都是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提价是奢侈品牌维持高端形象的策略。”周挺认为,奢侈品涨价的真正原因在于价格策略,品牌价值是定价的核心,而高价策略始终是奢侈品保持高端地位的一种方式。
沈正源告诉记者,奢侈品是高端、价值、品位的象征,其顾客针对的是高端人士和富裕阶层,而不是大众消费者。因此,维持高端价格,甚至每年采取涨价策略,正是为了维持品牌的稀缺性,吸引富裕阶层。 “也正是因为如此,奢侈品的价格才会呈现稳步上涨的大势,给人一种保值的‘错觉’。”
业内人士表示,按理说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研发成本+营销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汇兑损益+合理利润+品牌溢价。然而,奢侈品的定价模式与普通商品有明显不同。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是通过提高价格来维护的,这是由其特性决定的。
显然无需担心一般商品涨价可能带来的消费“损失”。奢侈品显然不需要担心。一位奢侈化妆品品牌高管向媒体透露,购买奢侈化妆品的消费者往往认为“越贵越好”。涨价不仅不会造成消费者的流失,反而会被认为质量更好。许多品牌必须想方设法以比竞争对手更贵的价格销售产品。
“大家都希望自己买的高端产品能够保值,不希望它们变得越来越不值钱。”王宇认为,涨价迎合了保价心理,让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在投资。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也有“涨价多买”的冲动。
在微信朋友圈从事代购业务的李女士告诉记者,LV、LV等一线品牌都会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经典款式”,比如“包”、2.55手袋、LV手袋等。等等,他们选择经典款,每年都会加价。在强化经典款“保值增值”的同时,也让消费者认为该品牌的服装、珠宝、手袋、手表都在增值。
“我偶尔帮朋友做奢侈品置换生意。但我发现,虽然劳力士手表、爱马仕包、香奈儿包的价格每年都在上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二手市场上就能涨价。”价格。”李女士说。
假饥饿,真营销
稀缺性是维持和增加产品价值的关键。因此,无论是资源型奢侈品还是品牌历史非常悠久的奢侈品,限量版奢侈品都有相对更大的保值增值作用。但无论是哪一种产品,受通货膨胀、市场、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其价格都不能保证稳定甚至上涨。奢侈品不应该成为保值增值的投资目标。
对于极度饥饿的人来说,即使是一个又厚又硬的馒头也被视为“人间美味”。除了“涨价”战术,“饥饿营销”也成为高端品牌常用的手段。 “今年生日,本来想送自己一个粉红色的 PRADA ‘杀手包’,但我让朋友去新西兰、希腊等国家的店里找,店家都说缺货了。”库存。”从事媒体行业的胡芳感叹,“千块钱买个套餐都难了”。
奢侈品行业有一句经典的说法:“如果你没有在等候名单上排队,你就不能算一个合格的奢侈品迷”。据悉,DIOR、CUCCI等国际各大品牌都有一长串的等候名单。很多顾客在这张单子上等了一年,有的甚至等了四五年也不见货的“真面目”,哪怕明明有货。
谈起这个将“饥饿营销”做到极致的品牌,不得不提的是,其官方一直声称,由于产能问题,售价7万至30万元的经典包包和Kelly已经缺货了很多年了。据上述从事代购业务的李女士介绍,“买一件爱马仕、凯莉包,排队三五年,并不是什么传奇,他们是名副其实的‘限量大买手’。”购买'。”
2014年,这一招也不会缺席。 GUCCI于2014年推出了马年限量版,采用了品牌著名的设计标志之一:马衔扣;为庆祝“50岁”腕表品牌()推出限量版LUC 1963腕表;时尚品牌CHLOE(蔻依)发布全新限量版香氛配饰Ally,预计将于2月中旬限量发售。
“饥饿营销”也延伸到了“VIP模式”。如果VIP客户在排队时提出订购请求,普通客户订购的商品将被推迟到后面。这就像航空公司的VIP可以有一个单独的休息室一样;银行VIP无需排队,由金融专家“服务”;腾讯VIP可以在游戏大厅随意“踢”人。正是这些“小特权”,成功满足了贵宾们的优越感。
携程网海外团队负责人徐雅静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她曾多次参观过意大利的二手奢侈品店。 “当地的二手店大多出售限量版和绝版奢侈品。其中一些物品比正品更好。原价比原来贵很多。”
王宇还向记者讲述了她几次通过以旧换新赚钱的经历,“几年前,我在国外花了2万元左右买了一个限量版女包,两年后,我把它拿到二手店鉴定。是S级,最后卖了25000元。”
沈正元指出,稀缺性是产品保值增值的关键。因此,无论是资源型奢侈品,还是品牌极长、产品有限的奢侈品,都有相对较大的保值增值作用。但无论是哪一种商品,受通货膨胀、市场、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其价格都难以保证稳定甚至上涨。奢侈品不应该成为保值增值的投资目标。
那么,您认为所有限量版都会保值增值吗?答案可能再次令人失望。 《2013二手奢侈品报告》指出,其中不少是伪限量版、伪纪念款,其数量并不足以真正保值。
“奢侈品的保值性只存在于某些品牌的特定产品上。”周挺指出,一般奢侈品都是消耗品,用得越多只会变得更便宜。只有极少数的古董级、特殊纪念性或特殊材质制成的奢侈品才值得投资,具有保值增值的作用。而“缺货”只是一种有意的市场策略,也是一种幻想。其实很多奢侈品的原材料并不稀缺,所以只要原材料不缺货,生产肯定不会出现问题。
周挺建议,对于想要进入奢侈品领域的投资、收藏消费者来说,首先应该保持理性,提前咨询专业机构和顾问;二是学习、熟悉所投资行业的相关知识。三是关注经济形势和市场动向。 (记者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