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买到假货,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基本案情】
陈女士刷朋友圈时,发现王某在卖一款打折有瑕疵的LV男包,她联系王某询问了包的细节,然后以2600元买下了这个包。原告拿到包后,找专业店处理了瑕疵部位。不过挎包一直有难闻气味,而且制作不够精致。陈女士怀疑买到的是假货,就请鉴定中心做了检测,鉴定报告显示是假包。事情查明后,陈女士就去找王某谈退款的事,王某一直说包是真的,劝陈女士换家机构再鉴定。陈女士见王某那么肯定,就请人做了第二次鉴定,结果还是假的。陈女士马上找王某要钱退货,王某却不肯退款。没办法,陈女士只好告到法院,要王某退回买包的钱、鉴定费和护理费。
【调解结果】
承办法官陈红受理案件后,仔细掌握了案件整体状况,又深入查问了交易环节的细节,发现当事人双方的陈述大体相同,分歧点仅在于包裹是否为真品。为此,陈红搜集了若干相仿的判例,借助举例说明的途径,向双方当事人阐释了法院对于此类争议的裁判标准。在法官进行说明并展开有效交流后,当事人双方取得共识,王某当场退还陈女士2600元购物费用及200元的相关支出,陈女士因此撤销了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
近些年,利用微信朋友圈推销商品或宣传店铺商品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人看到喜欢的商品就立刻下单。法官提出几点建议,首先,不要冲动购物。其次,购买前要彻底弄清商品详情,特别是名贵物品,需要查明其出处、新旧状况、有无缺陷、是否真品等。第三,微信朋友圈营销通常缺少中介机构参与,交易环节仅涉及对话记录和付款凭证,因此务必妥善保存商洽过程、服务保障说明、货物验收情况等证明文件;若产生争议,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