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表中的贵族品牌,世界顶级品牌江诗丹顿,相当于汽车中的宾利。
江诗丹顿(),世界著名钟表品牌之一,于1755年在瑞士日内瓦创立,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生产最早的钟表制造商,也是世界最著名的钟表制造商之一。
江诗丹顿不间断地传承了瑞士传统制表工艺的精髓,同时还创新了多项制表技术,为制表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整个20世纪,江诗丹顿推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设计,从简洁优雅的款式到精心设计的复杂设计,从日常佩戴款式到珍贵钻石腕表,每一款都代表着瑞士高级制表工艺的巅峰,体现了江诗丹顿在世界钟表界的杰出地位及其对技术与美学的追求。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江诗丹顿排名第356位。
创始人
1755年,才华横溢的年轻制表师让-马克(Jean-Marc )在日内瓦市中心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制表工作室。让-马克对人类文化充满好奇与热情,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钻研制表技艺,从而成为日内瓦一位非常成功的独立制表师——“阁楼工匠”。让-马克所创造的时计作品让他蜚声国际,而他也不断发掘其他有潜力的制表师,除了出色的制表技艺,更将自己对追求完美艺术的执着传递给了他们。
1819年,经验丰富的商人弗朗索瓦(François-)与让-马克的后代合作创立了声名显赫的江诗丹顿,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坚定的信念,弗朗索瓦数十年游历欧洲各地,为设计精美、品质上乘的钟表开拓新市场。
1839年,江诗丹顿邀请—出任公司技术总监,此举改变了公司乃至整个钟表业的历史。—不仅是一位机械天才,更拥有非凡的远见和丰富的想象力,设计出第一台可以重复、大批量生产多种钟表零件的仪器—,为整个瑞士制表业带来了突破性的改革。因为在此之前,钟表机芯都是由手工独立制作的零件组成,而每个零件的手工都不一样,导致机芯零件无法替代。—这项革命性的发明改变了整个制表流程,大大缩短了制表时间,提高了制表效率。
1880年,江诗丹顿正式将“马耳他十字”标志注册为公司商标。“马耳他十字”原是机芯发条盒盖上方的一个小部件,其功能是防止发条盒过度上弦,使钟表运行更准确。[2]
开放中国
从 1800 年到 1840 年
在众多开拓中国市场的先驱者中,-德罗兹和(约1780-1790年代)无疑是钟表业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伦敦和日内瓦设有办事处,通过海运将钟表运往中国。江诗丹顿的创始人父子俩很可能也以类似的方式与中国进行过直接或间接的生意往来。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位天才制表师的父亲---。1839年,才华横溢的---加入江诗丹顿,改变了江诗丹顿和整个钟表业的历史。他发明了新的制表零件,开创了零件生产的标准化和机械化。[3]
虽然江诗丹顿的文献中没有记载与中国开始贸易的具体时间,但著名钟表史学家1919年出版的《中国钟表》一书明确指出,江诗丹顿与中国市场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8世纪。
1845-1846 年:发展中的中国市场
1845年,江诗丹顿与中国市场的首次商业合作被载入史册。当时,江诗丹顿向中国寄送了一批样表,出于安全考虑,公司安排将所有样表与一家名为Neuch?tel的钟表公司的产品混合运输。59天后,公司收到一封来自中国广东的信函。信中除了标注日期1845年10月30日外,还明确写到“目前这里没有钟表市场”。收到此消息后,品牌并未推迟开拓庞大中国市场的计划。
1845年,江诗丹顿的工坊在Tour de l'Ile成立,毗邻品牌全球旗舰店。在新工坊中,江诗丹顿发明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机芯的质量。一系列工业机械改革不仅提高了生产能力,还帮助江诗丹顿将销售触角伸向了中国和印度。
同年,江诗丹顿荣获法国工艺美术大师颁发的工业重要发明奖,此奖项标志着江诗丹顿成为首家拥有机械生产配件技术的钟表制造商,使品牌在同行业中占据了绝对优势。江诗丹顿的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速度,有效缩短了钟表的生产周期。
1846年,江诗丹顿曾将33对腕表寄给广东的杜瓦尔先生,帮助他评估当地及中国钟表市场的发展机会。从杜瓦尔先生从广东寄来的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的一些传统习俗,以及他对腕表设计的一些建议,比如搭配中国数字和时间计算方法等。如今,在江诗丹顿的历史数据库中,我们依稀可以找到带有中国元素的腕表信息,包括以中国水墨画为原型设计的表盘。
这是杜瓦尔先生在一封信中的摘录,他在信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腕表无疑会吸引那些不认识阿拉伯或罗马数字,但有购买力的顾客,这样的设计也会最大限度地提升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快速促进销售。这些腕表不仅具备实用的计时功能,更是一种彰显地位的装饰。此外,我们也必须明白,竞争会立刻出现,但凭借江诗丹顿卓越先进的制表工艺和不断精益求精的机械技术,竞争对江诗丹顿造成的威胁将极其有限,因为你们完全有能力应付这场‘战斗’。”在腕表设计和装饰方面,杜瓦尔先生建议在表壳上镌刻品牌的座右铭——珍惜过去的每一刻。
1904年:为中国大使设计手表
1904年8月22日,中国驻法国领事馆向江诗丹顿递交了一封通知函,称中国驻巴黎大使在访问日内瓦期间,向江诗丹顿订购了两块金珐琅猎表:一块刻有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肖像,另一块则刻有两只天鹅。
纪录片:为皇帝设计手表
在江诗丹顿1785年至1938年的文件中曾写道:“虽然我们的历史档案中没有与东方进行贸易的记录,但一位日内瓦学者仍记得看到先生在1865年佩戴了一块为中国皇帝设计的蓝色珐琅钻石表。”
向爱新觉罗·普仁赠送手表
2003年,江诗丹顿所属的历峰集团在北京故宫太庙举办“爱新觉罗·溥仪”展,借此机会,江诗丹顿将一枚超薄腕表赠送给中国著名书法家、清朝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任先生,为表达对品牌的感谢,溥任先生还在江诗丹顿产品目录上签上“爱新觉罗·溥任”作为纪念。
历史腕表
1755 – 这款银质怀表于 1755 年制造,并由品牌创始人“J:MC:A”签名,直径 35.60 毫米的机芯直接与表壳相连,并具有由冠轮、锥轮和链条组成的擒纵机构。关键上链位置位于珐琅表盘的三点钟和四点钟位置之间,上链时必须打开翻盖表圈和表镜。
1821- 这款怀表采用金质表壳,表壳上刻有“& Comp. A”字样,具有法兰西帝国时期的风格。机芯配备实验性擒纵轮,桥板按照宝玑制定的原理排列。按下 12 点钟位置的圆环,怀表便会报时和刻钟。珐琅表盘,蛇形蓝钢指针。
1831-这款腕表是当时装饰品味的典型代表。金质表壳上镌刻有精致的手工图案,表背则绘有彩色珐琅。机芯配备冠轮擒纵机构和带有独特镂空刻字装饰的摆轮桥。珐琅表盘和金质指针。
1906-怀表三问报时功能的控制按钮装置位于金质表壳的三点钟位置,该装置与机芯相连,机芯配备杠杆式擒纵机构、螺丝摆轮和宝玑游丝,所有机芯运作均可透过透明蓝宝石水晶表盘一览无余。怀表还具备自动日历功能,可显示日期和星期,但在闰年时需每四年手动调校至2月29日。
1914-这款椭圆形金壳腕表搭载椭圆形机芯,机芯配备直线擒纵机构和宝玑摆轮,翻转式表圈和表盘饰有珐琅花朵,表盘饰有12个阿拉伯数字。
1935-三问报时控制按钮置于金质表壳左侧,光滑表盘外圈饰有12个珐琅阿拉伯数字,表盘还设有秒针副表盘和蓝钢指针。配备29颗红宝石轴承的手动上链机芯,镌刻有镀金装饰和日内瓦波纹图案。机芯配备线性杠杆式擒纵机构和配备宝玑游丝的螺丝型合金摆轮。上链和调校时间均通过表冠启动。
1945-粉红金表背以三轴陀飞轮视窗为起点,镌刻光芒四射的装饰图案。复杂精巧的机械装置让怀表走时精准。镀铑机芯镶嵌19颗红宝石轴承,直径47毫米,专为参加天文台竞赛而设计。表盘同样采用粉红金打造,搭配纯金罗马数字和时针、分针和秒针。
1948-腕表的表带以三圈环绕女性手腕,通过巧妙的珠宝工艺形成可伸缩表带。精心修饰的机芯配备侧擒纵机构。金质数字和星形时标,加上金质指针,令表盘更加生动活泼。
阁楼工匠特别定制服务
江诗丹顿自1755年创立以来,一直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制表大师根据客户需求精心设计时计外观,挑选功能和部件。当时,为了充分利用中午的最佳光线,工匠们喜欢将工作室设在建筑顶层,这就是早期的阁楼工坊(),里面的工匠被称为阁楼工匠()。
江诗丹顿“阁楼工匠特别定制服务”旨在实现顾客拥有一枚极致品质腕表的梦想。根据顾客的要求,设计并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定制腕表可以参考现有表款,也可以完全创新。根据个人意愿,顾客可以提前确定特别定制产品的机芯频率和设计主题。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通常需要至少八个月,有时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作品。
这款名为“阁楼工匠”的特别定制腕表将顶级制表工艺与近似时间显示的主题完美结合。其背后的概念源自于人们并不需要时刻知道最准确的时间这一假设。它以系列中的一款腕表为基础,仅在中央设有时针,并采用24小时显示。如果需要知道准确时间,只需转动三问报时按钮即可。
这款由阁楼工匠特别定制的腕表以斯拉夫语“和平大师”命名。这款巅峰之作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腕表之一。双面表盘拥有17项复杂功能,包括陀飞轮、三问报时、万年历显示、日出日落时间等。非凡的机械结构搭配量身定制的表壳,表壳侧面以浮雕方式镌刻有中国十二生肖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