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雄安方位图:地理连体经济不分,但产业政策层面像平行线

日期: 2024-06-13 10:06:42|浏览: 290|编号: 5347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白沟雄安新区位置图。

有人说,谈雄安,就不能不提白沟,但我觉得,它们既有联系,又没有联系。

白沟与雄安地理相连,经济密不可分,白沟小商品大量来自雄安三县,但“绿色雄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叫停小手工艺品,因此雄安与白沟并不同步。

从产业和政策层面看,白沟与雄安就像两条没有交点的平行线,雄安是规划孕育而生的,白沟则是市场催生而生的。

梅厝,白沟很有名气,南有义乌,北有白沟,这可不是虚名,不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是这样的,80年代以前,白沟根本就无人知晓。

80年代初,我在河北日报实习,走遍了周边的各个市县,却从没听人提起白沟,虽然它距离北京只有一百多公里,但心理上却偏远到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白沟的崛起几乎没有逻辑可言。从地理位置上讲,固安、廊坊比白沟离京津更近;从交通上讲,廊坊、保定比白沟更便捷。白沟并不靠海,白沟河早已禁航,白沟起步之时,没有铁路,没有公路。位于燕赵腹地的白沟为何会崛起?

有人挖出历史,说这里是有边境贸易基础的。公元1004年,宋辽签订了双边友好条约——澶渊之盟。从此,宋辽停止了战争,政府开辟了一条从白沟直达上京的使者驿道。驿道的起点白沟成为边境贸易区,也就是今天雄县以北拒马河北岸。从此,白沟的边境贸易不仅能买到良马、马鞍、长鞭,还能用布匹换取丝绸。

100年的和平通商,养成了白沟的商业传统,但是白沟箱包市场却是1994年才建成,相隔990年,真的是很长,但是时间差有点远啊!

如今谁还会把白沟当成国界呢?但在当时,白沟不仅是地理上的边界,更是心理上的边界。当年宋徽宗、钦宗北伐,横扫梁山好汉的张叔夜,一路不肯吃饭。听到有人喊:“马上要过白沟了”,他坚决不进入金国境内,于是自缢身亡。

白沟是张叔夜心理上的国界,但从宋徽宗、钦宗跨越白沟的那一刻起,白沟作为地理上和心理上的国界的历史就结束了。

白沟不再是国界,边境贸易变成了内向型的,但贸易传统没有改变。

宋辽两国和睦相处,不仅修筑了驿道,还修筑了水上长城,以防日后发生战争。从太行山流出的伊水河与拒马河、大清河、独流涧河相通,是一道天然的军事屏障。但河道太窄,宋朝便在河南一侧借助塘、湖、洼地修筑了水网,形成一道人工军事屏障,既有军事用途,又有很大的商业用途。

元朝时,忽必烈十分重视水运,郭守敬修缮通惠河,将水路由积水潭延伸至通州,元大都船只可经白沟进入大运河。

明洪武十六年,永定河改道流入白沟,白沟河水量大增,从海上来的大型船舶经过人口密集的天津大沽、小沽,直达白沟。

至清末,白沟集市繁荣达到顶峰,有大型商号百余家,全国各地商人来此贸易,白沟有“燕南都会”之称。

但这依然不构成白沟如今繁荣的逻辑基础,因为一切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戛然而止。地上没有了踪影,驿道没有了,店铺没有了,就连白沟河也干涸了。边贸市场和燕南都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计划经济下,没有了内循环,集市、小手工艺品、小商品都成了资本主义的尾巴,被切成碎片。除了经商的传统和致富的欲望,白沟几乎一无所有。

白沟崛起的唯一动力,来自于民间的经商传统和致富欲望。白沟人要的不是政策扶持,而是放松。一旦被束缚的手脚松开,可怕的能量就会释放出来。

我的同学、著名农业专家温铁军说过:白沟、温州、义乌的崛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政府管理不力,正是政府管理不力,才给了小企业崛起的机会。

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河北日报报道过“马德兰千里迢迢买水泵”的新闻,农民做生意,附近没有水泵,就到广东去买,那时,白沟的家庭作坊式包袋制造已经开始了。

当地没有强大的国有经济,政府扶持民营企业,1994年政府兴建白沟箱包市场时,白沟的箱包已以物美价廉闻名全国。

白沟的崛起是靠民众的推动,靠资金和物质的聚集,而不是靠行政命令,所以白沟和雄安不是一回事。

白沟从乡到镇,再到箱包之都,全靠人民自发、政府扶持,如今已升格为县级行政区,直属保定市。毗邻雄安新区,白沟将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部门宣布,今年将有央企总部、部属院校、医院等入驻,白沟的服务能否满足和适应尚不得而知,虽然有“北方小香港”之称,但恐怕还远远不能满足雄安新区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要求,需要逐步完善。

央企的脚步需要行政命令,而白沟不需要。北京部分功能是否转移到白沟,取决于市场需要。2014年5月,北京市丰台区商务委与白沟新城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大红门服装城已落户白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