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运动鞋,你可能会想到“椰子”、“乔丹”、“Air”……但说到跑鞋,很多专业跑步者会提到 Asics 的某个系列或某款鞋。推荐这款产品。
《跑者世界》杂志创刊于 1966 年,是一本面向全球各个水平的跑步者的月刊。该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全球各种跑鞋,并列出不同类别的推荐跑鞋。在《跑者世界》最新的“最佳长跑鞋”榜单中,Asics 的 Gel-Lite 型号名列第一。
8月份,《跑者世界》评选了2020上半年最佳跑鞋,ASICS的GT-2000 8鞋位列“最佳稳定性”之列,对于跑者来说,ASICS的专业性能和更合理的产品推荐方式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总有一双鞋位在跑者的最爱榜单上。
不过在市场上,亚瑟士近期的表现却开始变得不那么“漂亮”,财报显示,2019年销售额同比下滑2.2%;而在亚瑟士8月19日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财报中,“亏损”几乎成为了财报的核心词。
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亚瑟士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跌21.5%至1468.9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6.07亿元)。跑鞋、跑步鞋等品类全线面临销量下滑,其中性能跑鞋销量同比下跌15.1%。
▲ Tiger鬼塚虎的经典鞋款。
在全线下滑的情况下,2019年从ASICS组织架构中独立成为独立品牌的ASICS前身 Tiger同样未能逃脱营收下滑的命运,上半年 Tiger销售额为156.8亿日元(约合10.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6%。
在国内运动品牌市场,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通过在中国多年的发展和深耕,始终牢牢占据着“高端市场”,其价格高昂,占据了一二线城市大部分运动品牌市场份额。
自2018年李宁开始打造“国潮”以来,李宁、安踏、特步等几大中国运动品牌也开始逐步下探价格区间,由中部市场向上游挺进,扩大在一二线城市的市场份额,并逐渐形成“异军突起”之势。
被“夹在两边”的日本品牌亚瑟士此时的处境似乎有些尴尬——其注重性能的跑鞋虽然受到认可,但始终被颜值所累;其开发的潮流高端子品牌系列,在国内并未占据足够规模的市场。亚瑟士如今走的是什么路?
品类定位永远包含“潮流”
虽然经常被批评鞋子“丑”,但 ASICS 其实一直走在时尚的前沿。
其实这个品牌最初并不叫Asics,而是从其现在的子品牌 Tiger衍生而来的。
1949年,设计师鬼塚喜八郎创立了鬼塚株式会社,当时的公司名称就是现在的 Tiger,也是从这一年开始鬼塚喜八郎开始设计鞋子,并设计出了1950年代到1970年代 Tiger的各种款式,其中就包括现在Asics鞋子上最常见的横条纹。
1977年, Tiger与GTO株式会社合并,成立ASICS,生产和销售ASICS品牌鞋类。自此, Tiger正式成为该公司旗下线下品牌。2019年, Tiger宣布从ASICS品牌独立,进军高端运动领域。为了差异化, Tiger不仅推出了联名系列,还推出了高端产品线,采用稀有材料制作鞋子,价格与普通ASICS相差无几,比 Tiger男鞋高出一倍以上。
除了一直坚持潮流并试图进军高端市场的 Tiger之外,Asics如今旗下还有另外两个子品牌,分别是Tiger Touch和。
▲ASICS官网上的三个子品牌系列。
Asics主打品牌的鞋款多为功能性跑鞋,其中GT系列广受好评。作为专业的跑鞋卖家,Asics官网对不同跑鞋进行了功能性和设计性的改进。分类也非常适合消费者根据需求选择跑鞋。除了主品牌外,副品牌Tiger Touch主打“核心性能运动”,官网表示这类鞋适合橄榄球、冰球等草地运动。
该子品牌走的路线和之前两个不一样,不再是功能性路线,而是“运动风()”,虽然措辞不同,但主打的其实都是“时尚”、“潮流”的产品核心,也可以说是主品牌系列下的“轻产品”。
例如主品牌主推的Gel系列鞋款,在网站界面上就有多双不同颜色、款式的“GEL-LYTE”鞋款,产品售价约为主品牌的四分之三,价格较低,更适合追求时尚潮人的消费者购买。
亚瑟士官网显示,在北京王府井apm有一家“概念店”。记者从旗舰店了解到,这里原本销售的就是亚瑟士产品,店名也并非我们现在看到的Asics,而是其子品牌。店员称,由于该品牌过于小众,难以吸引消费者,目前公司已将其撤下,换成了主品牌的店面标识。此前在西单也有一家类似的门店,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被撤下,换成了主品牌。
现在这家店里大部分商品都是主品牌ASICS的鞋服,不过还是保留了一小块区域用于售卖部分产品,这些产品就摆放在进门第一眼就能看到的货架上,由于打折清仓的思路,店里这一系列产品的售价在100元到300元不等,与主品牌ASICS的600元到1000元的售价显然有很大差距。
▲王府井的Asics“旗舰店”原本是一家专卖店,现在主展区和墙壁上摆满了主品牌系列的鞋子。
同时,作为一家Asics品牌店,概念店在中间区域的展示架上陈列着以动漫人物为主题的鞋子,左右两侧的墙面也都设有跑鞋区,功能设置如“城市跑步”等分类比摆放产品的货架更加醒目。在这家店里,如果不特别留意或者询问的话,你可能很难发现这里还有子品牌。
不难看出,无论 Tiger是否与ASICS“绑定”,ASICS一直坚持尝试设计、生产和销售潮流产品,虽然在中国线下门店的尝试看似失败,但在其线上官网和天猫旗舰店上依然有属于自己的专区。
如果你在线下遇到障碍,那么就在网上努力
减少线下门店,仅保留线上销售渠道,也是ASICS今年疫情爆发以来对于整体销量的考虑。
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ASICS在全球几乎所有地区的销售额都呈下降趋势,其中日本地区销售额为470亿日元,下降24%;北美地区销售额下降27.1%至284.1亿日元;欧洲地区下降20.5%至370.9亿日元;大中华区小幅下降0.7%至185.2亿日元。
与此同时,ASICS上半年更加重视电商的增长,其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03%,ASICS也在财报中表示,未来将加大电商业务比重,短期内将资源集中配置到电商平台上。
▲财报显示,截至6月30日,2020年上半年全球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03%。
新冠疫情对亚瑟士的影响似乎比其他品牌更“伤”一些,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官方指定赞助商,亚瑟士对于2020年的“期望值”相当高。
2019年,亚瑟士提出中期改革战略,表示作为奥运赞助商,2020年亚瑟士销售额将增至5000亿日元。但在2020年2月发布的2019年全年财报中,亚瑟士首次下调全年销售预期,预计全年销售额为4000亿日元。半年后,面对全球及全品类销售下滑、奥运会延期等影响,亚瑟士再次下调全年销售预期4000亿日元。亚瑟士在半年财报中将全年销售目标定为3000亿日元,再次“投降”。
二是全球路跑赛事大幅减少。4月份,数据公司Two预测,2020年原计划举办的近5万场体育赛事仅有53%举行,赛事因人群密度过高而相继取消,大北跑、波士顿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等国际赛事均是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来首次取消或延期,今年3月,仅中国就有30多场马拉松赛事取消或延期。
路跑赛事的取消和推迟,对于主打“功能性跑鞋”的ASICS来说打击巨大,专业跑者对于跑鞋的需求减少,导致ASICS的销量相比上一年出现了大幅减少。
但实际上,ASICS销售疲软并非只在疫情之后显现,在2019年年度财报中,ASICS表示销售额同比下滑2.2%,其中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1.3%。其子品牌 Tiger整体销售额增长6.3%,但财报中 Tiger销量最好的地区并不包括大中华区。
尽管区域销售整体下滑,但 2020 年 ASICS 电商业务同比增长 103%,这是疫情期间品牌走向线上的大趋势,也或许是 ASICS 未来发展的“出口”。
此外,在不少跑者眼中,Asics在国内的产品品类还是太少,尤其是在门店,陈列的跑鞋相比官网、天猫旗舰店都不同程度地在品类上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购买的机会,他们还是更愿意通过海外渠道从产地购买更多种类、更专业的跑鞋装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通过Asics线上渠道购买跑鞋的需求。
Asics对线上资源的偏爱还体现在线下门店分类不够清晰上。在西单大悦城的Asics门店,鞋类产品几乎只分为路跑和时尚两大类。而在Asics天猫旗舰店,跑鞋则分为缓震型、稳定支撑型、越野型等,用户可以更加轻松便捷地根据需求选择产品。
▲ASICS天猫旗舰店的品类比线下门店更加细致。
Asics鞋子功能齐全,款式多样,线下确实很难用文字形式做出严格区分,店员需要对产品有全面丰富的了解才能做出推荐,对于跑者来说,线上购买似乎更清晰、更简单。
线上是一种方式,但高端趋势又如何呢?
亚瑟士将把从线下转向线上作为未来半年的主要运营策略,亚瑟士自创立以来一直尝试的潮流路线,以及宣布独立的 Tiger的高端路线,究竟走得如何呢?
虽然 Tiger在2019年就正式宣布“独立”,但直到现在看来,“独立行走”依然不是那么容易。懒熊体育记者在走访门店时发现,在西单、王府井等客流量较大的商圈, Tiger门店始终在ASICS“妈妈”的视线之内,在西单大悦城, Tiger与ASICS仅隔着一条过道,而在王府井apm商场,它们之间终于拉开了一段距离,但中间也只隔了三家门店。
▲西单大悦城内, Tiger与Asics门店相邻。
位置类似,价位也相差不大。在这两个商圈,Asics和 Tiger的鞋款定位都属于中档,600到1000元是“主力”价位。其“高端”定位在这两个区域并没有凸显出来。
但值得注意的是, Tiger 的鞋子出现在了西单的一家买手店里,此外,其在国贸和华贸的产品、定价、店面设计都与其他两个商圈的店面类似,有着明显的区别。
对于很多潮流品牌来说,能进精品店几乎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虽然西单精品店里的鬼塚虎鞋大多还是在店里能看到的类型,但对于去买手店寻找新“潮”品的消费者来说,鬼塚虎本身的存在可以说是一种商业曝光。
在国贸这样的商场里, Tiger周边的店铺都是等品牌,店内主打产品鞋子价格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这些鞋子陈列在店铺的中间位置,应该摆在比较显眼的位置,比如柜台或者进店看到的第一面墙。
而华贸旗舰店则更加不同, Tiger华贸旗舰店是 Tiger宣布从Asics组织独立后,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旗舰店,店内布满了落地玻璃、大理石的展台等,仿佛都在告诉走进来的消费者:我们是高端品牌。
一楼入口对面的展位展示的是ASICS及其特聘系列设计师自主设计生产的鞋款,这些鞋款仅在北京等城市的旗舰店有售,价格定位也比其他鞋款高出不少。
▲中国首家 Tiger旗舰店落户华贸。
摊位后面是通往二楼的楼梯,一上二楼,消费者就能看到一整面墙的 Tiger鞋,跟西单、王府井等商圈的鞋子一模一样。店员介绍说,这里的鞋子都是日本产,除了设计独特,用料也和普通国产鞋不一样。
记者在华茂旗舰店逗留期间发现,与一楼众多消费者与店员交流、试穿鞋子不同,上二楼的人却少了很多,店员表示,其实专门来买日系鞋的人,其实买这款鞋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消费者还是会选择购买普通款或者价格更低的国产鞋,只有一些“识货”的消费者,才会格外关注这款鞋。
Tiger在中国的门店布局、不同商圈的价格定位设计、进军买手店的尝试等等,都显示出其在国内时尚高端市场下了不少功夫。产品优势被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比如二楼摆放的日本进口鞋,只有“懂行”的人才会注意,还有那些显眼却不明显标注是艺术家作品的特殊设计。
Tiger 努力让自己的店铺显得高端,却没能说服时尚爱好者这是一个高端品牌。简单来说,品牌知名度跟不上产品和店铺的精心设计。在高端时尚的路上走得更快,却忘了穿上自己的鞋子才能成为跑者之王。
如今,大中华区销量逐年小幅下滑的亚瑟士、鬼塚虎等依然顶着“跑鞋之王”的称号在高端时尚的道路上慢跑,而线上化思路或许是它们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