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怀里的童话、农民工枕边的诗歌、老人手中的电子屏幕……每一刻,这片土地上都有无数人走进阅读的世界。书香吸引着无数读者,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地域。全民阅读正一步步从美好的愿景走向现实。从今天开始,本期将推出“解码中国书香”系列报道,追寻书香足迹,讲述当下阅读的故事。
- 编辑
戴上增强现实眼镜阅读有关兵马俑的书籍,兵马俑就会立体地出现在你面前;给手机加个反光板,打开绘本,手机就会自动把绘本内容读给你的孩子听……许多看似科幻小说的情节,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在12日至14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5G、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大放异彩,让人们对数字阅读的未来更加期待。
5G时代数字阅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沉浸式互动体验”拓展阅读载体和场景
“想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戴上我们的VR眼镜就行。”红色地标公司经理顾晖说,他们公司已经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开发了《VR看大运河》,很快将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引入大运河沿岸的小学。“VR课程形象直观,戴上眼镜就能了解大运河沿岸的地标建筑是什么样的,运河交通是什么样的。”顾晖说,目前VR技术在数字阅读领域,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应用迅速,VR技术带来的场景化代入、互动交流、沉浸式探索,让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
想亲眼看看故宫里的生活吗?想和剧中人物比肩而行吗?诺基亚在展会现场展示了5G视频融合技术。用户可以拍摄自己的视频上传到服务器,然后与任意一部电影、电视剧中的场景进行融合。“其实就相当于剪出画面,以前普通用户受网速、带宽限制很难做到。有了5G,就轻松了。”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项技术以后可以让用户在看电视剧时直接进入剧中,“就像演员就在你身边一样。”
我国在5G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网络部署均领先全球,5G商用也在加速推进。中国移动旗下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欣认为,随着5G技术的落地、虚拟技术的完善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将是数字阅读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表示,如今数字通讯技术带来的数字阅读、有声阅读、视觉阅读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阅读体验,图文、音频、视频以及AR/VR技术的加入,让阅读变得生动立体,未来数字阅读将成为融合多种感官体验的沉浸式阅读。而且,在5G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驱动下,“万物皆可为介质”,数字阅读的空间和场景将得到极大拓展,“未来,你可以随时随地阅读。”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会长张毅军认为,深度数字化将极大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阅读将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图书、手机、电脑等终端,未来各种终端阅读设备将能够无缝切换,智能手机、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都将成为阅读的载体,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专业优质的阅读内容。
内容丰富、质量提升,激发读者付费意愿
长期以来,我国数字阅读虽然技术先进,但一直受到内容匮乏的困扰,读者抱怨优质内容不足。这一状况正在改变。《2018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近七成数字阅读用户认为2018年数字阅读内容质量有所提升。数字阅读产品数量大幅增加,仅网络文学总量就超过1600万,数字内容创作者总量从2015年的480万人增长至2018年的862万人。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刘舒表示,电子书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出版业的数字化进程,目前亚马逊中国50%的图书都以纸质和电子两种形式出版,亚马逊中国拥有70多万册图书,“全部是来自出版社的正版优质图书,大大增加了读者的选择空间。”
数字阅读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也刺激了读者的付费意愿。据统计,68.7%的电子书用户愿意支付20元以上的费用。“但实际上,只要读者买到满意的电子书,他们的实际支付金额就会明显高于20元的支付意愿,人均实际支付金额在33元至41元之间。”张毅军说。
近年来,我国知识付费发展迅速,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3亿。其中,有声课程尤为受读者欢迎。据中国出版研究院去年4月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超过两成中国人有听书习惯,成年公民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增长5.8个百分点;未成年人听书率也达到22.7%。听书成为增长最快的阅读方式之一。然而,伴随快速发展的是“催生焦虑”“割韭菜”等质疑声,各类有声课程的复购率、读者的完成率均有所下降。
“2018年知识付费热潮确实有所退却,但我们认为优质、性价比高的专题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时典图书副总裁廖世建表示,2017年涨薪、求职等课程最受欢迎,2018年则以亲子、人文类课程最受欢迎,读者需求依然十分旺盛。“关键是付费课程一定要性价比高,让用户觉得值得,听完有收获,听完能付诸行动”,廖世建说。时典图书为此开发了训练营式课程,在一定时间内,学员按要求打卡才算完成任务,受到用户欢迎。 “与其让10个新用户购买你的一门课程,不如让一个用户购买你的10门课程。关键是你的课程必须让用户觉得值得。”
影响力延伸至基层民众和海外读者
我国数字阅读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大批用户,也赢得了越来越多国际读者的关注。据统计,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被译制到海外的已有500多部,海外中文网络文学网站活跃用户数已达50万,相关网站日均访问量达500万次。2015年,美国亚马逊网站上的中文实体书仅有5000本,而2018年,这一数字已增至9万本。刘舒说,亚马逊中国已与美国出版商合作出版了22部中国作品的英文版。路遥的《人生》、紫金陈的《无证之罪》、贾平凹的《秦腔》等都深受美国读者喜爱。
张毅预计,随着中国企业成长壮大、拓展国内外市场,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文化业态和文化项目将受到资本青睐,数字阅读将与影视、音乐、游戏、动漫等文娱产业共同扩大中国文化的海外影响力。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世新指出,现在我们正处于“一屏万册”的时代,高质量的数字阅读有赖于优质出版内容与先进数字技术的有机结合。要深入研究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不断探索数字阅读发展新路径,不断推动数字阅读产业提质增效。要强化效果导向,把握终端跟着人、信息围着人转的传播模式,加强数字内容和传播方式应用,构建社会传播和精准推送体系,切实满足全媒体时代用户需求。研究完善推进全民阅读的数字阅读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数字阅读条件,推动优质阅读内容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切实提升数字阅读公共服务能力。
更多资讯或合作请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