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如果你像我一样年轻,没有钱,你会投资小型成长型公司还是寻找格雷厄姆式烟蒂股票?
芒格:我当然会在小盘股中寻找机会。我会尝试探索所有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机会。我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信息优势,掌握别人不知道的重要信息。研究杜邦、陶氏等大公司很难获得信息优势。如果我管理小基金,我不会投资大盘股,与大基金作对。默克和辉瑞哪家公司开发的重磅药物潜力更大?这种问题不是小资金应该思考的:第一,这样的问题很难;第二,这样的问题很难。第二,你的对手是很多聪明人。我会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大量的研究,寻找市场低效率的机会和我比对手有信息优势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可能分散在很多地方。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明白,在资本主义世界里,要想成功,你必须去竞争薄弱的地方。这是我的秘密,我毫无保留地告诉你。
——摘自《芒格之道——在2010年西科金融股东大会上的讲话》
近日,私募行业两大巨头纷纷警告小微市值公司的投资风险。作为当前$牛顿定律()$持有近60%市值在100亿左右或以下的公司的同行,有必要澄清一下我们的立场和逻辑。
当前市场,有市值的小微公司整体估值过高,风险大于收益。这适用于大多数散户投资者。我非常同意这一点。然而,这个结论对于专业投资者来说却恰恰相反。核心观点芒格已经讨论过了。对于管理着数十亿资金的机构或基金经理来说,几乎不可能在一家市值3到50亿的公司上花费太多的精力。他们只能投资极小比例的头寸。这也是小微市值公司投研竞争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
也有观点认为,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小微企业机会较少、风险较高。这也是有偏见的。有许多小微企业是其利基或新兴领域的领先企业。行业结构可能非常稳定,也可能正在经历快速增长。一家百亿市值的公司可能是一个大行业的二线公司,行业的卷入度可能正在加剧。纵观近两年光伏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资本公司,卷入程度比很多传统行业要剧烈得多。事实上,一些传统行业已经经历了内卷化,近年来竞争格局不断改善。
对于经济增长放缓,成熟行业大公司之间的相关性较高。比如,白酒行业整体就很难脱离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相比之下,在一些竞争格局相对分散的传统行业,优秀的龙头企业仍然有提升市场份额的机会和空间。
关于出海的机会,参考发达国家的历史,大公司本来就应该更有实力。但我们当前面临的国际环境明显不同。大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很容易成为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斗争的焦点。如果仅限于友好市场,市场空间就会相对有限。相比之下,经营“小企业”的中小企业则不容易成为焦点。他们通过品牌和供应链走向海外,不断开辟增长空间。对于新兴领域的小微市值公司来说,潜在的投资机会毋庸置疑。
一个典型案例是一家领先的服装辅料公司。过去几年,其业务势头明显向上,不断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其市值从不足3至40亿增长至超过100亿,且长期分红丰厚。当前市场上有多少大公司比这家公司拥有更好的长期增长逻辑和更好的公司治理?
泛泛而谈缺乏说服力。下面我们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来阐述一下具体领域的投资逻辑和机会。
除了投研竞争相对较弱之外,当前小微市值公司刚刚经历了一次系统性、近乎无差别的暴跌。其背后的原因在很多文章中都有分析和解释。这为关注小微市值公司的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会。即使出现一定反弹后,抄底机会依然不少。该领域有不少龙头企业,估值超过10倍PE,股息收益率3-5%,预期增长15%-20%。显然,投资此类公司远非“重蹈覆辙”。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我们长期关注的领域(大消费领域及相关)小微市值公司的具体投资逻辑和机会:
1、基于高性价比产品定位弯道超车
许多消费品类的龙头企业一直享有一定的品牌溢价。在消费升级趋势下,他们借助传统电商和分销渠道不断做大。当前消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消费行为更加理性。随着供应链的发展,许多产品保持了平价,并持续追平领先品牌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传统电商和线下渠道主导品牌溢价、产品定位、提价的原有商业模式很难彻底打破。这给了定位于实惠价格、专注新兴电商渠道、不断提升产品能力的二线品牌企业,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近两年,他们的业绩增长明显超过行业龙头和行业整体。根据我们的研究观察,这种现象在家电、轻工、纺织服装行业的多个细分领域都出现。
2、“出海”趋势下的马太效应
出海是很多行业和企业降低劳动力成本、贴近客户需求、规避国际市场和贸易风险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也助推了品牌和供应链出海的趋势。直接的好处就是帮助很多企业开拓了国际市场空间。出海的另一个作用是拉大龙头企业与中小竞争对手的差距,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我们在多个细分领域观察并研究了这一现象。其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些可能是核心:
(1)大企业往往拥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力和更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他们可以更容易地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一些国家还会对引进外资设定一些资金和资质门槛。据了解,不少企业在建设海外产能之前,已经与下游客户洽谈了产品供应合作意向。拿一个观察案例来说,我们投资的一家轻工企业,位于中小企业较多的细分领域,但据我们了解,只有少数龙头企业实现了海外产能布局。
(二)众所周知,国内很多未上市中小企业的“成本优势”来自于避税、环保、就业、专利合规等。在海外建厂时,这些“优势”可能无法实现或难以实现。进一步拉大与行业领先企业的差距。
综上所述,无论投资小微公司的天然“秘密”,还是我们投资的公司的逻辑、经营趋势、估值、股息率和成长水平,我认为小微公司公司是专业投资者的天堂。不是“火灾现场”。
我们的持仓概况刚才已经解释过,您可以参考:《股息与增长》
@今日话题@雪球私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