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帮
后台回复“”,限时免费领取最全面的Word视频:从入门到精通
来源丨陆家嘴制高点(ID:)
编辑丨阿甘文丨4149字8分钟
整个社会都在那里
不遗余力推动消费主义
“一开始我只是想买一个刚上市的,一个月300块,我绝对买得起。”
没想到,欲望和贪婪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噩梦就在此时开始了。
我开通了花呗、借呗等一系列借贷工具,拆东墙补西墙。如果无力承担,只能分期还清。如果无法分期还清的话,就只能兑现了。
尽最大努力确保您的帐户一尘不染。
我不敢考研,也不敢辞职,只能一步步往前走。用你花在房租和食物上的每一分钱来偿还明天的透支。
这是一个典型的年轻人陷入消费贷款困境的故事。
去年,花呗发布了《2017年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
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人开通了花呗,这意味着平均每4个90后中就有1人使用花呗。
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一个不给你买YSL的男孩不配说他爱你”
“三分心情靠努力,七分靠努力”
“娶老婆一定要娶一个会花钱的人。”
“聪明的女人愿意为自己花钱”
“20岁时喜欢的衣服,到了40岁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
在社交平台无孔不入、肆无忌惮的煽动下,消费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挂钩。
更不用说那句撕心裂肺的话:“你不愿意买那些漂亮、好看、高品质的东西,因为你的潜意识认为你配不上它们。”
2016年双11,天猫在微博上推出了一条引爆她观点的标语:“没有一个女孩会因为购物而变穷,尤其是漂亮的女孩。”
随后,他补充道:“女人能撑起整个天空,这要归功于我们的新中国。男人擦眼泪不刷信用卡,这就是邪恶的旧社会。”
甚至比伊万卡还赤裸裸地把“商业女权主义”摆上台面,编造消费的正义性和紧迫性,煽动人们公然放纵欲望。
仅仅一个月后,就有161名女孩的裸照被泄露。
这些年龄在17岁至23岁之间的女孩不惜上传身份证和照片,以筹集资金购买包包、化妆品和电子产品。
一些网贷平台甚至赤裸裸地宣称“漂亮女孩可以贷款”。与天猫的口号“漂亮女孩不会因为逛街而变穷”相比,到底是谁在打谁的脸呢? ?
有钱就花;有钱就花;有钱就花。如果你没有钱,就借。
这是为你量身定做的消费陷阱
去年,蚂蚁金服旗下花呗推出了“青春就是花呗”广告。
视频中的三个年轻人,一个买了萨克斯,一个到处旅行,一个开了办公室创业,这似乎印证了广告语“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同样,京东的一条广告《给走路前憋尿的年轻人》告诉你,你不必忍受四次相亲穿同样的衣服,在机场星巴克吃方便面,在机场喝咖啡。 2亿人在同一天放假。号召年轻人使用京东白条进行消费,“愿所有有耐心的年轻人不再错过生活”、“哪里有白条,哪里就有美好生活”。
两则看似积极的广告都在极力消费年轻人的痛点,将早期消费描绘成正义的、必要的、可追求的。
它调侃坐地铁、吃外卖、租房的普通人:戴上AKG耳机,随意环游世界,对得起自己。
但花呗和白条本质上都是小额消费贷款,针对的是资金有限、冲动消费的大学生。
谈什么创业、环游世界、以18000元的信用额度提升自己,都是扯淡。
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与品牌认知调查报告》显示:
普通高校学生的支出中,购买衣物的支出仅次于食品消费,其次是社交娱乐、通讯交通,学习培训排在最后。去年双11,大学生消费总额突破30亿,人均1包。那些在知乎上匿名写下自己陷入网贷泥潭的孩子们,都把钱花在了电子产品、恋爱费用、衣服鞋子上。
此外,数据还显示,中国大学生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近2万元,年消费总额达6000亿,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
如此巨大而汹涌的蓝海,足以让各行各业的商家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一杯羹。
作为大数据巨头,阿里非常清楚花呗和白条的资金去向,就连他们自己打出的广告也不相信。
这几千块钱,不多也不少,一只温柔的小手迎接着三千万准备搬家的亚当夏娃。从一部手机、一支口红开始,他们逐渐释放心中的猛虎,走向债务-还债-欠债。泥潭。
一旦逾期还款,消费贷外包的追债公司就会给你的父母、同学、支付宝好友打电话,让你惶恐羞愧。
包括“华贝”、“解贝”在内的产品命名也别有用心,传达的是轻浮、肤浅、任意、不负责任的价值观。
“玛蒂尔德陷阱”,你的毁灭之路
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是莫泊桑130年前写的。
这本小说的名字叫《项链》。玛蒂尔德嫁给了一名职员,原本过着与她的身份相符的简单、稳定的生活。
但她觉得自己生来就是为了一切精致、一切奢华而生的,她鄙视破烂的家、三天一换的桌布、粗俗俗气的衣服、以及能用一盆酒满足自己的丈夫。肉汤。
她梦想着上流社会的大客厅里铺满了古老的墙布,精美的家具搭配着价值连城的瓷瓶,豪华精致的宴会上闪闪发光的银器,还有在温暖的炉灶旁的扶手椅上打盹的侍者。
最终,玛蒂尔德因为失去了一条为满足虚荣而借来的钻石项链,花费了十年的努力。
高利贷的数量迫使她收集欠条,同时创建几张新的欠条以延长日期。
日复一日,我没有一刻喘息的机会,羞于将这一切告诉亲朋好友。
这与现在陷入校园贷款泥潭的年轻人非常相似。
当你像130年前的玛蒂尔德一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过着平凡的生活。
突然有人告诉你,漂亮的女孩子都有烧钱的属性:
外出时一定要涂上你最贵的口红。月收入5000,看上去就像月收入5万。只有换肾6才能跟上潮流,尽管你的肾5才用了不到一年。
随着营销人员将幸福的标准提高得越来越高,如果你接受这一切,你会变得越来越不幸福。
你花的钱看似是投资在自己身上,并没有浪费,但事实上,你却为了这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毁了自己的晋升之路。
改编自宫部美幸同名小说的电影《电车》中,小镇女孩爱城佐子向往电视、小说、杂志上描绘的生活品质,沉浸在利用自己的财富创造财富的幻想中。信用卡。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后,新城桥子负债累累,四处逃亡。
我是在酒桌上长大的,见过很多世故的人。我觉得真正靠自己努力的有钱人是有一定内涵的。他不会改变他的本性,也不会只懂得挥霍。用我父亲的话来说,富有只会让你有能力改善你的生活。或者选择梦想的力量,这一般不会影响你的人生轨迹,你还是要不断学习,不断前进。仅仅因为有钱就改变原来的人生轨迹,并不是富有。
通过消耗符号
建立一个身份注定是一场悲剧
2017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
中国消费者过度购物现象突出,通过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建立的“社交购物模式”是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8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别人穿好看的衣服就想买东西,72%的受访者表示在社交网络上看到穿搭文章会引发购买欲望。
4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因为偶像代言的产品而冲动地购买不必要或不合适的东西。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香港、台湾、德国、意大利等地。
同样,《东京女子图鉴》中的年轻白领绫也因为分期付款的高价晚礼服而未能挽回富二代男友。对方毫不关心地离开了她,娶了门当户对的傻白天。
上个月,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女律师张女士的截图在微信上被泄露。卡地亚手表、巴宝莉西装、在巴黎买的新包……就像三维版的《小时代》。
紧接着,张女士被发现在二手网站上买卖衣服,信用卡也被暂停。一个好不容易通过函授教育成为律师的女孩,如今却成为了整个网络的笑柄。
双十一过后,小区门口地上散落着包装垃圾,快递员川流不息。
新华社2017年对44个城镇近万名消费者的调查显示,约80%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五年家庭收入将大幅增长,中国消费者信心达到近10年来最高水平年。新高。
相反,在欧美,经济危机的反复、泡沫的破灭、对消费主义的反复反思,让人们的消费观更加保守。
在一项针对美国年轻人的调查中,60%的受访者没有拥有价格超过2000美元的产品,超过一半的人在电子产品上的花费不超过500美元。
虽然学生信贷是美国最大的消费信贷类别,但其主要目的是协助完成学业而非物质消费。
尤其是1980年后出生的千禧一代,对债务非常敏感和谨慎,不再像父辈那样依赖信用卡。
去年,蚂蚁花呗在发布青年消费报告后自豪地宣称:
90后虽然爱买买买,但买东西的时候却并不任性。 99%的人都能按时还款,相当靠谱。
这种“可靠性”的代价是什么?
花一万五千,回五万。花5万返9万。花呗、借呗、网贷平台挖的坑太深了。
两年后,当你面对辛辛苦苦维持的金融链终于断裂时,你会想起那个遥远的下午,你的朋友对你说:“有一个平台,叫花呗”。
在《电车》的原文中,宫部美幸说道:“金钱的枷锁连街头的脚踝都可以缠住,更何况是人,而且束缚的程度会更加严重。人的枷锁都愿意枯死,还是愿意挥舞意志之刃,砍断脚踝,逃走?”
当我与外国人交流时,我很惊讶他们毫不尴尬地脱口而出“I can't it”。
“一周不能出去吃三次饭”、“一年不能出国两次”、“买不了两百块钱的外套”……
在英语世界里,“I can't it”从来都不是一个羞于说出口的词。规避消费主义泥潭和束缚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自信地喊一声:我买不起!
*作者简介:陆家嘴制高点(ID:),已授权。汇聚千人智库,打造陆家嘴顶级投资者生态系统。
- 结尾 -
今天的干货
阿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