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林淑熙特约记者李灵军
风从西海岸吹来,潮水涌入洋浦港。
因港口而诞生、因港口而繁荣的洋浦经济开发区,是我国第一个由外商投资开发的国家级开发区,享受保税区政策。从建设之初,它就是海南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责任重大。经过近30年的开发建设,洋浦已成为海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和重要的实体经济中心。其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进出口外贸总额的40%,占全省总量的半壁江山。
通过杨浦大桥灯光改造,杨浦的“面貌”进一步提升。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扬帆起航。杨浦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打造自由贸易港建设试验区、全省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为此,洋浦依托区位优势、港口条件和产业基础,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四大产业定位:国际航运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基地、新型工业园区。国际贸易先行区,努力做好“基地、渠道、平台”三篇文章。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杨浦区上下发扬“快、准、实、善”的工作作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实施。落实自由贸易港政策,承担自由贸易港政策实施工作。在保税港区建设、产业布局、人才引进、产城融合等五个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洋浦工委书记周军平表示,今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元年。他希望各部门加大压力、加大力度,继续保持“一日三天”的动力,与时间赛跑,加快速度,尽快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浦保税港区“这壶水沸腾了”。
灯光改造后的杨浦大桥夜景很漂亮。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1 多项自由贸易港政策率先实施
陆海新通道发挥国际航运枢纽重要作用
11月24日,中远海运能源旗下“大源湖”号油轮从欧洲远道而来洋浦,在“中国洋浦港”进行入籍登记和保税加油,成为首艘返回洋浦母港的油轮。 。国际船舶。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当天,中远海运集运旗下新建的“中远海运繁荣”号获得海南海事局颁发的“船舶国籍证书”,成为首艘带有“中国洋浦港”字样的船舶,是一艘在母港注册的货船,于6月14日首航。这也是第一艘通过融资租赁建造的国际船舶,标志着“中国洋浦港”轮“洋浦港”航运港口政策成为实施最快的自由贸易港政策。截至11月25日,共有19艘国际船舶在“中国洋浦港”注册。其中,在“中国洋浦港”注册的“远华洋”油轮9月份和11月份注册的“远贵洋”号油轮的载重吨位均达到31.9万载重吨,成为国内注册的最大载重吨位。
除了船籍港政策,海南自贸港的几个“第一单”已在洋浦落地——
9月5日,杨浦红黄蓝国际幼儿园正式开园,成为杨浦第一家提供国际先进教育课程、对标国际先进教学标准的幼儿教育学校,标志着杨浦首次服务自贸港建设教育项目已完成;
9月23日,在洋浦小禅滩国际集装箱码头实施首条“港口直装”业务,10月21日实施首条“船边直提”业务;
9月28日,海南自贸港首条洲际集装箱航线——洋浦-南太平洋-澳大利亚集装箱航线在洋浦小禅滩国际集装箱码头正式开通运营;
10月29日,洋浦当地船公司运营的中越国际班轮航线开通。这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首条东盟航线。截至11月30日,洋浦共有国内外贸易航线33条,其中外贸航线14条,内贸航线19条;
11月5日,消费者在网上商城下单购买奶粉后,第二天奶粉就从洋浦保税港区送到了消费者手中。这标志着首单1210网购保税模式跨境电商采购在洋浦保税港区试点成功...
此外,洋浦还在全省率先实施三项自由贸易港政策——
牵头建设新型离岸国际贸易试验区。截至目前,中化石油(海南)公司已通过工商银行开展首笔原油离岸交易业务4500万美元,并与中国银行完成两项离岸结算业务,合计1.73亿美元;离岸贸易结算交易26笔,金额4.67亿美元。
航拍杨浦经济开发区东部生活区,显示城市规模正在逐步成型。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率先开展境外投资便利化综合试点。目前,我省已成立专门工作组,正在会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支持洋浦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便利化先行区,支持多项此前有良好投资行为记录的企业可在杨浦区试点外商投资。投资便利化综合试点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搭建桥头堡。
率先引进海外第一个大学自主办学项目。 8月7日,省政府与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国内首个境外大学自主办学项目落户杨浦。第一阶段计划于2021年招生,目前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航拍杨浦经济开发区小禅滩码头,一派繁忙景象。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在自由贸易港政策利好带动下,洋浦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年1-10月,洋浦港吞吐量4660.62万吨,同比增长12.88%,其中外贸吞吐量2595.91万吨,同比增长12.16%;国内贸易吞吐量2064.71万吨,同比增长13.79%;完成量79.25 48万标箱,同比增长41.49%,其中外贸箱150,762标箱,同比增长114.19%;水路运输周转量完成1236.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7倍;保税油加注量完成量突破8.5万吨。
9月28日,洋浦-南太平洋-澳大利亚集装箱航线开通,标志着海南自贸港首条洲际航线开通。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2 多个重点项目落户保税港区
自贸港“样板房”已初具规模
11月27日,在杨浦保税港区,刚刚完成外立面改造的国盛大厦玻璃幕墙上,“寺库”的字体显得十分醒目。 “内部加固、装修完成后,我们会安排产品进驻。”寺库集团杨浦项目负责人孙亚男说。
寺库集团主要从事奢侈品的线上销售。今年8月13日,集团与洋浦签约,在洋浦保税港建设免税高端商品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并租赁洋浦保税港区一期。国盛大厦2至4层用于开展箱包、手表的维修和仓储业务。二期计划用地93亩。主要建设箱包、手表定制化生产和维修服务车间,并进行世界知名奢侈品的总装。寺库会员加工及定制加工业务。
6月3日,海关总署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洋浦保税港区监管办法》,明确试行加工增值规则和不禁止住宅及进境货物的规定。 ——洋浦保税港区盈利设施,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样板房”。为此,洋浦工委管委会迅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决定举全区之力,烧开保税港区“一壶水”,给岛内自由贸易港建设带来压力。测试并积累实践经验。
同时,杨浦利用上述政策,对冷链物流、高端旅游消费品制造、跨境电子商务、离岸贸易等重点产业进行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寺库、卓智、国药、法光、奥嘉、菲律宾。外资及其他企业入驻。截至11月20日,洋浦保税港区累计注册企业486家,而2019年底全区企业仅有138家,同比增加2.52倍,提前实现注册企业数倍数增长的目标。
为给已建成项目和未来入驻企业腾出空间,洋浦启动了保税港区整体风貌提升工程,对现有厂房、办公楼外立面进行统一质量提升和改造,建设新建46000平方米标准厂房。同时,实施净化、绿化、彩化、亮化、美化等“五化”工程建设。
截至11月底,保税港区旧办公楼、厂房全部完成改造,新标准厂房已进入收尾阶段,将于12月中旬交付使用。园区“五化”也得到升级改造。与此同时,率先进入该国的奥嘉粮油、菲律宾椰子产业园、沃金顿玻璃等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广东卓智集团抓住机遇,在保税港区租用了面积12000平方米的跨境电商大楼,建立全球优质产品集散中心数字服务贸易平台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 ——商贸服务项目。 10月12日,公司首笔进口货物顺利通关,进入洋浦保税仓。 11月6日,首个1210网购保税模式测试完成。
随着1210网购保税模式测试的顺利完成,意味着9月28日上线的洋浦保税港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运行良好,将具备加工增值和进项功能。区内消费年内上线。
据统计,今年6月1日至11月25日,保税港区新设立企业333家,约占2020年注册企业359家总数的93%。1-10月,保税港区进出口额保税港区面积同比增长1.64倍;工业总产值增长1.87倍;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倍;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6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6倍;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10家,实现保税港区到位外资倍数增长目标。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示范区,洋浦吸引了众多有实力的企业入驻。截至目前,洋浦已对接中国能建、中化集团、中远海运等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大地产、厦门建发、中国医药、延长石油等19家世界500强企业签约落户洋浦,涉及石化、港航、贸易、基建、医药等领域领域,形成规模化、多元化的产业集群,为洋浦打造海洋油气、港航物流、国际贸易三大千亿级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产业布局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四大产业支撑杨浦高质量发展
杨浦开发建设以来,一直在探索产业发展定位。 2004年,我省实施“走进大企业、带动大项目”的发展战略,逐步形成石油天然气化工、汽车、纸浆、医药、农产品加工5大产业集群。在此背景下,海南炼化、金海浆纸两个投资超百亿元的大型项目落户洋浦。
2006年海南炼化投产后,汉地阳光、汇智石化、逸盛石化、科美特气体等6家下游产品企业落户洋浦。随后,中石化(香港)公司、国投五宝、华新石油、山东高速海南石化等企业相继入驻,形成了洋浦石化功能区,也形成了洋浦石化产业一龙头的局面。公司。
打造自由贸易港建设试验区和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仅靠石化产业单腿行走显然是不可能的。 2019年7月,洋浦工委管委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经过调查研究,结合自由贸易港建设要求,确立了四大产业发展定位:西部陆海新通道、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基地和国际贸易新先行区,明确围绕这四大产业招商引资定位。
为做大做强海洋石化产业,洋浦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规划,对标世界一流化工基地,以海南炼化为龙头,发展石化龙头产业,推动实施海洋石化产业战略。一批石化产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不断拓展石化产业链,形成“石油头尾”产业布局,打造国际先进、具有竞争力的石化基地。如今,100万吨乙烯项目及其下游产业链建设正在加速:100万吨芳烃项目已投产、25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和50万吨聚酯二期、15万吨乙烯焦油综合利用、10万吨甲醇C4综合利用等6个乙烯下游项目签约实施,石化芳烃产业链节点一一打通。预计今年洋浦石化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成为海南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为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洋浦坚持“符合自由贸易港政策、符合国家总体战略、符合市场规则、有利于海南发展、有利于早期收获”五项原则坚持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户。目前已引进无人机、智能机器人、航空装备、智能传感器、晶彩智能AI技术研发与应用、高端膜制造等项目。未来还将推出氢能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增材制造、船舶等。以及海洋工程和其他工业项目。
正在建设中的杨浦科技创新园项目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和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国际贸易和现代服务业为辅的现代化综合性园区。将吸引一大批高新技术、发展前景好、产业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陆续落地,有效推动洋浦乃至海南自贸区科技创新产业快速发展港口。
在大宗商品配送和交易方面,恒丰国际食品物流加工产业园项目已全面启动。目前,20万吨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年加工5万吨面条项目、年产35万吨小麦加工进口生产线已建成投产。 30万吨挂面项目和30万吨码头粮食中转仓库建设正在进行。整个项目建成后,粮油产业年规模将达到200万吨。奥嘉年产100万吨粮油加工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主体生产线将于明年4月建成投产。
未来,洋浦将不再依靠石化产业“一条腿走路”,而是依靠四大产业组成的“四轮驱动”,带动洋浦高质量发展。
4、人才“压抑效应”开始显现
千余人才齐聚杨浦
11月24日,杨浦在海招网发布2020年第三批全球公开招聘急需人才公告,将招聘首席信息官、高级研究员、市政管理总工程师等职位。短短两天时间,点击量就接近三万。
“从本次招聘的点击量和前两次录用人数来看,杨浦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人才‘压抑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杨浦工委人才发展局副局长刘勇表示,今年以来,杨浦贯彻“实施精品项目、落户高层次人才”的理念,同步推进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引进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形成了人才竞争的良好局面,为杨浦创造了良好的局面。浦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试验区示范区提供了大力支持。
杨浦采取非常规举措,打造人才干部创业高地。今年1月13日,我省率先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措施”、“鼓励引进人才十大措施”等40条备战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政策措施”。 5月8日,肩负着杨浦招商引智对外服务平台重任的杨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浦国际)成立。其背后的11名年轻管理团队,是洋浦工委管委会结合港口、航运、物流贸易、能源化工、先进制造三大产业领域,精准引进了第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投资精英。 。
杨浦外国语学校项目建设工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目前,洋浦国际拥有工作团队20人,平均年龄仅34.5岁,其中硕士以上学历13人,有海外留学经历4人,其中1人拥有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公司成立以来,累计接待企业1268家,为杨浦引进项目29个,协议投资总额156.7亿元。为杨浦招商引资、吸引人才发挥了重要平台作用。
此外,洋浦工委管委会主动协助海南炼化完成年产100万吨乙烯项目人才队伍建设。截至目前,乙烯项目人才队伍在岗人数568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0人,其中杰出人才2人,领军人才2人。今年9月,这支人才团队成功入选我省“双百”人才队伍。
杨浦还积极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在开发区设立总规划师、总规划助理等岗位。经过面试、背景调查等程序,最终聘请新加坡籍华人林光明和刘海峰分别担任总规划师和总规划助理。据了解,林光明曾担任新加坡“策划之父”刘泰格的助手;刘海峰拥有盛邦国际咨询等国际公司20多年工作经验,综合素质较高。
截至11月中旬,杨浦共发布岗位927个,其中政府机关岗位217个,企业岗位710个。最终签约录用907人,签约率达到97.8%。签约聘用的907人中,本科学历239人,硕士以上学历150人;引进外省人才705人,外籍人才2人,共有95人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加上此前引进的人才,目前在杨浦工作的各类人才已超过1000人。
“杨浦前所未有地重视人才,充满诚意。”杨浦工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发展局局长刘志峰表示,杨浦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为干部创业提供平台、稳定的工作环境的同时,还建设人才保障房,建成后以优惠价格出售给在杨浦工作的人才。如果被认定为大师级、杰出领军人才,可免费居住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的房屋,工作满5年后给予住房产权。
五、产城融合加速发展
美丽的沿海城市正在崛起
长期以来,杨浦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工业园区,而不是一个宜居城市。主要原因是城市配套设施和城市生活氛围的缺乏,以及夜生活的缺乏。这是一个有生产但没有生活的地方。特别是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水平不高,吸引和留住人才困难。
航拍杨浦经济开发区红黄蓝国际幼儿园,今年9月开始招生。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事实上,杨浦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东西海岸海岸线风景独特,沙白水清。坐在大岩石上还可以看到壮丽的日落。洋浦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1天,优良率达99%,近岸海域海水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美丽的新营湾位于东海岸。海岸蜿蜒,海湾宽阔,水深。近千亩红树林绵延成美丽的“海上森林”,苍鹭翱翔在天空。沿新营湾海岸线正在建设的滨海公园二期工程,设有高架栈道、人工海滩、人工水系等,建成后将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和锻炼。
西海岸是海南独特的火山海岸。其崎岖的岩石和绵延10多英里的巨大礁石令人叹为观止。儋州古八景之一的“龙门浪”就坐落于此。
杨浦区还拥有千年盐田,至今仍保存着中国古代制盐技术。 “天南名胜”东坡书院距杨浦仅十几公里。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曾在此居住三年,留下了无数名篇诗篇。
加快产城融合,打造宜居城市。去年下半年,杨浦工委管委会提出用三年时间,打赢教育、医疗卫生服务扭亏为盈,同时推出东部生活区、滨海新区等城市配套和商务设施文化广场、城市接待大厅、国际航运中心大厦。综合项目建设将打造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推动产业园向工业新城转型。
滨海文化广场投资5.2亿元,包括图书馆、文化中心、科技馆、体育馆四大功能区。规划设有阅览区、科普活动室、剧场、健身房、电影院、各类球会场等。场馆外还设置了环境优美的休闲区,满足杨浦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高杨浦公共文化效能,增强文化产业活力,丰富居民休闲娱乐生活,彻底改变杨浦居住氛围和夜生活匮乏的现状。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改造,预计年底投入使用。
11月13日,总投资10.6亿元的洋浦国际航运中心大厦开工建设。该大厦集行政办公、商务办公、商务酒店、商业娱乐、SOHO等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海南西部的地标性建筑。
教育方面,红黄蓝国际幼儿园已于今年9月开学,小学至高中一体化的杨浦外国语学校正在加快建设,将于明年秋季开学。年。未来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技大学开学后,杨浦从幼儿园、义务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办学水平将全面提升,满足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需求,为杨浦创造新机遇引进和留住人才。状况良好。
在医疗方面,扬普医院已从全国各地招募了40多名高级医学技术人才,并且各个部门的医疗技术层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人才补贴的住房方面,建造拥有1400多个住房单位的社区正在加速。完成后,它将为扬普提供住房保证,以吸引企业,介绍和保留才华,并创造一个舒适而温暖的家。
自今年以来,除了在扬普桥的主要桥上安排400多个聚光灯外,扬普还在Pass, ,Huapu Road和 Park 安装了景观灯。经过一年多的仔细抛光和弥补缺点之后,扬普的“外观”越来越好。一个港口沿海城市,拥有美丽的生态环境,充满生命,强烈的知名度,宜居和适合业务。
自由贸易港口已经启航,扬普勇敢地骑着潮流并向前前进。自由贸易港口有无限的机会和有前途的未来。扬普()正在开放武器,欢迎全球公司和才华在自由贸易港口开会,以赢得扬普()并赢得未来。
( Daily,,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