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1日上午,耗资2亿元的猎鹰2000L公务机在南京禄口机场举行首飞仪式。
这架豪华飞机的主人是金盛集团创始人王华。他也成为继苏宁张近东、雨润朱一才、三宝袁亚非之后,南京第四位拥有私人公务机的超级富豪。
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他们的事业一飞冲天。
十一年后,随着*ST宏图于6月26日正式退市,南京商界的“四大家族”都在向时代挥手告别。
来源 |市值观察
烟雨中有几座塔?
前不久,一条名为#南京不再有大工厂#的词条登上了热搜。
评论区里,有人这么认为,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叹时代,但毫无疑问,苏宁、三胞、雨润、金盛这家曾经代表南京商业辉煌的四家明星企业,如今正在走向衰落。他们在暴风雨中分道扬镳。终点。
“ST宏图多年来存在虚假交易、虚增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等行为,其中,2020年至2021年虚减负债总额近195亿元。”南京原首富、三胞集团董事长、*ST宏图实际控制人袁亚非被警告、罚款200万元、禁入市场10年。
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跌破1元,*ST宏图()6月15日公告,上海证券交易所将于2023年6月26日退市公司股票,终止上市。一代南京人的回忆袁亚非拥有的三架私人飞机全部被出售。
而通过“坑”“坑”没能筹集到足够资金的,就是雨润的朱一才。
卖掉猪肉、卖掉数十亿家产,却因房地产损失了大半后,朱一才提出了令人着迷的333发展战略,即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建设全球农副产品采购中心,建设300个地级市农副产品物流配送。该中心将在3000个县建设农副产品种植和生产基地。事后证明,这只是利用雨润仅存的声誉,到处进行虚假投资、骗取补贴。人前自吹自擂,背后却已是敌人包围。
朱宜才用了三个名字。他的父母希望他有“才华”,并称他为朱一才。这份“人才”,带来了雨润的腾飞;当他做房地产时,他自称朱易“蔡”,以担任土木工程的支柱。 ;由于无法保住性命,又想聚敛财富,他把名字改成了更直白的“朱一才”。然而,改名并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朱义才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天就被带走,这是他一生中第七次被法院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盯上金盛集团王华的不仅仅是中国法院。
2016年,王华因在私人飞机上猥亵韩国空姐,被韩国法院判处永久禁止入境,成为全球第二个享受终身禁止入境的外国人。两年后,当袁亚非宏图三胞借款600亿元、信用被毁的消息被曝光后,王华被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其在金盛集团的股权也被曝光。被冻结了。
王华被冻结的7200万股权与苏宁的张近东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在刚刚过去的欧洲足球赛季中,张近东的儿子张康阳带领国际米兰取得了胜利,最终获得了亚军,这让欧洲人民的目光“充满了敬畏”。大洋彼岸,苏宁负债数千亿,戴着ST的帽子。执政30年的张近东5.4亿股被司法冻结,被迫“退位”苏宁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职务。
仅仅三十年过去了,南京四大商业家族连一代人都没有存活下来。那些属于南京民营企业的商业神话,如今“在这么多建筑的迷雾中”。
丛林英雄”
2015年3月,威廉王子应邀访华。
为了迎接这位英国王室成员,中国商界派出了当时最有威望的两位代表——时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马云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然而,这两位中国“首富”却被另一位企业家三胞宏拓袁亚非盖过了风头——不久前,他刚刚一次性斥资4.5亿英镑,成为“女王试衣间”弗里德里希百货的新主人。店铺。大师,蜚声国际。
袁亚非,一个因事业不顺而羡慕咸水鸭小贩的小公务员,利用1992年南方讲话的契机,在珠江路的一家小店里打造了三胞电脑城,与中关村平起平坐。
他胆子很大,第一步就用了十倍的杠杆。他以5000元作担保,赊购了价值5万元的货物。他把货物卖了,用5万元赊账了50万元。两周后,手里的50万就变成了500万。
他很聪明,学习了沃尔玛的大规模采购、戴尔的定制直销、麦当劳的标准化服务。他用一套自创的“王阿姨”(WDM)模型让南京人认识到“买电脑,向大计”的理念。细胞”。
如果他没有“根本没学过电脑”,如果他没有尝到通过国企改制上市疯狂融资的好处,如果他没有疯狂地满世界买货,袁亚非可能还穿着阿玛尼,拿着雪茄,开着迈凯轮,坐着私家车飞机。
摔碎铁饭碗后,朱一才也受到1992年演讲的启发,来到南京闯出一番名堂。
朱宜才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的时代,他成为了河工经济管理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他就进入合肥一家国企。然而,他不甘于在办公室过平庸的生活。之后,他选择了“卖鱼”。
1992年,25岁的鱼贩朱一才凭借仅有的200元资金,攒下200万元,来到南京创办雨润。
想做肉而不是低端高温火腿肠,他瞄准了西式低温肉制品市场。 20世纪90年代初,低温肉的概念还不为人所知。凭借先人一步的战略布局,雨润在这条难以找到对手、迅速扩张的“商业高速公路”上一路狂奔。二十年后,雨润集团总资产达到千亿,“千亿猪王”的绰号是对朱一才最好的褒奖。
与朱一才选择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相比,苏宁张近东选择了最拥挤的道路,一路奋战,打造苏宁的商业帝国。
线下零售一直都是一场血战,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张近东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名字。 1993年,张近东在“空调大战”中单枪匹马摧毁了以新百为首的南京八大商场。从此,他一战成名,连袁雅菲都成为他的败仗。
此后,张近东的苏宁在南京轮流与国美、五星级、金太阳交战。在一次次残酷的竞争中,逐渐确立了在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地位。
神挡就杀神,挡佛就杀佛的张近东很难不被“敬畏”。
与苏宁交手的人是金盛集团的王华。
2002年9月,江苏多家民营企业组成房地产联盟。作为苏宁国际董事长的张贵平暗中操作,私自转让股权,导致王华旗下金盛公司与其对簿公堂,成为旷日持久的纠纷。
被苏宁边缘化的金升仍然找到了自己的商业经验,经营商业连锁、投资、销售建材、开发房地产。在本世纪初最赚钱的业务上,王华和金盛集团也不甘落后。
头脑、胆识、眼光、本领,加上改革开放带来的千载机遇,造就了南京富商的奇遇。在他们成为穷途末路之人之前,曾几何时,他们乘坐价值亿元购买的“飞机玩具”翱翔在万米高空,感叹“老天待我真好”。
告别狂野时代
他们在南京商界的赫赫战功终于成为过去。
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责怪时代,还是该责怪自己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回想当年,出道的三胎袁亚非无疑是时代造就的英雄。
我们来看看1992年袁亚非是如何创业的:他从中国香港进货,带到内地赚取差价;他甚至不用碰键盘就能销售数码产品;他以“南京最低价”为广告语,不符合现行广告法。企业管理的学习对象中有沃尔玛……今天,复制袁亚非的成功经验无异于天方夜谭。
而让宏图“惊雷”的似乎还有运气成分。
早年五千换五百万的手法,被袁亚非回忆起来。很快他就通过借钱换股的方式质押了公司92%的股票,在维持盈利数字的同时获得了大量资金。
他多次质押股权收购南京新百,从李嘉诚手中接手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医疗、零售、百货、3C等几乎所有领域,钱都在不停地花。伴随着中国企业出海的浪潮,从英国、美国到中东,从2014年到2017年的短短三年时间里,三胞以惊人的价格收购了一批又一批国际知名企业。
直到海外窗口收紧,去杠杆大势所趋,疯狂换手、四面出击的三百代和袁亚非,成了裸泳者。
将惨淡结局完全归咎于时代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们的管理能力,特别是我个人的认知水平,没有及时跟上公司的发展,我们被结果冲昏了头脑,盲目多元化扩张……”
袁亚非曾这样总结三胞失败的原因:他知道原来的发展模式需要改变,却被一时的业绩冲昏了头脑,利用市场漏洞疯狂借钱进行多元化扩张。在策略不当的情况下,他没能及时扭转局面,而正是他不断地试图在自己的资本上挖窟窿,才最终让他吞下了负债累累、无法东山再起的苦果。
曾收购数十家肉类加工厂、多次签订对赌协议、通过多元化布局发家致富的朱一才却倒在了收购之路上。 2014年,雨润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元。然而,2015年初,朱一才因收购中央商场期间行贿,被居家监视1400多天。雨润的业务范围曾横跨屠宰、食品、物流、房地产、旅游、金融、零售、百货等多个行业。到2020年,雨润的债务超过1000亿,旗下120多家企业破产。
激进的扩张拖垮了苏宁。最鼎盛时期,苏宁在全国拥有3000家门店。接手家乐福、万达,疯狂自建苏宁店,试图通过线上、线下、全品类进攻挑战淘宝、京东的地位。如今,苏宁业绩已连续六年亏损,逼近退市红线,张近东的个人身价将在2022年一年内缩水50%。
拥有多项头衔的王华,自骚扰事件爆发以来,麻烦不断。 2006年,金盛旺华位列胡润零售富豪榜第7位。如今他负债累累,早已被列入失信人员名单。在集团重组的关键时刻,一场大火将曾经繁华的金盛百货烧得只剩下漆黑的骨架。
回顾雨润、苏宁、金盛从盛到衰的历程,亦是如此。
豪华飞机、限量版豪车、艺术品收藏、不计成本的大规模收购,是他们此刻对自己和未来的信心。
保持这样的信心需要更多的钱。于是他们四处出击,以为自己可以把自己的商业“天才”带到每一个行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袁亚非是江苏第一位迈凯伦跑车拥有者。他热爱收藏。 2016年,他以1.725亿元买下了2016年最贵的吴镇作品《山窗听雨风》。
朱一才的私人飞机是湾流G550,售价3亿元,与马云的同型号。
王华的私人飞机价值3300万美元,每小时运营成本超过1万元,每年运营成本超过1000万。这笔大买卖之后,王华很快就以约8500万元人民币在澳大利亚买下了一套4000平米的豪宅。
张近东和儿子都热爱足球。他们斥资7.21亿美元购买了英超联赛的转播权,以5.23亿美元收购了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并以2.7亿美元收购了意大利国际米兰。他们花费了数千美元只是为了实现他们的足球梦想。时至今日,面对沉重的债务,苏宁少帅张康阳依然开着一辆2000万的超级跑车行驶在意大利街头……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自负,一种无法纠正错误反而会把公司带入深渊的自负。
更糟糕的是,有豪车、私人飞机相伴,财富荣誉近在咫尺,他们还想拼尽全力去夺取曾经拥有的一切,欺骗别人,欺骗自己,直到再也无法掩盖巨大的错误。 。
而那些站在当前商业浪潮顶端的企业,从特斯拉到大疆,无一不是依靠技术变革等更具爆炸性的“内生力量”。
粗暴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些靠直觉和勇气横行的企业,已经耗尽了时代的红利。传统的商业和人际网络已经无法提供更多的滋养。
结尾
你每点击一个“在看”,我都当做点赞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