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号,随着韩束闪电放弃吴亦凡,一众品牌加入解约大军。
7月19日,随着众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尚未发表意见的LV品牌身上,该品牌最终按下了“暂时”的制动按钮。
直至7月23日,在坚持了五天之后,LV终于兴致全无,尽管尚未目睹到其期望的司法调查结果,最终还是对外宣布了正式解除合约的消息。
似乎一直在待价而沽的LV,这一步走的异常艰难。
所以,为什么LV要顶着压力熬到最后?
01 一次顶格代言
2018年10月的尾声,LV官方宣布吴亦凡担任其品牌代言人,从而踏上了一段当之无愧的非凡旅程。
旅行的序幕,是由一条官方宣布的代言微博揭开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标志着该品牌自创立百年以来,首次如此高调地公布了其品牌代言人,该微博的转发量已经突破了200万次。
范冰冰曾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即便在官方宣布时,她也被品牌以含蓄的方式尊称为品牌的灵感女神。然而,最终是粉丝通过深入挖掘时尚媒体《Vogue中国》的资讯,才揭露了她成为品牌代言人的事实。
而遥想范冰冰成为LV代言人的征程,足足花了有3年时间。
2012年,范冰冰被任命为LV手袋的代言人及品牌大使;2013年,她分别拍摄了LV的成衣与内衣广告;直至2014年,该品牌官方宣布她成为“品牌缪斯”。
吴亦凡在2018年的正式宣布中,紧接着与巴宝莉的合作结束,实现了与品牌的无缝过渡,堪称完全的“空降”。这一举动充分展现了LV对吴亦凡的极大重视。而这样的重视背后,实则反映了奢侈品在亚洲市场的强大消费潜力。
杰富瑞投行的研究报告揭示,自1995年至2015年,我国奢侈品市场消费额在短短20年间激增了7.8倍,同时预测,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1650亿欧元。
贝恩的数据揭示,2019年我国消费者在国内外购买奢侈品的比例达到了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量的33%。伴随着全球旅游业的逐步复苏,预计到2021年,我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将实现20%的增幅。我国消费者不仅在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份额。
从LVMH集团公布的2020年度财务报告可以得知,亚洲市场贡献显著,而中国市场无疑是其中的主要力量。
《精奢商业观察》指出,这一举措同时预示着LV正致力于针对中国千禧一代以及Z世代的消费群体进行市场策略的调整。
据此分析,2018年吴亦凡的公开宣布,显然是基于对中国年轻消费者在奢侈品领域巨大潜力的坚定信心,从而采取了最高级别的举措。
在传播领域,通过时趣洞察引擎的数据分析,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吴亦凡在社交平台的传播中,几乎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关键词。
在音量与销量的双重吸引下,LV起初仿佛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以高调且规格极高的开场,将新人引领至门前。
品牌在目睹了其声望与销量的提升之后,却因舆论的混乱不堪而最终落幕,这显然对一贯对代言人选择要求极高的LV而言,构成了一个极其棘手的抉择。
02 一次代言史打击
范冰冰虽未正式获得认可,但若将她纳入考量,近年来LV的两位顶级代言人已相继遭遇滑铁卢。
这些事件的背后原因并非市场因素,反而是在合作正值高峰期,由于明星个人问题的突然出现,导致合作被迫中断。
这对LV来说,是一种打击。
时尚媒体透露,若想被像LV这样的顶级奢侈品牌青睐,需历经一场极其严苛的“考验”。这不仅仅要求日常着装风格与品牌保持一致,还需连续多年参与品牌的大型时装秀、登上广告页面,更不用说成为品牌的忠实朋友或大使,每一个阶段都需经过一段漫长的“观察期”。
对于明星而言,与高端奢侈品牌建立合作关系,他们不仅关注合作所能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更看重的是这种合作能够带来的品牌光环,这种光环又能反过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尤其是对于那些想要成为如LV等顶级奢侈品牌的代言人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此,当LV正式宣布吴亦凡为代言人之际,这几乎意味着他已顺利通过了品牌最为严格的选拔标准;此外,这种前所未有的高调公布方式,更是彰显了品牌与代言人之间在形象、个性、声誉以及文化理念上的紧密联系。
与韩束等品牌相较,失去吴亦凡无疑是一场重大的品牌灾难,对品牌代言历史来说,则是一次重大的“打击”。
这点,我们还可以从LV的代言史中找到更多证据。
LV诞生于19世纪,起初便与王室贵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它的第一代行李箱是专为拿破仑三世定制的。得益于拿破仑这位极具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推荐,LV很快成为了众多国家王室的首选。
步入近代,2007年之际,苏联的前任领导者戈尔巴乔夫以失意之态落幕。然而,法国奢侈品牌LV却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邀请他参与拍摄一系列广告。在广告画面中,那只曾与他一同跨越柏林墙的LV旅行包,寓意着“非凡之旅”的深刻内涵。
2012年,拳王阿里参与了LV“Core”系列广告的拍摄。那时,他已经年届七旬,长期遭受帕金斯症的困扰。他的参与为该产品注入了深沉的“人生”象征意义。
2012年,那位执导了《教父》三部曲的顶级导演Ford,以及他的女儿索菲亚,共同参与了“Core”系列的广告拍摄。
2010年,全球顶尖摄影师Annie与她的好友,那位既是传奇舞蹈家又是编舞大师的人物,共同为LV品牌拍摄了广告。
皇室贵族、国家领导人等各界精英,以及顶级导演、摄影师、舞者等艺术大咖,都是LV品牌代言人的常客。该品牌在挑选代言人方面历来追求高端定位。然而,近年来,LV开始转向“流量思维”,先是范冰冰成为代言人,接着是虚拟形象雷霆的加入,再到2018年高调宣布的吴亦凡,虽然最终结局并不理想。
综合来看,LV最终选择放弃吴亦凡,与其说是对吴亦凡是否能够回归的犹豫不决,不如说品牌本身在纠结:如何应对其高调的亮相,以及那段沉重的代言人历史。
当前,奢侈品所特有的排他性特征逐渐减弱,在中国市场,品牌们愈发倾向于借助流量明星的影响力来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规模的扩张。然而,这种年轻化、大众化、商业化的策略,似乎与奢侈品牌固有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冲突。从吴亦凡事件到近期偶像接连出事的案例,都在提醒我们,过分依赖流量明星的营销模式可能存在风险。
在BV推出社交媒体平台之后,众多奢侈品牌似乎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正致力于重塑自身的品牌形象。它们未来的决策走向,我们也将持续保持关注,并从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本篇内容源自微信公众号“时趣研究院”,其标识为(ID:),文章作者为Heron,现由36氪平台授权进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