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卡丹:颠覆国民时尚认知的意大利设计师

日期: 2024-11-02 22:04:40|浏览: 368|编号: 7743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改革开放之初,一位年近60岁的意大利设计师凭借自己的品牌彻底颠覆了人们夏天穿灰色短袖、冬天穿军大衣的时尚认知。这个品牌就是皮尔卡丹。

全文共3461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新京报记者 林紫 编辑 陈莉 王洪亮 岳彩舟

据法新社报道,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 )于当地时间周二(29日)去世,享年98岁。

皮尔·卡丹1922年7月2日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郊区。他是一位著名的时装设计师。 1945年,23岁的皮尔·卡丹在巴黎参与了电影《美女与野兽》的服装设计。他的作品受到好评。从此,他的设计才华逐渐被人赏识。 1950年,皮尔·卡丹在巴黎街头开设了一家独立服装设计公司。

“皮尔·卡丹 ( ) 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爱马仕 (Hermès),”我的父母回忆道。中国改革开放15年来,皮尔卡丹几乎是国人心中无可替代的第一奢侈品牌。

改革开放之初,一位年近60岁的意大利设计师凭借自己的品牌彻底颠覆了人们夏天穿灰色短袖、冬天穿军大衣的时尚认知。这个品牌就是皮尔卡丹。

然而,随着民众购买力不断增强,国际奢侈品牌“逐鹿中原”,皮尔卡丹在这场混战中走下神坛。经过出售产品授权、引进代理商等一系列操作,皮尔卡丹在老百姓心中几乎与国内二线品牌无异。但产品质量被揭发不合格,造假者层出不穷,也给品牌蒙上了一层阴影。

▲90秒看时尚大师皮尔·卡丹的一生:被誉为“设计天才”的他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由我们新京报视频制作(ID:)

──────────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爱马仕”

“当我买皮尔卡丹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品牌非常时尚、漂亮,即使是用塑料袋包装的。”林朝晖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买皮尔卡丹时的情景。那时的皮尔·卡丹就好像连同记忆一起被加了一个滤镜。

那是1994年的桂林,水泥路边多是青瓦白墙的低层建筑。两节加长巴士缓缓驶过,自行车铃叮当作响。随着国际奢侈品牌开始在中国展开竞争,一家名为永得利的中高端品牌店在稍微贫困的桂林市中心开业。皮尔卡丹、金利来……走进两层的永得利店,中高端品牌琳琅满目,林朝晖却选择了当时最大的品牌皮尔卡丹。花近600元购买了一件皮尔卡丹羊绒衫后,一名穿着统一的服务员将其装进品牌专用塑料袋中递给了他。

大学毕业后,林朝晖留在桂林,在一家国营旅行社担任导游,这也是他与皮尔卡丹十多年“友谊”的开始。

1989年的一个普通工作日,林朝晖的领导,一家旅行社的副总经理,出国出差回来,穿着皮尔卡丹西装上班。很快他就被一群询问这套衣服的人包围了。质量和价格。

“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西装的品质可以这么精致、合身。”林朝晖回忆道。他是通过领导和外国游客的聊天才知道皮尔卡丹是一个外国奢侈品牌。 “当时一套皮尔卡丹要2000元。 ·卡丹套装,在我们心中,就相当于今天的爱马仕。”

相比之下,20世纪90年代的桂林,非旅游国企事业单位员工工资普遍在300元左右,重点幼儿园学费150元/月,一套上海名牌西服在北京购买。桂林友谊店130元,桂林米粉一碗1元。

然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导游,林朝晖和同事的月薪大约是国企员工的五到十倍。德语专业毕业的林朝晖负责带领海外旅行团前往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这些海外游客会给导游很多小费。考虑到汇率,20世纪90年代初期,林朝晖和同事的月薪可达两三千元。

继购买了进口日产汽车和“老大哥”之后,从1994年开始,林朝晖又陆续购买了皮尔卡丹的西装、短袖衬衫、皮带甚至内衣,成为皮尔卡丹多年的忠实顾客。

如今,林朝晖对皮尔卡丹的崇拜,早已随着品牌光环的消散而变得更加理性。然而,这个曾经的奢侈品牌却换上了更加“亲民”的形式,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到南方湿冷的冬天,林朝晖还是会买一些皮尔卡丹保暖内衣和厚袜子。 “我买了20多年了,这个品牌就像一个老朋友,我对它一直有感情。”

──────────

通过时装秀和贸易展览会开拓中国市场

为什么皮尔·卡丹这个由前迪奥西服部负责人创立的高端西服品牌,在改革开放之初的林朝晖等普通中国人中,名气远超迪奥呢?

其实,这也与皮尔卡丹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有关。

1979年,中华大地刚刚从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苏醒。大街小巷都堆满了军绿色、蓝灰色的衣服。人们对时尚品牌既向往又陌生。创始人预见到这个国家的巨大商机后,皮尔·卡丹决定来中国举办一场品牌时装秀。

据皮尔卡丹官网介绍,这场中国史无前例的时装秀于1979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接下来的几年里,皮尔·卡丹似乎“开悟”了,陆续举办了很多活动。

1981年,首次对外时装秀在北京饭店举行; 1983年,首届皮尔卡丹国际产品展览会在北京国家文化宫举办; 1985年,中国最大的时装秀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观众人数达1万人。很多人都观看了这场演出……改革开放的前10年,皮尔·卡丹几乎每年都会在中国举办展销会、时装秀甚至筹款活动,打开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和销量,并且中国人的时尚观念也被皮尔·卡丹悄然改变。

皮尔卡丹正式进入中国的机会来到了1988年,改革开放十周年。

去年,意大利最大的服装销售和批发商GFT国际恰巧与天津纺织集团、中信集团合资成立了天津津达服装有限公司。 1988年,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创始人皮尔·卡丹就来到了天津。据该品牌介绍,“Mr.皮尔·卡丹惊喜地发现这是他在欧洲以外见过的最好的西装。生产工厂”。

当年,皮尔卡丹与意大利GFT国际公司签订了皮尔卡丹在中国大陆最大的代理合同——男装代理合同。由此,天津津达服装有限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生产和销售皮尔卡丹男士正装系列的公司。也是皮尔卡丹在中国授权的第一家正规专业生产公司。

皮尔·卡丹一直没有停止举办时装秀。 1990年,皮尔·卡丹在北京、天津举办了五场大型时装秀。 1993年,皮尔·卡丹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并在北京天坛举办时装秀。此时,皮尔·卡丹主办的活动虽然仍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地区,但品牌的声誉已传至广东、广西等西南沿海省份。

见证其市场影响力的“高光时刻”也在此时出现。 1995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皮尔·卡丹先生。然而,不久之后,“领头羊”皮尔卡丹就被卷入了各大奢侈品牌“逐鹿中原”的混战时代。

──────────

从“只有一种奢侈品”到退居二线

目前,皮尔卡丹仍有不少年轻顾客。其中,张雷告诉记者,尺码全、质量好的皮尔卡丹是他买鞋的首选。张雷5年买了8双皮尔卡丹。鞋。

尽管鞋子的质量大多受到顾客的好评,但皮尔卡丹的主营业务却饱受争议。

2013年12月,一名消费者向媒体投诉其购买的皮尔卡丹女士皮夹克存在质量问题,并出具相关检测报告显示皮革撕裂强度不达标。 2016年8月,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通报称,青岛卡丹内衣有限公司生产、在广东省经销的皮尔卡丹内衣纤维含量和标签不符合标准。

一些业内人士将皮尔卡丹服装质量下降归咎于其营销模式。 2009年7月,中国卡丹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晓飞以3700万欧元买下“皮尔卡丹”在中国皮具、针织、皮鞋、手套四大类的商标权,随后通过同行网络进行大规模营销。该地区被授权分销货物。

此后,销售产品授权成为皮尔卡丹在中国的主要营销模式之一。

目前,皮尔卡丹在全国各地都有代理商。其中,客户购买的女式正装由北京某代理商提供,男式正装和男女袜子由男式衬衫代理商天津津达制衣有限公司等天津两家公司提供。是一家厦门公司。如果客户冬季想购买羽绒服,广州中原公司负责男式羽绒服,江苏一号公司负责女式羽绒服,广州积家公司负责男女牛仔。

皮尔卡丹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2013年表示,皮尔卡丹将“授予当地公司经营权,由公司生产和销售。我们会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是设计,设计师会跟进。”代理商每年两次进行辅导和沟通并提供设计图纸。”

业内人士介绍,皮尔卡丹在中国市场基本采用品牌授权模式。这样做的后果是,由于客户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难以保证,进而严重损害了品牌的高端形象。

皮尔卡丹品牌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全国二三线城市的假货尤其猖獗,其门店数量比正品多,销量也比正品大。”造假者不仅非法占领了大量市场。尤其是它们的质量低劣,对皮尔卡丹的品牌声誉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由于营销模式和造假者的双重影响,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这个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奢侈品牌如今已经沦为年轻人眼中的“国产二线品牌”。而其当年的“后来者”,如今已经奠定了基础,成长为强大的对手。

当时,随着皮尔卡丹开拓中国市场并盈利,各大奢侈品牌纷纷进入中国,试图分一杯羹。 1990年,卡地亚落户中国; 1992年,路易威登在北京开设了中国第一家分店,登喜路也进入中国; 1996年,Hermès和Gucci听说了它。如今,皮尔卡丹提前十几年布局中国市场所获得的机会红利已几近耗尽。

值班编辑康熙熙花木楠

新京报电商平台“小鲸鱼店”正式上线!

本文部分内容原创于新京报公众号“新京报贝壳财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