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牛人专访(一)——第一次跑步是因为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

日期: 2023-04-23 10:02:05|浏览: 419|编号: 1038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云南牛人专访(一)——第一次跑步是因为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

马良武

云南牛人或者麻哥,这是跑友圈里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全名马良武,今年48岁。 2006年厦门马拉松,他跑出2小时59分28秒,总排名第122位。 他在马拉松比赛中第一次跑了不到 3 小时。 很快,云南伟人的称号不胫而走。

上周六,也就是第20届赛马的前一天下午,记者在上海大厦见到了马良武,采访中还遇到了前来合影的跑友。

在打完北美四场比赛后,他于上周一从北京转会上海。 他陆续参加了一些活动。 比赛前一天,他带着妻子在上海逛了逛。 在酒店大堂跑步说一句话,记者看到他标志性的莫西干发型后立即认出了他。 然后我们在大堂旁边的休息室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采访。

跑步的前四年伴随着痛苦和饥饿

17岁那年,初中毕业后,马良武觉得高中很好,可以走出书局乡看看外面的世界,但为了不给家里增加太多负担,他选择放弃高中,选择中专跑步说一句话,因为中专独享补贴。

刚进入楚雄医学院,马良武身高只有148cm,体重只有36kg。 这样一个小家伙很快就在校园里出名了。 在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建议他,“平时多运动,多跑步”。 马良武说为什么? “不运动,长不高,以后娶不到老婆。”

这句话触动了他的心,次日清晨5点,他站在操场的煤渣跑道上,但还没跑完第一圈就很不舒服,比现在跑马拉松还要难受。 然后我告诉自己坚持一天,再坚持一天,再坚持一个星期,最后坚持一个月,然后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个月。 就这样,马良武坚持了整整四年。

四年来,马良武每天都在饥饿和痛苦中醒来。

为什么会痛? 因为跑步是痛苦的。 为什么会饿? 因为学校吃白米饭,家里吃玉米饭,所以一次可以多吃点,但是每个月都是定量的。 开始的时候吃的多,吃的也快,但是一个月的量只能维持20天左右,所以后来就规定每餐少吃一点。 于是这4年是在饥饿和痛苦中度过的。

毕业时,马良武发现自己真的长高了,从1.48米长到了1.66米,体重也增加到了66公斤。 “当时没多想,现在觉得老师说的一定是对的。” 马良武说道。

16年不间断的跑步习惯

毕业后,马良武工作顺利,结婚生子。 但是跑步的习惯并没有丢掉。 还是5点起床出去跑步。 这个习惯坚持了16年。

可他发现自己跑得更快了,也跑得更远了。 没有手表,他就用家里的时钟看看自己跑得快不快。 出门看看时间,回到昨天的地方,回到家看看时间,发现比昨天快了2-3分钟。

为了知道自己跑了多远,周末去国道上跑步,因为有距离标记,所以可以知道今天跑了多远。 有时我会跑到某个地方。 上个周末在这里已经气喘吁吁了,这个周末感觉很放松,就继续跑的更远。

后来,马良武遇到了一批来楚雄集训的职业队。 这次相遇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与他们熟悉后,马良武在一个周末问教练,“我可以和你一起跑步吗?我们还想去马路上跑步,哪里比较好。” 所以他带他们去跑步。

后来才知道,那天他们只跑了12公里,那一节课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个懒散。 他们周日休息,但一般习惯以5-6分的配速跑一段距离。

跑完后,教练问我,你退职业队了吗? “不。” “那你参军了?”

“那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跑这么快干嘛?” 我回答说:“我不认为它很快。”

你参加过比赛吗? ““不。 “那你就去比赛吧,你听说过马拉松吗?” 我说:我听说过,但我不知道我要参加。 “

然后教练告诉我,国内有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大连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我们都会去厦门参加。 你也可以参加。

回到家,我跟老婆说:“教练说我跑的快,让我去比赛。” 她是这样回应的,“你每天早上5点不出去跑步,怎么又要出去跑步了?”

而且那时候经济能力很差,家里也没有钱给自己参加比赛。 我说:省钱吧,去比赛吧,教练说我不差。 然后我妻子同意了。

抱着参加比赛的目标,马良武买了一块电子表,开始有计划地训练,设定好时间和距离。 我训练很认真,周末之类的都要跑22公里。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2006年厦门马拉松共有25000人参加(各项目总参赛人数约3600人)。 专业队的运动员基本都去,因为冬训结束了,第一场比赛就是厦门马拉松,当时比赛没有现在多。

最终,马良武跑出2小时59分28秒,排名第122。 这让他感到无比的自豪。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嘴角不自觉的上扬了起来。

没过多久,一条消息开始在云南润吧内流传开来。 这次来了一个云南小伙。 他太棒了。 他38岁。 他第一次跑了三个小时。 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

从此,马良武的马拉松生涯一发不可收拾。 (待续)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