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民健身调查报告出炉 年度热词跑步仅位列第三
全民健身年度热词跑步排名第三
在当今的中国,跑步无疑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运动。
然而,在国家体育总局近日发布的年度全民健身调查报告中,跑步在年度热词排行榜中只位列第三,却竟然位列第一。 。 。 。 。
你猜到了吗? 年度第一热词依然是“马甲线”。
虽然这个概念已经流行了至少两三年了,但无论时间过去多久,谁不渴望拥有这样平坦紧致的腹部呢?
当然,所谓的年度热词只是由百度搜索量决定的。 就像排名第二的关键词“健身”一样,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 但这份调查报告中确实有很多有趣的信息。
跑步很热,中年人健身意识最强
在中国,哪个年龄段的健身率最高? 遗憾的是,答案仍然是50-59岁的中年人。
这意味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到了身体机能衰退较快、疾病频繁发生的年龄,才会真正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
不过,从上图中的数据也不难发现。 更可喜的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20-39岁人群体育投资比例增幅最大。 从2007年到2014年短短七年间,这一比例就增加了一倍多。
毫不奇怪,跑步是最受欢迎的运动形式,其次是健身步行、羽毛球、骑自行车和徒步旅行。
用地大幅增加,但利用率低,人均面积不足。
全民健身浪潮带动了场地数量的增加。 2006年至2013年,体育场馆总数从59.1万个猛增至169.5万个,增长近190%。
但1.46平方米的人均田地面积与人均16平方米左右的美国相比仍严重不足。
除了庞大的人口基数等原因外,场地利用率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最严重的问题是校园操场——
我国的体育场馆主要集中在校园内,占40%以上。 但由于管理等原因,只有8.5%的校园场馆在课外时间全天向公众开放,68.3%的场馆根本不开放。
不过,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未来十年,国内体育产业规模计划增长两倍。 到203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预计达到2.3平方米。
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体育场馆稀缺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
活动数量的增长会持续至少五年吗?
跑步热潮最重要的特征是赛事数量激增。 随着田径协会去年初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批准,这种趋势愈演愈烈。
2015年,田径协会注册的赛事数量从51个猛增至134个,仅今年前两个季度,数量就已超过200个。其中,今年上半年的参赛人数已超过200个。达到130万,接近去年的水平。
报告称,至少未来五年国内赛事数量仍将持续增长。
然而,随着活动数量的增加,我们也看到许多组织混乱的活动。 起终点人群拥挤、流动厕所不足、赛事引导标识不清晰、医疗服务人员不足等令人遗憾的事态不少。
也希望未来各赛事主办方在组织赛事应对跑步热潮的同时,加大对赛事质量的管控,让中国马拉松运动能够更加合理地发展。 (上海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