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跑步才不伤膝盖?
这篇文章内容超级丰富! 有点长,请耐心阅读~
如果跑得不对,每走一步都会给膝盖带来3倍的压力! 很多跑步者都受伤了(尤其是膝盖)。 无论你是新手还是老手,学习科学正确的跑步姿势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害,让你的跑步变得更轻松。
本课程讲师:运河圈马拉松训练营负责人 庆亮
(后排左三)
跑步的人分为两类人——第一类:跑步经验很少的人,跑步是为了减脂;第二类:跑步是为了减肥。 第二类:有基本健身功底、有长期跑步经验、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群。
对于那些想减脂的人来说,跑步时间30-60分钟是最合适的。 因为跑步30分钟后,身体才真正开始燃烧脂肪。 或者每天跑5公里就够了,建议每周跑3-5次。 新手跑步者一开始可以从3公里开始,跑一周后再加1公里。 不要一下子突破限制。 你需要知道如何一步步去做,以避免适得其反的效果。
对于有经验的跑步者来说,一次可以跑20公里左右,每天跑步的公里数不应少于10公里。 还建议每周跑3-5次。
想想为什么有的优秀运动员(云彦桥)一个月能跑1200K,没有任何伤病,跑得快,成绩也很好,但有的普通跑者,一个月跑100公里以上就会受伤。 每月如此大的跑步量,大师避免受伤的关键问题如下:
1.跑步姿势的理解
2、核心力量强
3、体力恢复感想
4.心率控制到位
云彦桥,越野跑运动员,“中国越野跑第一人”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最关键的跑步姿势,那么正确的跑步姿势是什么呢?
其实,正确的跑步姿势非常非常重要。 你不需要看黑人的大步走和飞扬的状态。 正确的跑步姿势应该是处于放松的状态,肩膀放松,落地轻,手臂自然摆动,依靠核心来移动。 稳定,利用身体的肩膀和臀部发送身体的状态来跑步
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动作——“臀送”。 这个动作其实不太容易看到,拍照的时候也不容易看到,但是大家跑步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有的人还可以做专门的送臀动作。 那么,如果肌肉强健,旋转的力度和方法特别好,那么他的步幅就会很大。
如果一个人的步幅很小,只是用腿来迈步,那肯定不行。 即使踏频在200以上,步幅很小,也达不到速度。 因此,接髋的方法也很重要。 很多人不知道髋关节前移是什么意思。 大家可以看下图,非常明显:肩膀前倾,臀部扭转。
1、跑步姿势要点:
01 保持“关键跑步姿势”:双腿始终弯曲,支撑脚在脚掌处形成支撑点,使身体呈S形(特点:有弹性)。
找到视频中一系列动作的三张图片。 其实其他动作都是无效的,包括飞翔、踏步等,除了会减慢你的跑步速度之外,还会增加你受伤的风险。 风险。 可以说,跑步就是由这三个动作组成——关键跑姿、落地、小腿引体向上。
02 身体前倾,让身体自由下落。
这张图可以更清楚的说明问题:
图1是关键的跑步姿势。 它的头、肩、臀、脚点都在一条直线上,垂直于地面;
图2正在下降。 跌倒时,可以看到有一个角度,脚已经落在臀部下方;
图3:拉起,拉起箭头,用小腿直接拉到臀部,而不是向后推。 很多人都反对。 事实上,举升动作是无效的。 最直接、最经济的动作就是直接踢屁股。 这也会提高运行速度。
03 充分利用肌肉的伸展力。
很多人往往会忽视这一点,比如跑前热身、跑后拉伸、跑后休息让肌肉恢复等。
04 将支撑脚的脚掌从地面直接向上拉向臀部。 ——拉起来折叠
这位运动员的小腿以非常不同的角度折叠和倾斜。
这就是快跑和慢跑时小腿折叠的程度,可以这么说
05 只用大腿后侧肌肉拉脚底。
但我们在进行小腿折叠时,往往在跑步时无法抬起小腿,这就意味着小腿没有力量,所以我们需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那就是小腿后部的肌肉。
腘绳肌训练:
06 身体动作始终保持在界限之内。
尤其是在马拉松比赛结束时,我们的跑步姿势一定不能变形,保持稳定的状态,特别是脚的动作不能移出重心。
07 保持身体所有肌肉放松。
平均跑步步幅较低,约为1.1-1.2米,在操场上可达1.4-1.6米左右。 以下是清凉今天在操场上跑的:踏频192,步幅1.41米。
事实上,决定你快与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你的步频、步幅、触地时间、左右平衡等。 有人会说,大步走会伤害膝盖。 是的,步幅有拉伤膝盖的隐患,但是有一个问题。 膝盖是否受伤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那就是你的立足点是否在重心之外。 一般来说,重心在臀部。 如果超过了重心,那肯定会产生制动效果,所以如果在重心之内,就不会有问题。
(反向动作)
所以,我们在跑步的时候,一定不要大步走,形成像上图这样的动作。 大步走没有问题,但是有姿势和一定的形状在里面。
看看高手如何跑:
(训练营30公里大师训练)
这些大师的步幅在1.5-1.6米左右。 您可以关注最后两三个跑步者。 他们的动作其实非常漂亮。 前倾角度,即腿部伸出的角度,以及折叠,即小腿实际上不是向前跨,而是向后折叠。 这些技术动作都非常准确、优美。
强调:如果大步不伤膝盖,一定是立足点是否在臀部下方(即重心所在)。 这并不意味着大步就一定会伤害膝盖。 只不过是步幅大了,采取什么方法而已。 不要刻意追求步幅。 一些常见的要点是,例如,注视前方约10米处,放松肩膀,不要将肘部暴露在身前,保持臀部向前,脚掌着地,轻轻放下,然后快速抬起以减少接触地面的时间等 2. 三种流行的跑步姿势:S、T 和 P。
这是日本作家铃木清和所著的《重塑跑步姿势》一书,详细描述了三类人的跑步姿势。 其实,所说的三种跑步方法都是根据不同人的身体比例来判断的。 什么样的跑步姿势适合什么样的人——比如:摇摆跑法,提倡像摆钟一样摆动双脚。 前提是上半身较长、腿较短的人,应以小腿发力,以腹部为中心,通过脚后跟着地。
云岩桥冲刺瞬间
第二种扭转跑法更适合中等身材的人。 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例几乎是一样的。 通常使用这种方法。 比如川内由纪就采用了这种跑步方式。
他的动作非常夸张,手臂打圈摆动,身体靠肩膀晃动推动,中心位置是胸部。
第三种跑法:这种跑法比较接近高个子腿长的人。 与黑人跑步的方式类似,他们的手臂前后摆动,前脚着地。
这里不得不说,日本人在这方面有着执着的研究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可以进行如此彻底的研究。 就像手动一样!
总结:上面提到了关键的跑步姿势和这三种跑步方法。 其实,无论是哪种跑法,在关键跑姿的框架内,找到适合自己、有自己特点的跑姿,就不会受伤。 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实践,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和提高。
我们的课程于4月29日开始。 仔细听,尝试过的人第二天给了我们反馈:
还有课后作业,发跑步照片,获得指导:
反面教材,举个例子
这是我们训练营的一名跑步者。 他相对较慢。
跑步姿势问题:
1、手臂姿势错误,手掌向下下垂; 2、左脚特别直,很容易造成停下来的效果;
3. 他的后腿向后拖着。 这一系列的动作让他形成了制动作用,根本跑不快,长此以往还会产生疼痛;
4. 戴上耳机。 如果你是休闲慢跑的话,可以忽略它。 不过,如果你想提高跑步水平,建议不要戴耳机。 这会分散您的注意力,如果您不小心踩到石头,可能会造成伤害。
3.高效运行的关键:升降和折叠
1、刚才我们提到了关键跑姿中关键的小腿折叠,因为关键跑姿中也有几个技术动作——落地缓冲技术+推伸技术+提折技术+上肢手臂摆动技术。 这四个环节中,最关键的就是小腿提折手法。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跑步者故意举起的。 小腿举起就是一个结果。 当跑步姿势到位时,小腿就形成了。 褶皱形成美丽的效果。
如果跑步姿势不到位,股四头肌没有力量,就无法形成折叠小腿状态,所以我们平时需要多做小腿训练。
这位姑娘正在锻炼小腿肌肉:
2、想要练习小腿提折,首先要训练腘绳肌。
单腿硬拉
双侧和单侧臀桥
山羊直立
4、跑步姿势的几点注意事项:
1.双脚轮流切换支撑
跑步是一个不断失去平衡并重新找到平衡的重复过程。 从姿势跑者的角度来看,想要跑好,就必须提高支撑点转换的速度和效率。跑步过程中出现的(瞬间)动态平衡状态是姿势跑的核心:关键跑姿
2. 将脚踝直接抬向臀部
将脚踝抬起到臀部正下方(实际上包括小腿和脚底)。 但发力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利用腿后侧的腘绳肌发力。 要体验这种力量,你可以尝试这样做:站起来,双腿不动,将一条腿的小腿从膝盖处向后勾住。 这就是腘绳肌的锻炼方式。 不要:不要抬起大腿,不要抬起大腿,不要抬起大腿。
3、尽量缩短支撑时间(见底时间)
当前术语是触地时间。 尽量减少接触地面的时间。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运行效率。 顺便说一句,你可以使用一些新的工具来测量触地时间,例如 的心率带,也可以录制自己的视频并观看慢动作逐帧计时。
4、支撑脚落地时尽量用小力,保持轻松轻(轻轻放下,快速抬起,以减少冲击力)
也就是说,不主动下台踩地,传说中的抓地动作也是没有必要的。 然而,实际跑步时,还有很多额外的习惯性动作,比如落地前将脚向上倾斜。
5.支撑点应落在脚掌上
我们一直在讨论脚掌着地的情况。 那么前脚掌着地之后,其实就有了一个支撑点。 此穴就是大脚趾下方的大球——脚掌。 身体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围绕脚掌向前倾斜,并产生向前的运动。 倾斜角度最终通过重力产生加速度(扭矩),这是我们跑步的动力来源。 顺便再强调一下,前倾的角度与上半身无关。
6.不要脚跟着地
现在没有特别强调脚跟着地。 只是即使脚后跟接触地面,仍然需要低于身体重心。 而且,脚跟着地的方式没有起到脚部跟腱的作用,会明显降低跑步效率。 如果脚后跟着地,落地点仍在身体前方,就很容易造成伤害。
7、不要用脚趾推地面。 当重量落在脚掌上时,脚踝就会抬起。
关键点是不要推离地面,这与传统的跑步训练观点相反。 推离地面会产生向上的“弹跳”力,会延长接触时间,增大落地时的冲击力,造成踩踏落地时身体前方,产生疼痛……总之,跑步就是各种各样东西的。 所有罪恶中最严重的罪恶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8、脚踝始终保持固定角度
意思是不要故意用力弯曲或伸展脚底。 比如,有的同学落地时会故意用前脚掌压下去,这是错误的。
9. 膝盖始终保持弯曲,切勿伸直
不要直接落在地上,否则会很疼。 落地时稍微弯曲膝盖,给自己一点缓冲。 想想弹簧。 然而,它不应该太缓冲。 像打篮球、排球那样跳起来,或者接触高度,落地后明显蹲下缓冲。 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会变成“坐着跑”,极大影响跑步效率。
10.每次脚底着地时,必须落在穿过臀部和膝盖的直线后面。
理想情况下,每次落地时,您的身体都应该处于关键的跑步位置。 这时,你的头、肩膀、臀部、脚掌都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姿势是最高效、最省力的姿势。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 事实上,我们只能尽量减少落地点与身体重心的距离。 最重要的是,落地点不应超过臀部和膝盖的连线。
11、不要刻意加快步伐或加大动作幅度
也就是说,在脚撑地的整个过程中,不要用力推地。 拉起后腿时不需要刻意将引体腿的脚踝放在很高的位置——这个位置与当时的前进角度/节奏有关,应该自然发生,不要这样做是故意的。
12.尽可能降低膝盖和大腿并保持放松
身体前倾时,不要抬起大腿、推动膝盖或向前伸小腿。 事实上,你别想控制它们,只要让你的身体自由落下,它们就会自行做出正确的反应。
13.不要将膝盖和大腿过度向前或向后摆动
可以这样理解:当你的身体在跑步时,有一个框架跟随你并覆盖你。 不要让你的四肢超出这个框架的范围。
14.不要过多关注脚部的动作
顺其自然吧。 不要刻意控制双脚着地的顺序。 只要你正确地完成了前面的所有动作,你的落地动作就只会有一个结果。
15、不要用脚趾推地,也不要用脚趾接触地面
只要落在身体重心以下,前脚掌就必须着地。 尝试原地跑步,看看脚如何着地。 前脚掌着地,而不是脚趾(脚趾)先着地。 而且,前脚掌着地后,脚跟也需要着地。 有些学生跑步时脚后跟不能着地。 他们双手撑着脚奔跑,累得慌了。
16. 你的腿应该自由下落,并且不被任何肌肉移动。
向前跌倒时,不要主动施加额外的力量,也不要试图控制双腿,只要让它们自己发挥作用,自由跌倒即可。 事实上,身体前倾后,会用自己的脚来支撑自己,以防止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17.保持肩膀、臀部和脚踝在一条直线上
跑步时上半身应始终保持挺直。 跑步时不要弯腰或向后倾斜(坐着跑步)。
18、手臂在胸前摆动(力气不够手臂会酸痛,跑完后多做俯卧撑)
摆动手臂是为了让身体在迈步时保持自然平衡。 手臂不需要大幅度移动,保持平衡即可。 有些跑步者在跑步时会夸张地摆动手臂。 这是没有意义的,也不能让你跑得更快。
5、慢跑的应用:(有氧区、一区、二区)80%训练,10-12周加平时恢复跑
>>>>跑步时,背部挺直,头、颈、背在一条直线上;
>>>>步伐不宜过大。 如果步伐太大,震动就会加大,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尽量保持跑步速度适中。 (先调节配速瓶,再调节步幅)
>>>>脚外弓和脚跟外侧首先接触地面。 有时前脚掌能先着地,但脚后跟却不会先着地。
跑步前必须进行热身活动,以便身体各部位和关节活动起来,尤其是在冬天。
跑步后一定要进行伸展运动和泡沫轴滚压。 伸展运动可以缓解第二天的肌肉酸痛,还可以帮助肌肉塑形。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跑步者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奔跑世界中的007”公众号。 回复“1”即可进群学习关键跑步姿势并接受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