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生活秘诀揭晓,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10月19日6时24分,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宇航员景海鹏、陈东先后进入天宫二号。 在自己属于中国人的太空之家,他们将在太空中生活30天。
问
太空中的环境与地球上的环境截然不同。 没有空气,也没有重力。 你端着一碗米饭,米饭会飘满你的驾驶舱,张着嘴不一定能吃一粒; 你想躺在床上睡个舒服的觉,但你会发现找不到上下界限,“躺”和“站”几乎没有区别……普通人吃饭睡觉都在床上地面简单,但宇航员必须通过不寻常的方法来解决它。 一起来了解精彩的太空生活吧!
在太空吃什么
有哪些好吃的?
有人认为宇航员的食物做成牙膏挤着吃,一定很无聊。 其实这就是早期宇航员的情况,已经今非昔比了。 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吃到香肠派、辣烤鱼、炖牛肉、金枪鱼沙拉、饼干、巧克力、酸奶、果汁等美食。
太空食品都是脱水食品。 食用前,可将食物放入碗状容器中,然后用注射器向容器中注入水,然后放入烤箱加热。 一顿饭可以在半小时内“煮熟”。
中国航天员的伙食也相当丰富。 除了品种繁多的鱼、肉罐头、面包等,还有中国菜,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比西餐好吃多了。
脱水米饭、咖喱饭等主食用书本大小的银灰色袋子包装。 菜肴种类丰富,还可以吃到大虾等海鲜。
由于中国航天员爱喝茶,除了橙汁等常规饮料外,还有冰红茶、绿茶等时尚现代饮品。 研究人员还为宇航员们准备了草莓、苹果、香蕉、桃子等水果。 为了便于保存,他们在低温下去除水分,加工成冻干水果。 虽然水果变成了“干果”,但味道和色泽都还不错。
正式进入天宫二号后,航天员们可以像在家一样享受一日三餐。 用餐时间与地面同步,包括主食、副食等六大类产品,以及酱牛肉、鱼香肉丝等传统菜品。 配方不会在5天内重复。 不仅有美味的菜肴,宇航员还可以享用甜点。 比如太空冰淇淋,看起来像白色的泡沫,干巴巴的,硬硬的,但吃到嘴里的味道据说还不错。
怎么吃都是考验
宇航员在航天活动中如何进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由于宇航员吃饭时身体也会漂浮在空中,他们不得不借助一些束缚物将自己固定在餐桌边缘,有时甚至一只手扶着桌子,另一只手吃饭。 此次,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配备了折叠工作台,既可以当工作台,又可以当餐桌。
在宇宙空间中,食物不会因重力而下落,而是因惯性吞咽后在咽部静止不动。 吞咽食物有两种方式:与食物的相对运动使食物因惯性落入胃中,但由于静摩擦力恐怕达不到这个力,宇航员不得不忍受巨大的痛苦来挤压食物通过肌肉收缩向下。
在地上喝水时,只需将水倒入水壶中即可饮用。 在太空中,这是不可能的。 宇航员在太空中将水储存在一个水箱中,然后将水箱加压并泵入储水袋中。 储水袋上方的吸管上有一个卡扣。 喝完水要扣好扣子,以免里面的水飞进船舱四处飘荡。 如果水在空气中随意漂浮,漂浮在一些电子元器件上,可能会造成受潮,影响设备。
睡在太空
黑白相间的睡眠
宇航员在天空中绕地球航行,太空中的日出和日落是由飞船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决定的。 有时24小时内日出日落交替多次。 他们无法按照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只好机械地按时安排作息。
在微重力条件下,宇航员睡觉时不受姿势的限制。 他们可以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甚至倒立着睡。 由于失重环境,睡觉的人会有四肢脱离躯干的感觉。 有一次,一位宇航员将他的手臂伸出睡袋,就像一个“怪物”,阴霾中向他飘来,惊出一身冷汗。
为了保证睡眠质量,在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上为宇航员准备了睡袋和铺位。 航天员睡觉时,必须将双臂伸入睡袋内,双手系在胸前,以免不小心触及仪器设备的开关。 同时,宇航员在入睡前需要用带子将自己和睡袋固定在某处,否则在入睡后,宇航员的身体会因为呼吸气体产生的推力而被推到空中,在船舱里飘来飘去。
太空刷
刷牙洗脸很复杂
宇航员是怎么刷牙的? 这是我们平时处理的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是在空间上就复杂的多了。
起初,美国宇航员在嘴里咀嚼一种特殊的口香糖跑步机罩怎么做跑步机罩怎么做,而不是刷牙; 前苏联宇航员用毛巾包住双手,在嘴里来回摩擦。 以上两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绝对不可能达到真正刷牙的效果——因为人处于失重状态。
后来,科学家发明了用密封吸水法处理水的方法,使宇航员能够更彻底地清洁牙齿和口腔。
目前航天员主要用湿毛巾洗脸,这也是中国航天员洗脸的方式。
洗个“太空浴”不容易
长期在太空生活的宇航员必须洗澡,国外一些空间站设有“浴室”。 虽然可以洗澡,但在太空中洗澡对于宇航员来说仍然是一个大工程。 由于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洗澡时一定要先固定脚,否则身体被水冲刷时会不停地翻跟头。 失重环境中的水也与地球上的不同。 它不会聚集在一起,而是小水滴,很容易窒息伤人。 宇航员必须戴上呼吸面罩和护目镜。
洗澡后,身上的污水不会自动往下流,需要启动水泵,连同空气一起吸出来。 洗澡,真正的洗澡时间只有15分钟,但清理污水等准备工作却需要45分钟左右。
不能少运动
宇航员最向往的就是能够漂浮在空中。 但长期漂浮状态会影响宇航员的健康。 研究零重力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也是空间站的重要课题。
目前大家的理解是,长期失重会导致肌肉萎缩,更容易发生骨折。 所以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跑步和骑自行车:也可以在太空中锻炼
宇航员在太空工作6天,休息1天。 这一天休息,不能完全休息,还得做运动。 天宫二号上安装了太空锻炼设备,包括锻炼全身的专用跑步机、锻炼下半身肌肉的健身自行车、锻炼肩背肌肉的担架。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解决失重状态下如何跑步的问题,设计师为跑步机配备了一条弹性橡胶带。 防止人们在运动过程中漂浮起来。
天地协同会诊:地医看病
在神舟十一号载人任务期间,航天员中心率先建立了天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通过天地协同会诊解决航天员在轨“看病”问题。 该系统以远程医疗保障中心为枢纽,连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航天员保障室和地面保障医院,满足及时开展天地协同医疗问题专家会诊的需要。 在飞行过程中,将综合运用医学会诊、基本生理指标检查、尿常规检查、心肺功能检查等,定期评估航天员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