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客厅·Runner Talk④ | 跑去捡垃圾,走去净化山路
在第54个“地球日”之际,《上海会议室·跑者谈》走近了这座城市最暖心的跑者:他和跑友一边捡垃圾一边锻炼; 一边在森林里徒步,一边净化着山路……
五年时间,他从一个自称“跑者”的人,变成了征服42公里全程马拉松的冠军。 这是一个励志又暖心的故事。
如果你想征服全程马拉松,却又无法突破42公里的“极限挑战”,这位都市自然环保爱好者和跑步伙伴的故事将会给你灵感。
(视频、剪辑:许明)
夜幕降临,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你可能会遇到一群不同于普通跑者的跑者: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对夹子和一个背心袋,弯腰捡起它们慢跑时起来。 垃圾。 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身边的小伙伴们也相应放慢了速度,递上了垃圾袋……就这样一路跑着捡着。 一个多小时后,几乎所有人都“满载而归”。
这种独特的跑步方式有个好听的名字:捡起来跑。
2018年,朱慧倩开始参加挡拆,至今已有五年时间。 他告诉晨报·舟舟,手扶跑步让他从一开始的跑步小白,逐渐征服了整个马拉松。
我捡起来就跑,坚持了五年
“一开始我真的很好,从来没有跑过一公里,每次都是最后一名。” 朱慧倩说,“但是这个可以用来训练跑步,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连续跑一公里、两公里,后来经过五年的积累,慢慢积累了跑步距离,现在可以跑完整个了。”马拉松,同时又环保,真是一石二鸟。
今年3月,朱慧倩参加了2023苏州马拉松,并以4小时23分47秒(净成绩)完赛。 对于五年前完全没有跑步基础的他来说,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谈起5年前参加顺手跑的初衷,朱慧倩告诉记者,当时他已经48岁了,潜意识里希望通过锻炼来提升身体素质。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可能会逐渐变弱,所以我必须进行一些体育活动。跑步是最方便的,只要有一双鞋就行。” 他说。
“当时,我参加了一次徒步活动,伙伴们也在徒步的过程中捡垃圾。记得有一次,我去山上扫地,走了9个小时,也就10公里左右。我太累了,我把垃圾袋拿在手里,交给其他朋友,又拿起一根树枝当拐杖,慢慢下山。这次经历让我坚定了自己的意志。”
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朱慧倩结识了顺手秋润集团。 “之前不知道跑步可以环保:一边跑步,一边锻炼,一边做环保,这很符合我的初衷,很想马上参与。” 他说。
加入顺手摘跑队后,朱慧倩发现自己是队里“最牛”的那个。 “通常我是落后的那个,因为我没有跑步的基础。但我真的很喜欢环保,即使是最慢的,我也会坚持下去。”
没有什么是无法实现的。
自从参加捡垃圾跑后,朱慧倩成为了全队参加捡垃圾活动最多的成员,跑的距离也逐渐增加。 从一公里到五公里,他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疫情前,他平均每周参加3次采摘和跑步活动。 他家住在闵行,只要能正常下班,哪怕活动起点在虹口或浦东,他都会去参加。
“就算工作日开车回家需要两个小时,你还想参加吗?” 早报记者问道。
“只要时间充裕,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我都会参加pick-and-run。” 他说。 据记者了解,上周,朱慧倩连续参加了三场挡拆跑,跑路分布在黄浦区、浦东区和虹口区。 “我的时间比较空闲,我会尽量参加。”
由于参与次数最多,伙伴们亲切地称他为“老牛”,他也成为了跑团中公认的资深跑者。
我跑到哪里整条街都是干净的
在朱慧倩看来,《捡起来跑》非常适合没有跑步基础但又想征服42公里马拉松的跑者。
“我参加赛事后,从2019年到现在也不过三四年,从一个不会跑的人到能跑完全程马拉松,非常适合没有跑步基础的人入手练习跑步。” 他说。
2022年,朱慧谦将个人首个全程马拉松投入太湖兔影马拉松,最终以4小时50分09秒完赛。 在第一个全程马拉松之前,他先后在太湖半程马拉松、正开半程马拉松等赛事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他说,能从1公里顺利跑完21公里,得益于跑团的活动。 “一般来说,一次跑步的距离在5公里左右,从5公里到10公里,我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和大多数人一样,朱慧倩一开始对“pick and run”有误解。 “一开始我觉得跑步应该很累,怎么捡垃圾?” 他告诉记者,“其实很简单,我们在路上跑的时候,跑的很慢,看到垃圾就停下来,捡完垃圾再跑。。我们不是在跑,因为速度速度慢的,可以马上停下来;速度快的,不能突然停下来,一定要照顾好后面的人。”
沿街奔跑时,朱慧倩说,他捡到最多的垃圾是纸巾、烟头、烟盒和饮料瓶。 “我平时会捡很多纸巾,天热的话,空饮料瓶很多,路口还有烟头,大部分应该是这些东西。” 他说。
疫情过后,他觉得路面比以前干净了,可能是因为市民更注重卫生了。 “疫情前,路上垃圾很多,疫情过后,队员们觉得路上比以前干净了,可能也和疫情有关,大家会更加注意卫生。另外,现在会加强清扫力度,道路确实干净多了。
朱慧谦说,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五年捡了多少垃圾,但每次跑一个多小时,他和伙伴们都会“满载而归”。
暖心瞬间,路边感动
捡起来跑,朱慧倩给朱慧倩带来了什么? 他认为这样的环保活动给这个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记者从他的叙述中找到了答案。
“我希望带动周围的人注意环保。” 他说:“这其实挺难的,但至少,在我们活动的过程中,路人看到我们这样做,会很感动。”
“有一次,我们在路口等红灯,看到地上有烟头,我们就用夹子夹起来,路口的路人都看到了,有人对那人说,‘你看,以后别乱扔烟头了,人家捡起来挺难的。”
“另外,还有很多纸巾、饮料瓶、烟盒被扔进了绿化带。每当我们在捡垃圾的时候,一些路人就会好奇,知道我们在捡垃圾。其实,如果没人捡,(垃圾)就会一直存在,污染环境。”
“如果你走在路上,突然看到有人在跑,边跑边捡垃圾,至少在你看到他的那一刻,他不会乱扔垃圾。这也是我们团队以形式捡垃圾的初衷跑步上海跑步活动,让更多人看到。慢慢地,我想我会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吧?
据了解,除了在上海跑步,朱慧倩和伙伴们在其他城市参加马拉松比赛时,也会做这样的公益活动。
“全国很多城市都有跑团,前段时间,我们去郑州跑半程马拉松,比赛前一天上海跑步活动,当地领队带我们去办跑团,有时候我们也去其他城市做这样的公益活动。比如去苏州‘景山’。”
他们为城俯首,互相勉励
参加官方赛马,你是否有捡垃圾的冲动? 朱慧倩告诉晨报·周大记者,她有接的想法,但不合适。
“因为跑马拉松的人太多了,弯腰捡地上的东西,很容易把后面的跑者绊倒,造成事故。跑道上的垃圾,主办方会妥善处理。我们“我们只是赛跑者,我们将安全地完成比赛。这是首要目的。” 他说,“我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赛马时,我会按需领取物资,用过的纸杯和包装袋会丢进垃圾桶,不给别人添麻烦。”
他举了个例子,“一场赛马,补给点提供的饮料是一整瓶(不是小纸杯)。我拿了之后舍不得喝两口就扔掉了。后来,我拿着那瓶饮料跑了几公里。”
谈及接跑的注意事项时,朱慧倩说,“每场比赛的安全都会由领队负责,全程负责监督,比如注意路况。”人多吗?有没有什么有害行为?切记,过马路时不要捡,安全第一。
此外,他还提到,如果人行道上行人较多,应该减速,因为边跑边捡垃圾是很危险的。
据记者了解,朱慧倩常年有约40、50个跑伴。 这是一个有温度、热爱生活的跑团。 “我们发自内心的想(pick and run),也愿意花时间为城市的清洁做一点贡献。” 他说。
上海接待室“跑者说”栏目往期报道:
上海会议室·跑者谈① | 马拉松项目如何选择?晨报记者与跑步老友聊天
上海会议室·跑者之谈② | 68岁如何征服90个马拉松?她说用了15年才开始
上海会议室·跑者之谈② | 68岁如何跑完90个马拉松?她说最近的一个是最难的
上海会议室·跑者之谈② | 68岁如何跑完90个马拉松?她说不仅要一个人跑,还要“给他们眼睛”一起跑
上海会议室·赛跑者说③ | 他跑遍了世界上所有的六项大满贯,他说马拉松是一项人人都能做到的运动
上海客厅·跑友说③ | 创办首家马拉松“民俗馆”,他说跑步和美食可以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