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回来了!

日期: 2023-04-21 03:01:01|浏览: 428|编号: 945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马拉松回来了!

韩马、京沪半程马拉松...两天30多场比赛

据新华社报道,春深似海,随着气温的快速回升,也掀起了人们的赛马热情。 据不完全统计,仅4月15日、16日周末,全国就有30多场路跑赛事,武汉、北京、上海等地的赛事成为社交平台热议话题。

今年春天,马拉松呈现全面回归之势,新兴赛事遍地开花上海跑步活动,特色鲜明。 从部分赛事报名人数激增来看,赛马热情比三年前还要高。 各地以跑步为媒介,将全民健身热情与城市发展活力相结合,搭建体育消费节、旅游节、博览会等配套马拉松赛事的平台,展示地方人文景观、优美生态环境和细致的公共服务。 .

■策划:新快报记者 杨盛华

▶赛马

享受游戏,享受运动

2019年,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马拉松赛事将超过300场,2023年上半年注册赛事将达到133场。 从赛事数量来看,马拉松热潮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赛马场次的回归,给了赛马人更多的选择。 北京房山跑团团长王琳说:“中国几乎每个周末都有马拉松比赛,跑者甚至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做选择题!”

赛马热再次兴起,跑步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根据上海半程马拉松官方数据,2023年报名人数将达到78922人,超过2019年和2021年报名人数之和。

“今年的北京半程马拉松,一开始我就觉得人很多,我们的跑队大约有200人参加,大家都很享受比赛和锻炼。” 王林说道。

对于绝大多数非职业跑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享受马拉松带来的快乐。 16日凌晨的武汉,推着婴儿车的跑者妈妈、端着热干面观赛的大叔、拿着数学试卷欢呼的小学生,成为武汉这座城市的热门轶事。

64岁的于萌已经跑步近10年了。 “我跑过柏林马拉松、伦敦马拉松、纽约马拉松和芝加哥马拉松,这几年我的目标是再跑一次东京马拉松和波士顿马拉松,征集世界马拉松大满贯。” 上海半程马拉松赛后,余猛表示,马拉松给了他一种独特的体验,从观察世界的角度来看,“当你驾车穿过城市时,与你在街上、公园旁跑步的感觉完全不同,还是建筑物之间。十年前,路边没有人,现在每个人都会为参加马拉松的人欢呼,我们的健康生活越来越好。” 于萌说道。

▶活动

“一场马拉松,了解一座城市”

如今,马拉松赛事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而且大部分项目等级分明,各具特色。

今年,北京半程马拉松赛致力于向世界讲述“双奥之城”的体育故事。 选手途经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场等“双奥场馆”。 2023武汉马拉松以“英雄归来”为主题,再现历届赛事“一城两江三镇四桥五湖”的经典赛道。

不仅在“超级城市”,一些地级市乃至县城也开始打造特色化、精品化的马拉松赛事。 “扬马”新线化身体验扬州美食打卡线。 “烟花三月扬州”成为国内跑者的热门选择; “形成的智慧跑道也可供市民使用,实现全天候、自助、智能跑;湖北咸丰县举办森林马拉松,世界各地的跑者都可以在“天然氧吧”。

“一马知一城”,越来越多的地区将马拉松赛事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

▶ 背后

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马拉松热潮的回归是疫情过后运动健身需求的自然释放。 究其原因,是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健康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指引下,地方政府利用赛事平台开展城市宣传推广,释放政策红利;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参与体育锻炼的观念不断加深,参与路跑项目成为国人自发的需求; 朋友圈、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路跑活动的社交属性,各群体的参与粘性更高。

据中国田径协会测算,到2025年,国内路跑及相关体育赛事项目有望增至2500项,大众马拉松参赛人数增至1000万人。

也有专家指出,虽然国内一些赛事在赛道设计、服务能力等诸多方面不弱于伦敦马拉松、波士顿马拉松等世界大满贯赛事,但在赛事品牌建设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很多初创企业的竞争贪图一切,追求赛事的规模,而不考虑城市管理的承载能力和运营模式的可持续性。

因此,为保持马拉松赛事的知名度上海跑步活动,拓展整个路跑行业的发展空间,需要进一步规范路跑赛事的发展,引导马拉松文化真正落地生根、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