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好处和坏处
跑步锻炼是最常用的体育锻炼形式,主要是因为跑步的技术要求简单,不需要特殊的场地、服装或器械。 无论是在运动场上,还是在马路上,甚至是在野外、树林里,都可以进行跑步锻炼。 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掌握跑步速度、距离和路线。
跑步有很多好处。 青少年经常进行跑步锻炼,对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跑步的种类也很多,有短跑、中长跑、超长跑等。 不同的跑步速度,不同的跑步距离,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通常跑步运动都是长距离的跑步,一般是在清晨或晚上,在马路上或野外环境中进行,这样可以结合空气浴,也可以使人的大脑得到休息。 对青少年来说,良好的多变运动环境可以调整精神,直接接触大自然,使他们在学习和社交活动中更加精力充沛、充满活力。
定期进行长跑锻炼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锻炼方式。 一般应保持匀速跑步20分钟以上,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20-150次。 通常这种方法的练习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避免单纯性肥胖。 这样的长跑能有效提高耐力,提高肌肉和心肺的耐力工作能力。 另外,这种长跑的方法也是一种毅力的锻炼。 年轻人如果坚持长跑,可以培养坚韧的耐力和毅力。
只要坚持跑步锻炼,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
跑步健身的原则
凡是参加健身跑的人,都应注意规律、循序渐进,尤其要注意控制运动量。 此外,学会“自制力”尤为重要。 因为有时候想跑的欲望突然就没有了,所以要分清“跑不了”和“不想跑”。 当然,生病了绝对不要跑步,但其他情况下要克服“惰性”,坚持锻炼。
运动初期,跑步的速度要以没有不适感为限,跑完的距离不要觉得吃力。 跑步后可能会出现下肢肌肉酸痛,这是正常反应,持续运动几天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为了确定自己的运动水平高低,可以在参加跑步三四个月后做一些测试。 测试时,以你在12分钟内跑完的距离作为计算等级的起点。
30-39岁年龄段的人12分钟能跑不到1.5-1.8公里,表明其运动水平较差; 如果能达到1.8-2.6公里,说明运动水平好; 达到出色的运动水平。
40-47岁人群,运动水平差者,每12分钟可跑小于1.6公里; 运动水平好的为1.7-2.4公里;
50岁以上差、好、优者,每12分钟可跑1.5公里以内、1.6-2.4公里、2.5公里以上。
不要幻想短期的效果,只有经常锻炼才能提高你的运动水平。 如果你每周只跑一次,跑多远对你没有多大好处。 因为在停止跑步的六天时间里跑步有什么作用,身体组织已经消耗掉了跑步带来的所有好处。 因此,每周跑步不应少于 3 次。 平时缺乏运动的人,一旦决定开始规律运动,往往运动量过大,会导致不良后果。 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每天在日记中记录以下项目:
一、每次演习之性质、内容、时长及时间;
2、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自我感觉;
3.食欲和睡眠状况;
4、是否有继续参加锻炼的意愿;
5. 脉率。
根据以上记录,不难分析出运动量,及时对运动量做出必要的调整。 一般来说,跑步5分钟后脉率不应超过120次/分钟,跑步10分钟后脉率不应超过100次/分钟。 如果脉搏太快,则必须减少运动量。
经常跑步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低,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的脂肪沉积),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降低静息心率,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
跑步也是一项很好的负重运动。 它会给腿部和背部的骨骼带来压力。 身体需要这种锻炼来保持骨骼强壮。 经常跑步者的骨密度高于不跑步者,这有助于防止骨质流失。 这在骨质疏松症和骨折中尤为重要。
跑步会增加脑容量,跑步的这种积极作用背后有几种不同的机制。
跑步会刺激脑细胞的生长或存活,因为它可以刺激大脑的体积并帮助脑细胞在对记忆很重要的区域存活,它还可以刺激小脑神经细胞的生长或存活,小脑是负责大脑的部分用于协调和微调肌肉控制和部分运动。 所以跑步有助于身体的协调和平衡,可以提高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运动时血液循环的增加会为大脑带来更多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以及氧气。 在运动过程中,大脑会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激素,它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愉悦感。 大多数人在跑步后感觉很好,而且这种幸福感会持续更长时间,精神和情绪更健康,抑郁症状也会减轻。
如果跑步者严重超重或肥胖,关节也会受到威胁。 对于这些人来说,选择一种对关节影响较小的运动形式可能是最佳选择,例如游泳或良好的跑步机和椭圆机,这样可以减少对关节的影响。 因此,建议在开始跑步前咨询医生和健身专家,同时了解自己的最大心率、运动时间和频率跑步有什么作用,或者建议在开始跑步前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以加强适应能力。
在高温下跑步的极端压力会损害身体,尤其是心血管和泌尿系统。
在阳光下户外跑步的人可能会遭受皮肤损伤。
如果在炎热的天气跑步,出汗过多,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
户外跑步最大的缺点就是对天气和环境的依赖,所以选择室内跑步机跑步更安全、更健康。
跑步锻炼是最常用的体育锻炼形式,主要是因为跑步的技术要求简单,不需要特殊的场地、服装或器械。 无论是在运动场上,还是在马路上,甚至是在野外、树林里,都可以进行跑步锻炼。 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掌握跑步速度、距离和路线。
跑步有很多好处。 青少年经常进行跑步锻炼,对心血管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跑步的种类也很多,有短跑、中长跑、超长跑等。 不同的跑步速度,不同的跑步距离,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通常跑步运动都是长距离的跑步,一般是在清晨或晚上,在马路上或野外环境中进行,这样可以结合空气浴,也可以使人的大脑得到休息。 对青少年来说,良好的多变运动环境可以调整精神,直接接触大自然,使他们在学习和社交活动中更加精力充沛、充满活力。
定期进行长跑锻炼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锻炼方式。 一般应保持匀速跑步20分钟以上,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20-150次。 通常这种方法的练习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避免单纯性肥胖。 这样的长跑能有效提高耐力,提高肌肉和心肺的耐力工作能力。 另外,这种长跑的方法也是一种毅力的锻炼。 年轻人如果坚持长跑,可以培养坚韧的耐力和毅力。
只要坚持跑步锻炼,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
跑步健身的原则
凡是参加健身跑的人,都应注意规律、循序渐进,尤其要注意控制运动量。 此外,学会“自制力”尤为重要。 因为有时候想跑的欲望突然就没有了,所以要分清“跑不了”和“不想跑”。 当然,生病了绝对不要跑步,但其他情况下要克服“惰性”,坚持锻炼。
运动初期,跑步的速度要以没有不适感为限,跑完的距离不要觉得吃力。 跑步后可能会出现下肢肌肉酸痛,这是正常反应,持续运动几天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为了确定自己的运动水平高低,可以在参加跑步三四个月后做一些测试。 测试时,以你在12分钟内跑完的距离作为计算等级的起点。
30-39岁年龄段的人12分钟能跑不到1.5-1.8公里,表明其运动水平较差; 如果能达到1.8-2.6公里,说明运动水平好; 达到出色的运动水平。
40-47岁人群,运动水平差者,每12分钟可跑小于1.6公里; 运动水平好的为1.7-2.4公里;
50岁以上差、好、优者,每12分钟可跑1.5公里以内、1.6-2.4公里、2.5公里以上。
不要幻想短期的效果,只有经常锻炼才能提高你的运动水平。 如果你每周只跑一次,跑多远对你没有多大好处。 因为在停止跑步的六天时间里,身体组织已经消耗掉了跑步带来的所有好处。 因此,每周跑步不应少于 3 次。 平时缺乏运动的人,一旦决定开始规律运动,往往运动量过大,会导致不良后果。 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每天在日记中记录以下项目:
一、每次演习之性质、内容、时长及时间;
2、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自我感觉;
3.食欲和睡眠状况;
4、是否有继续参加锻炼的意愿;
5. 脉率。
根据以上记录,不难分析出运动量,及时对运动量做出必要的调整。 一般来说,跑步5分钟后脉率不应超过120次/分钟,跑步10分钟后脉率不应超过100次/分钟。 如果脉搏太快,则必须减少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