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跑得快不受伤,步频180以上
跑了一段时间后,很多跑者除了配速之外,可能更关注其他几个数据:跑步频率、步幅和心率。
心率的重要性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步频和步长同样重要跑步的步频,因为它们与你的跑步速度有关,也会影响你的跑步心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与跑伤的发生也有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要提高步频?因为跑步时大步走会增加受伤的风险
跑步速度可以用一个简单粗暴的公式来计算:速度=步频X步幅。 因此,如果您想提高步速,可以增加步频,增加步幅,或两者兼而有之。 看似很简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两者必有其一弱,更多的时候两者都有弱,没有高步频和大步幅。
很多跑友留言说,为了提高速度,他们会本能地加大步幅,也就是迈大步,但步幅的增大很容易给肌肉和膝关节造成负担。 为什么?
“在跑者中,很多人的步频只有160。当你以一定的速度跑步时,步频越低,步幅就会越大。你的步幅越大,大肌肉的力量就越大使用的组数越多,身体消耗越大,脚踝承受的压力越大,受伤的风险就越高。当你提高步频和缩短步幅时,你使用的是小肌肉群的力量。时间对脚踝的压力更小,受伤的风险就会更低,跑步时也会更省力。
一般男性的步幅在170-190之间,女性的步幅在180-200之间。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表现,必须有更多的空间来增加步频而不是增加步幅。
因此,我建议业余跑者将步频提高到男性180以上,女性190以上,以提高跑步的经济性。 “
因此,步幅过大的缺点是:制动效果明显,支撑时间长,振动传递明显增加,更容易拉伤肌肉、膝盖、腰部,甚至背部。
你可能会问,那些马拉松精英跑者,步幅大,为什么没有受伤?
精英运动员神奇的大跨步不是大跨步跑步的步频,关键在于核心力量和腿部力量的塑造。 众所周知,长跑之王贝克勒身高只有163cm,但他的步幅却可以达到1.8米以上。 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有极强的腰腹力量和腿筋(大腿后侧的肌肉)。
所以,真正的大跨步是用腰、腹、胯、胯来推动。 如果我们经常关注猫咪的弹簧腰,应该就能体会到这种力量。
因此,要想提高速度,提高步频的空间往往比提高步幅的空间要大,而且要容易得多。 同时,同样的速度,高步频更安全,受伤的概率也更低。
小步幅缩短了飞行时间和改变落地角度,关节的压力会比大步幅小很多。 而高频率增加着地次数,在跑步过程中更容易调整和保持稳定的跑姿,减少不必要的体能消耗,增加跑步经济性。
因此,如果跑步时膝盖疼得厉害,首先要从步频或步长上找出原因,检查自己的步频是否太低,步幅是否太大。
步频在180以上,跑步效率更高! 如何提高步频?
早在1960年代就有这样的研究,只有在180步以上的步频才能激活肌肉的弹性特性,从而使肌肉减少约20%的耗氧量,提高50%的跑步效率。
同样,当科学家研究 1984 年奥运会时,他们发现那些优秀运动员的每分钟步数都在 180 左右。
当步频在每分钟180步以上时,双脚会更接近车轮的效率,落点也会更接近重心。 运行的效率和经济性将大大提高。
那么如何练习提高步频呢? 我们来看看解释:
1.步幅较短
2.循序渐进
3.借助节拍器
对于初学者来说,刚开始跑步时,不要一味追求每分钟180步的步频,而是先找到跑步的节奏:心跳的节奏、呼吸的节奏、摆臂的节奏、迈腿的节奏等等。
限制步频提升的主要问题是呼吸,因为过快的步频会扰乱呼吸,打乱自己的节奏。 当你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适应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后,就可以逐步提高步频。
当你的步频和呼吸完美结合时,你跑步就不会感到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