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生活① | 别睡懒觉,起床跑步!因为一句话,他坚持每天叫别人起床12年

日期: 2023-04-23 12:02:35|浏览: 517|编号: 1043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跑步生活① | 别睡懒觉,起床跑步!因为一句话,他坚持每天叫别人起床12年

编者按:本周末,全国又将迎来一批马拉松赛事。 仅在河南省,就有泌阳国际马拉松、孟州乡村振兴半程马拉松、郑州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等赛事,再加上更早举办的郑州国际马拉松,以及已经举办了13年的郑开马拉松。 . 从老牌赛事到年轻赛事,从全程马拉松到半程马拉松,比赛项目越来越多,参赛者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来来去去,马拉松继续火爆。

在这些参赛选手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精力充沛的孩子,也有执着执着的中青年……对于他们来说,跑步的初衷各不相同,但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跑步是重要的。 对于人们来说,跑步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大象新闻记者走近几位跑者,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跑步生活”。

大象记者张静

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引发龙卷风。

“别睡晚了,起来跑,我叫你!” 自2007年李小栓开始提供跑步“叫醒服务”以来,全球“李友”人数已突破百万。 自从他打出第一个“警钟”之后,他就没想到自己的一个举动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在即将于11月3日举行的郑州龙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和前不久刚刚结束的郑州马拉松赛中,将有一场“黎明的脚步”,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李友”将齐聚一堂。参加。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十余场马拉松比赛专门为这个跑团举办。

说起“黎明脚步”跑团,​​可以说是全国众多跑者心中的一面旗帜。 李小栓是“黎明的足迹”跑团的发起人,这个团的跑者叫“李友”。

“别睡懒觉,起来跑,我叫你!”

2001年,工作了十多年的李小栓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了下滑。 他觉得工作再忙,也不能停止锻炼。 “一开始,我只是想有一项运动来陪伴我的生活。跑步是最简单的,也不容易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于是,他选择了晨跑。

和很多不怎么运动的人一样,李小栓的跑步之路一开始也是艰辛的。 “很难坚持每天5:30起床,一开始能跑完1公里就不错了,跑起来很慢。” 他记得很清楚,从他家到跑步公园的路上有一个200米的缓坡。 吹。 “一开始,我不敢想自己能跑多远,也不敢告诉别人。” 为了督促自己坚持下去,每天跑步,他都在日历上画了个圈。 随着日历上画的圈子越来越多,他也渐渐有了成就感。 坚持跑了一个多月,不仅“征服”缓坡不再是问题,而且跑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体力也越来越充沛。

慢慢地,他开始研究科学跑步,每天跑七八公里,三十到四十分钟。 “从一开始,我就一直秉承着健康跑步的理念。” 坚持了几年,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李小栓看上去比同学们年轻多了。

“一开始我很难坚持跑步,但如果有外界的催促和鼓励,可能会更容易坚持,初学者都有这样的愿望。” 那时候,跑步等锻炼方式还没有现在这么吸引人。 尝到跑步“甜头”的李小栓突发“奇思妙想”: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起来跑步呢? 2007年4月16日,他在焦作本地山阳论坛上以网名“黎明脚步”发帖:“别睡懒觉,起床跑步,准备一双运动鞋和一件舒适的运动服就可以了.你随时准备着,随时开始跑步。选择合适的路线,如果你不着急,我会打电话给你。我可以发短信或打电话给你。如果你不想我花钱,就不要回应我的呼唤。”

当天,就有20多名网友联系他,希望第二天能把他们叫醒。 网友们的反应如此热烈,让李小栓始料未及。 从此,李小栓就多了一份早上叫醒人的工作,他叫醒的人遍布全国。

需要觉醒的人越来越多,“黎明使者”出现

李小栓的特殊“警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人联系他,想让他“叫醒他”。 最多一周有3000人给他发短信,这让李小栓很为难。

一个人不能食言,但一个人真的不可能叫醒这么多人,怎么办? 他萌生了招募像自己一样的“叫醒”志愿者的想法。 “很快就有人联系我说愿意做这份工作,有的说要做志愿者,有的说要做‘人间闹钟’。” 李小栓回忆起当年大家的热情跑步说一句话,各种名字。 ,满脸笑容。 “一开始,这些跑者没有固定的名字,也没有志愿者。” 慢慢地,李小栓在论坛上的网名“黎明的脚步”成了这些跑者的队名; 这些人还有一个固定的称呼——“黎明使者”。 最初的黎明使者就是他醒来的全部。 晨跑如星火般迅速传遍全国。

“你知道你叫醒我多少年了吗?已经八年了。” 前段时间,一位移民到澳大利亚托斯的“李友”回国探亲,看到李小栓感慨地说。 至于李小栓,到现在为止,他每天要叫醒三十、四十个人,而且为一些人提供“叫醒服务”已经很多年了。

有一个特殊的黎明使者,名叫于正。 他双眼失明,患有强直性脊柱炎。 他长期卧床不起,只能活动手臂。 清晨迎着朝阳奔跑只是他心中的梦想。 2010年12月,于正在听到电台关于《黎明的脚步》的报道后跑步说一句话,给李小栓打电话,想做黎明的使者。 不过,被电话叫醒对于正来说也很难。 一开始,于正记录了电话号码,拨了大约30个号码,摸索了将近一个小时。 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设置了拨号的快捷键,慢慢的就轻松了很多。 从那时到现在,将近9年的时间,除了生命垂危的那段时间,于正从未停止过。

除了晨跑,他还在世界各地做慈善“黎明步”跑者

一开始,“李友”都是网友。 加入跑团的人初衷各不相同。 有想减肥的,有身体有问题的,还有只想运动的……那时候,各地的“黎明脚步”还是QQ群联系的。 随着各地团队的壮大,有人提出了线下见面的想法,于是大家把关系搬到了线下。

相识之后,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跑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除了跑步,他们还一起做起了慈善事业。 走访养老院和孤儿院的老人和儿童,走访红丝带学校的学生; 新疆等地的跑者到部队包饺子,与军人应酬; 连云港师范学院师生清扫海岸; 跨社……说起这些志愿活动,李小栓是非常喜欢的。 “更多的人是随手做公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2012年黎明足迹举办万人跑。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黎明的脚步》让更多人认识了马拉松。

“就拿焦作来说,‘黎明的脚步’刚开始的时候,焦作跑马拉松的人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现在每年都有几千人参加马拉松。” 他们开始组团报名参加马拉松比赛,有的比赛是献给黎明的足迹。 “每场比赛,中奖的跑者都会跑,没中奖的跑者会在跑道旁设立补给站,为大家加油。” 李小栓说,每次马拉松比赛,都能看到很多“李友”。 对于自己来说,他必须参加河南当地的马拉松比赛。 “自首届郑开马拉松举办以来,郑开和北京马拉松每年都要参加。从去年开始,又增加了郑州马拉松。”

今日依旧提供“叫醒服务”,相关运动更是五花八门

“叫醒别人跑步,唤醒健康意识”,自2007年李小栓唤醒第一人后,如今“黎明足迹”已传遍亚、美、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个松散的民间“组织”“人数已突破百万,从中国走向世界。

“黎明脚步”组织的跑团和跑友越来越多,各地的运动项目也逐渐多起来。 健走队、自行车队、瑜伽队、游泳队、舞蹈队、国际体操队、青岛自行车队……各种运动应有尽有。 “我们的‘组织’松散,谁想叫‘黎明足迹’都行,只有一个,只要打着黎明足迹的旗号,都是公益。”

2017年,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李小栓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同时获奖的大多是体育从业者。

2017年11月,在跑友们的提议和组织下,《黎明的脚步》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全球峰会。 来自11个省市自治区的81支代表队共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等海外“黎明的脚步”代表通过视频与北京主会场进行交流。

“其实,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李小栓说,首先是对身体的好处。 刚开始跑步的时候体重70斤,现在还是70斤。 体重没有变化,体型也没有太大变化。 但是通过跑步,我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结交了很多朋友,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奖项。

“那时候,我只是很随意地在网上发了个帖子,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如今,李小栓每天早上跑步的时候,仍然要给30到40个人打电话。 ,“现在醒来的意义,不仅在于唤醒大家,更在于让彼此在情感上产生联系。”

大象新闻编辑 朱永冲

文章关键词:马拉松; 李小栓; 黎明足迹编辑: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101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