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收入将突破1.2万亿元
乡村产业发展亟待加强引导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发展。乡下地方。
统计显示,农产品加工业方面,2019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22万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
乡村休闲旅游方面,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
新农村服务业方面,2019年农林牧渔业专业辅助活动产值突破3万元,涉农电商企业超过3万家,农村网络销售1.7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4000亿元。 元。
乡村产业发展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产业链条短、融合程度浅、要素活力不足等问题。 当务之急是加强引导、加快发展。
杨建国认为,《方案》注重从农村产业端发力和突破,特别是把农业放在首位,强调为农民保留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 这将进一步加快建立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的机制,引领产业扶贫和脱贫攻坚的推进。
长远来看,《方案》将农业农村工作重点逐步从脱贫攻坚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安排。
优化乡村休闲旅游
《方案》从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做大乡村特色产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农村新型服务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创新创业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创业。
《规划》指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发现乡村价值、创新业态的新兴产业。
立足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乡土文化等资源禀赋,建设特色鲜明、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重点区; 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发展方向,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乡村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原始村落为形,以创新创意为路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态,产品形式多样、特色独特、个性突出。
杨建国认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首先要有全域旅游思维,必须从文旅产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关注和思考全域旅游。 只有树立全空间、全要素的全域旅游理念,让全域旅游的核心更加深化和明确,乡村休闲旅游才能真正成为区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乡村休闲旅游需要产业升级。 要解决乡村旅游水平较低、旅游消费水平不高、产业实力薄弱、经营主体素质不高、互联网应用水平低、整体水平低等问题。
三是乡村休闲旅游要做好农业、旅游、文化融合。 “对此,立足美丽乡村建设,升级乡村旅游,整合资源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形成农业、旅游、文化、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和局面,将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杨建国说。
“此外,人才是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短板。” 杨建国表示,这需要农村留住本地人才,充实队伍。 用优质资源和政策吸引复合型人才,激活新思维、新理念、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引导电商实体布局农村
新农村服务业是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变化而产生的产业。 业务类型多样,经营方式灵活,发展空间广阔。
《方案》主要提到升级生产性服务业、拓展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三个方面。 在杨建国看来,发展农村电商是最紧迫、最重要的。 前两者是在现有农业产业基础上的加法,而农村电商则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路径,是倍增。
《方案》提出,引导电子商务、物流、商务、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电子商务主体布局农村,建设农村购物网络平台。 依托农家店、农村综合服务机构、村邮政站、快递网点、农产品购销代理站等发展农村电商终端网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和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要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扩大农村消费。
“短期来看,受疫情影响,大量成熟农产品滞销,凸显了我国过去在农产品仓储、农村电商建设等多个领域基础设施的短板。几年来奠定了农业产业链的基础。” 杨建国解释道。
从长远来看,近年来,农村电商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整体升级、整体发展的重要抓手。农村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杨建国表示,下一阶段乡村振兴将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农业大数据平台、冷链物流信息化、农业物联网建设等。加快基地建设,做强做优农村电子商务。 已成为支持乡村振兴产业的重要工具和内容。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