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畅游行动:北京推动休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举措
休闲农业横跨一二三产业,与生产生活生态兼容,城乡一体化。 它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产业形态。 对促进社会化发展、拉动城乡居民消费、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首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有效载体。 京郊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优势。
为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增加农民创业收入,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提高全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2020年4月30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万”旅游行动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旨在打造十余条精品线路,打造百余个美丽休闲乡村,升级千余个休闲农业园区,改造近万户民俗户。从供给侧深度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提升北京休闲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一、《意见》体现了休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理念
1.生态优先,绿色引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 《意见》深入贯彻这一理念,提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在精品线路建设中突出乡村景观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强调产地环境保护、园区运用绿色技术、产品质量安全,将为营造优美乡村环境、打造多种生态产品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提供关键支撑,促进乡村振兴协调进步。休闲农业生态化和乡村生态产业化。
2、文化铸魂,创新发展
休闲农业同质化、低端化、无特色的主要原因是休闲产品缺乏文化内涵。 《意见》明确提出“以文化培育灵魂、创新发展”的原则,立足北京农耕文明,挖掘民俗文化,拯救乡村文化,传承农业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产品、包装、从体验、景观、环境、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意创新,着力打造以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西山永定河文化为核心的城市级跨区域休闲农业精品线,打造一批以山水文化、古御道文化等为主题的区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重点支持发展一批以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美丽休闲村落、公园和民俗接待户保护和促进休闲农业内涵式发展与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2、《意见》明确了休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北京立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准确把握“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城市国情和农业国情,深刻认识休闲农业与乡村振兴的关系,连接农业、农村、农民,统筹布局,科学规划。 《意见》明确指出,“全要素、全方位布局、多层次完善,全面构建覆盖各区、各村、各园区、各农户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突破区域限制,促进整体发展特色资源和产业发展。 以全面提升高端优质产品为导向,以休闲农业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优化休闲农业发展布局,明确休闲农业转型,指出未来五年北京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瞄准问题,精准施策
休闲农业发展类型多样,经营主体多样。 北京不仅针对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共性问题,还对不同类型的业态实施重点支持和引导。 《意见》指出,精品线路建设要“着力提升沿线配套设施、配套服务体系、田园景观系统、休闲农业管理节点质量,形成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特色鲜明、品质优良、辨识度高。” 美丽休闲乡村建设要“突出村庄特色和优势,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倡导良好乡村民风,加强乡村品牌建设”。 完善安全设施,美化内外环境,明确主题定位,增强文化内涵,增加休闲体验,向乡村民宿升级。”同时,《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组织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市交通、环境容量和产业发展基础,通过有价回购、统一租赁、农民持股合作等方式,整合闲置农房资源,开展独立经营或对外合作,发展农村民宿,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鼓励农民利用自己的合法宅基地开发乡村别墅,利用自留地或承包地设计农村劳动体验和农业生产体验。
三、《意见》凸显休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路径
1、提高产品供应质量
提高休闲产品质量是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意见》指出,“十亿“畅游行动”致力于精心设计吸引人、精细服务留住人、精致情怀感动人,打造温馨贴心的休闲农业精品项目,拥有‘简单奢华’、‘安静奢华’和‘狂野奢华’的公民。” 针对休闲农业的不同类型或主题,《意见》提出了提升一批农业文化遗产和非遗文化体验等明确的产品提升方向。 关于休闲农业园区,《意见》提出,鼓励园区“精心设计一批传统生态农业景观、农副产品加工、农歌、谚语、手工艺、传统农耕技艺、养殖技术、生产习俗、农业节庆等丰富的体验活动、手工制品、手工艺品可以满足市民农业文化休闲的需求”;在升级改造一批以教育、科普体验为主的休闲农业园区方面《意见》提出,鼓励园区“设计农耕流程参与、乡村生活体验、农业生产经营、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休闲农业活动,建设农林业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区”。 、渔业、天文、环境、科技等,满足公民对农业科普教育的需求。 ”
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人是休闲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基础。 尤其是休闲农业这一新产业、新业态,提升经营主体的管理水平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有必要加大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育新型休闲农业。 经营主体,创新休闲农业经营模式。 《意见》指出,“市级将整合优化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实用型人才培养等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培训。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发挥优势,培养引导社会人士休闲农业创业。鼓励烹饪协会、北京俏娘协会、玩具协会、工艺美术协会等专业社会团体以及美丽休闲村、休闲农业园区等专业社会团体联合起来建设和提高休闲农业管理水平。”
3、强化配套服务保障
休闲农业作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属性。 《意见》指出,建立休闲农业“十百万”畅游行动宣传推广平台,利用电视、报纸、杂志、微信、微博、微视频等多种媒体要有效利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各区要在重大节假日、重要农业节日前主动报送信息,组织策划推广休闲农业精品路线、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园、民俗接待户,扩大休闲农业在全市的影响力。 提高知名度。 同时,为指导各区科学有序开展“千万”游泳行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和政策落实效果,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印发了《北京市休闲农业“千万”游泳行动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引导休闲农业规范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休闲农业“千万”畅游行动实施意见》的出台,将有力提振休闲农业从业者的信心,推动休闲农业加速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