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园游客有序疏散
昨天,在奥森公园,人们戴着口罩、保持距离、散步、晒日光浴、跑步。本报记者 刘平 摄
昨天,玉渊潭公园内,垂柳翠绿,野鸭嬉戏,蓝天、白云、一池碧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卷。本报记者 饶强 摄
昨天,颐和园昆明湖畔,柳枝翠绿,春色满园。本报记者 吴迪 摄
本报记者 叶晓燕
虽然天气逐渐转暖,但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还不到一起去公园游玩的时候。 记者昨日走访本市多家市政公园发现,正常开放的10家公园游客量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颐和园560米12名游客
昨天早上,阳光明媚。 记者来到平时游客最多的颐和园,看到东门外偌大的广场上只有保安和几名工作人员,游客寥寥无几。 广场入口处显眼位置设有交通限制告示牌和预约购票标识。 售票窗口前设置了游客“一米线”。 所有工作人员均佩戴口罩和手套。
过了一会儿,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打算进公园。 工作人员立即迎了上去,在距离他们两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 “你好,请问预约了吗?” “如果预约了的话,带上身份证就可以进去了。” “对了,你孩子有身份证吗?” “是的。” “你只要在验票机上扫描你的身份证就可以了。” 接到明确提示后,一家三口在短短几秒内迅速验证入园,检票处的电子体温计也完成了体温测量。
“提前询问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减少游客在大门区域停留的时间,实现快速入园。”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在大门区域停留了半个小时,期间只有不到20名游客零星地从东门进入公园。
进入东门,景区内人流更加稀疏,大约50至60米外只能看到一两个游客。 园内所有展览和活动已暂停,德和园及园内其他景点前张贴了关闭通知。 公园内游人分散,秩序井然。
上周,颐和园公布了交通限制控制方案,将控制瞬时客流量不超过运力的30%。 游客需至少提前1天通过“颐和园”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成功购票的游客须出示身份证原件进行验证后方可入园。 。 为有效防控客流聚集,海淀区青龙桥街道与颐和园管理处、颐和园派出所等单位密切配合,建立无缝连带责任制; 同时,利用高清摄像头和网上实名预约系统,实时监控景区人流变化。 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客流增加时,将及时启动黄、橙、红三级预警机制,制定“减缓进场、暂停通行”的应对预案。及时落实“进、只出、不进”,并在门口区域进行销售和检查。 售票窗口、官网、微博将及时发布警示信息。
象山公园停车位半空
2月23日,有网友发布象山堵车视频,引发热议。 通往象山公园的道路上聚集了很多车辆,造成拥堵。 因此,从上周一开始,海淀区象山街道、象山公园管理处启动应急预案,关闭象山公园周边5个停车场,只留下象泉环岛附近新建的3个停车场,景区也实行游客限流。 ,避免人员聚集。
昨天,记者发现,象山公园附近停车场关闭后,象山街就通过了检查站。 街道安全生产大队协调海淀交通大队黄庄支队疏散香泉环岛车流,引导游客车辆停放在环岛附近的三个停车场。 麦水街和麦场街两个地点将增派防控人员,对路过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往年,周末这个时间的高峰时间是上午11点左右,但今天上午11点,香泉圈三个停车场的680个停车位中,有200多个是空的。”街道。
两个周末,象山公园游客量依然较低,较上周末明显下降,公园秩序良好。
同样的低开工情况也出现在本市多个市政公园中。 紫竹园公园面积不大,周围有很多居民区,但上周末的游客量也依然很低。 公园保安巡查人员不间断在公园内巡逻,提醒游客入园时佩戴口罩,并对一起锻炼的市民进行劝阻和引导。 没有聚会。
市公园管理中心提醒,目前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市民应尽量减少外出,避免聚集。 入园时全程佩戴口罩,配合体温检测,与他人保持1米、最好1.5米以上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