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裕华烈士陵园弘扬革命英雄精神
建党101周年之际,为响应党的号召,加深学生对党的热爱,提高思想觉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师范学院柴旭、戴饶、王新月、郑可欣、梁春琪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走进红色基地,重温盛世岁月”志愿者活动南京。
(图为志愿者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中国青年网记者 梁春琪 摄)
参观红色基地,寻找红色脚印
后世有大业,乃百年之荣。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实现历史性跨越。 发展奇迹。 为弘扬共青团精神,鼓励青年学子“高举团旗,永远跟团走”。 让更多的同学更好地了解团,学习团的优秀精神。 志愿者参观了红色基地,拍摄了团史视频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跑步路线,希望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团史的发展历程。
志愿者从雨花台烈士陵园正门进入,有宽阔的水泥路。 路两旁苍松翠柏,一组雕塑巍然耸立在路的尽头。 群雕由党员、知识分子、群众、农民、军人、学生等九位烈士的形象组成。 充满了凛然正气,凛然正气。
绕过雄伟的烈士塑像,志愿者们来到高大雄伟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 碑高42.3米,呈方形,宽7米,厚5米。 正面镌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金色大字。 碑前矗立着一座烈士铜像,高5.5米,题为“宁死不屈”。 烈士铜像前地上点着长明灯。 灯中之火汇于泰山之巅,寓意烈士生命重如泰山,象征烈士“火炬相传”的精神。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正门上,有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题字。 旗帜顶端用花岗岩雕刻出日月同辉的图案,象征烈士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在纪念馆,志愿者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了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观看了陈列在馆内的烈士遗物、珍贵图片和资料,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这些伟大的革命烈士逝世时还很年轻,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却能够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 革命先烈们在献身时,恪守共产党人的气节,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献身。 照片中他们稚嫩但刚毅的表情,一直印在志愿者们的心里。
(图为志愿者拍摄的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雕塑。中国青年网记者 梁春琪 摄)
弘扬英雄气概,凝聚青春力量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玉华英雄精神的灵魂。 先后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恽代英死时年仅36岁。 “我们吃尽苦头,子孙后代享福。为了我们最崇高的理想,我们愿意付出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跑步路线,是为实现革命理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信念,支撑着不屈的钢铁脊梁。”共产党人,成为裕华英雄为争取和牺牲年轻宝贵生命的力量源泉,成为裕华英雄精神的灵魂。
裕华的英雄气概为增强“四个自信”提供了精神支撑。 精神如炬,信念如磐石。 邓中夏、恽代英、始皇、徐宝业等余华英雄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在革命实践中最终坚定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直至“为理想和信念牺牲自己” ”。 ”。为弘扬雨花台英雄精神,志愿者们结合部分雨花台烈士事迹,拍摄了一段集体历史讲座视频。视频主要围绕学习党史、坚定信念拍摄。
志愿者讲述英雄故事,弘扬革命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在新的征程上,当代青年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延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用党的奋斗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磨砺品格。 以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态度,撸起袖子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图为志愿者拍摄团史宣传片,讲述邓中霞生平事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春琪 摄)